佛弟子文库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净界法师  2019/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体本真,偏重在“达妄本空”。这一段是讲“知真本有”,真实的心性它俱足菩提涅槃二种功德。

比方说有一个金矿,身为一个金矿当然有很多的泥沙,但是它也夹杂了很多精纯的黄金。这个黄金就是菩提的智慧,也就是一种涅槃的安乐。“菩提”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涅槃”就是断除二种生死,那种寂静安乐。

在金矿当中,其实本来就夹杂了精纯的黄金,只要我们把这个金矿拿到火中种种的锻炼,把沙的杂质去掉,显现出精纯的黄金,这时候就再也没有杂质了。

这是第一个譬喻,第二个譬喻——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说:这木头你用火去烧,烧成了灰烬。烧成灰烬这个本质改变了,这个灰烬什么时候要转成木头呢?不可能。

诸佛的这一念,从虚妄的分别心,而转成菩提涅槃,这个时候,菩提涅槃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轮回的果报“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菩提涅槃一旦成就以后,一得永得,永远不会失掉。

智者大师他讲一个譬喻也不错,我们可以听听看——

问:我们凡夫的清净心,跟佛的清净心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佛的心也是清净本然,那有什么差别?

智者大师说:我们这一念清净本然的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佛陀的清净心就像太虚空多了一个太阳,多了一个修德。

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的净心只是虚空,我们不能抗拒乌云的生起。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对烦恼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错啊!你是清净,但是对烦恼没有抗拒力,所以乌云一来的时候,乌云遮日,又是一片黑暗。

虽然一片黑暗,你的清净心还是没有消失掉,那么太阳一出来的时候把乌云照破了,又恢复清净。这时候,佛的心在虚空之外,多了一个三大阿僧祇劫修来的这个太阳的观照,差在这个地方。

“观照”,我们再讲一个寓言的故事,给大家参考参考。

有一个人在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画,他觉得这幅画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看一看,诶!挂在客厅不错,就找了铁锤、找了铁钉就把它钉上去。钉上去的时候,发现这铁钉的力量太薄弱了,撑不住这幅图画。

他想说:唉哟!应该找一个木板,先钉上去做一个支架,然后再把铁钉钉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块木板。找到一个木板,而这木板太大了,就找一个锯子,而这个锯子没有手把,他又去找一个手把。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后,把所有的工具都齐全以后,都忘了他不晓得要干什么了,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讲“舍本逐末”,我们这一念心,开始在攀缘外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你一个修行人,你要进步的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我讲实在话:你如果要进步的快,你从今以后,遇到外境,不要管对错;不要管说你错我对,我对你错,很浪费时间。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归自心”,你看到事情就回光返照我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我们今天来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争对错的,你跟人家争对错,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缘,你已经浪费时间了嘛!

修《楞严经》的人,第一个、你要站在一个真如本性的角度来看事情,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在动就好了。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世间上没有对错,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你用这种观念修行你进步很快,不要向外攀缘,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

你就是观照你这一念清净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反正我先不动。就算我做对了,别人毁谤我、看不起我,这也是我的业力,我也认了,事出必有因嘛!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把这一念的智能跟慈悲开显出来,其它的外境都是助缘。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开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对外境会看得淡一点,那是参考用的。

就像佛陀说的,你是金矿,我们真中有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灭掉,把真的部分慢慢开显出来,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就觉得今生很值得。

所以说: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显我们内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争成败得失、争对错。这个是《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有些观念诸位要好好的体会体会,才能够转成你内心的功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

【佛学漫画】真心

法华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件大事,就是开...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推荐】一个癌症病人的真诚劝诫

我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原本是一个勤俭节约、...

我们见到各种景象是怎么有的呢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

别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黄帝内经》,你就会更加谦卑,知道自己...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佛教词典】无为泥洹

(术语)泥洹为涅槃之变音,涅槃离一切之有为造作,故...

【佛教词典】千二百五十人

指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

贫妇供豆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在道场白华庵...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的苦与乐

蕅益大师解释经文,他习惯性用对比的方式,我们看第一...

劝孝歌两首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十月怀胎妈妈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三声佛号的感应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藏六如龟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根机有利有钝,有的人一点即通,有...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平生无信愿者,临终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野狐禅「不落因果」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