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印光大师  2015/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的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实行。果真能死尽偷心,就会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许马上就可以证得。然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千万别以为很容易。纵使不能马上证得,应该也会相差不远了。都摄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个办法。念的时候,无论是出声还是不出声,常常都要摄耳谛听。这样才是契合返念念自性,

与返闻闻自性这两种义理兼修。反闻只属于自己的力量,返念兼有佛力,这样好处就大了。心念属于意,口念属于舌,耳听属于耳,眼皮下垂,就看到了鼻尖,这样眼根和鼻根也摄受了。五根既然同归于一句佛号,身根哪里还有不恭敬严肃的道理呢!所以知道,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就会心识凝静而不浮散,这就叫做“净念”。

六根既然被摄住,杂念妄念潜消,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没有间断。这样,念佛三昧可以马上得到。所以下面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啊。果真能依照着去修行,必定会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以得到。

【原文】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

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

【佛学漫画】生活中能不断佛号,才是真正的功夫

冬瓜和尚的故事...

口善心不善,枉把弥陀念

王太太觉得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没本事不会赚钱,儿...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佛教词典】集证

(?~1493)日本临济宗山城天龙寺僧。俗姓后藤。字龟...

【佛教词典】色爱

【色爱】 p0564   如爱支差别中说。   二解 集异...

米拉日巴尊者最后的嘱托: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圆寂前跟弟子说: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学...

五欲六尘

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

儿童该怎么学佛

问: 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弟子希望孩...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结叹六度的四种威德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圣严法师《永远的功课》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

百蔬之首——白菜

白菜是中国的特产,古时称菘,到宋代才改称白菜,在我...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