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净界法师  2015/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修行人的通病: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一般的修行人在讨论佛法的时候,当我们去观想到生死,就讲到六道轮回、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这件事情,我们都会发生一种悚虑。“悚”就是恐惧,“虑”就是忧虑,面对这样一个生死大海、无量无边的生死,我们有恐惧跟忧虑的心情。但是,当我们实际在实践的时候,往往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这当中有一个关键,就是“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眼前活计”是说,我们过去也曾经造了一点善业,而这个善业的因缘会出现一些暂时的可乐的果报,或者是一个财富,或者是一个美好的声名,或者你招感种种恩爱的眷属,这种暂时的安乐会使令我们产生一种爱取的心情,就是我们会对世间这种暂时的安乐,产生贪求,就像蚂蚁一样。我们看蚂蚁,山中有很多蚂蚁,你看蚂蚁的心情,它只看它眼前的糖果,它不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要来了。它就是贪着现前的糖果,一下子大雨就把它冲死,死了以后下辈子又做蚂蚁。就是说我们往往会被眼前的暂时的安乐所障碍,使令我们不能真正地为了生死而修行,这是一个我们最严重的关键!

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放弃暂时的安乐,去追求这种永久的安乐呢?这当中又有一个关键——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很深入地、很冷静地去观察生死轮转之苦,这件事情我们从来没有去观察,只看到现前。

以从来为俗为僧,皆向顺境中捱过,故畏三界心,自然发得不真切。

当然,有些人他在过去生积集的善业强,恶业的势力薄弱,不管他在家,也不管他出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顺境中捱过来,没有很大的逆境。所以,他心中会做出一个结论:原来生命并不是很痛苦。因为他从今生短暂的几十年当中得到了这样的经验。假设我们以这样子为理解的时候,对于三界的生死的心、这种怖畏的心、想要出离的心就发动不出来,就算发了也是嘴巴讲一讲,不能从内心当中去真实地发出出离心。

蕅益大师的关键就是要“彻见生死之苦”,这是发菩提心的一个关键。就是我们凭什么能够从现前的这样一种如梦如幻的暂时的安乐当中能够突破,能够冲出来,能够真实地看到无量无边的生命,把眼光放大?这个关键点就是要能够去观察生死流转之苦,这是关键点!

——摘自《灵峰宗论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这一辈子若不能往生,后果将会非常悲惨

这是生命当中的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能成办这桩事情...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如何判断这个人是否合乎善知识的标准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佛教词典】静琬

(人名)隋大业中幽州智泉寺沙门。刻大藏经于石,封藏...

【佛教词典】名僧

(杂语)名德之沙门也。...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

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端正的鼻子

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

副经中的正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