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净界法师  2015/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质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一种善业的力量,它显现一种安乐的果报;如果是过去罪业的力量,它显现痛苦的果报。所以因缘果报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问题是我们对它坚固的执取而产生的颠倒,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所以要反省的不是生命的本身,而是我们内在的智慧不足。

因为生命没有错嘛!身为一个生命,它就是如实地把你的善业恶业转成一个五蕴身心嘛!就像大海不断地创造水泡,水泡本身没有错,问题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产生了执取,这个颠倒是很可怕的。

那我们怎么去消灭我们的颠倒呢?我们应该把人生分成两部分来观察。

第一个,它是变化的,就是我们现前的五蕴身心,这个相状是变化的。但是变化当中它是不会断灭的,生命它是不会断灭的,你死亡以后肯定会创造另外一个生命。因为你的心性,我们在内心的深处有一个能够明了分别的觉性,这一部分是不会断的,它是不会变化的。那个就是我们整个人生的依止处,整个修学的依止处,那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那一念灵灵觉觉的觉性是不会变化的。

所以佛陀把我们的五蕴身心比喻作客人,暂时来挂单的;那我们的清净本性是主人。

所以我们看人生,你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这是正确的,你不可能久住的。

过去有一个国王,他在享受五欲的快乐的时候,他内心还是觉得很空虚、很痛苦,他希望追求一个真理。后来他到深山去,找到一个修行人,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一句真实地能够正确观察人生的真理,来解脱我的痛苦。

那个修行人讲了一句话,他说:一切都会过去。

这个国王听了以后,他真实地了解了。我们对于眼前的因缘太过执取,对这个得失太过执取,让我们的心不断地在动,一直在动。所以你应该知道说,不要随着相状而转,要安住在你一念不生不灭的本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所谓的空假中三观,以空观来照了我们心性的本体;以假观来务实地面对人生,在因缘当中找到你的定位。

你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借假修真。但是你要告诉你自己:人生只是一个客人。你平常就养成这种心态,你临命终的时候才能够很洒脱地把它放下。

我讲实在话,你平常跟五蕴身心咬得紧紧的,你临命终放不下,因为这习惯性了。所以,放下身心世界,你平常就要注意了,而不是到临命终的时候。

所以我们看,在中间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众生的心性,是我们整个修学的依止处,依不生灭心而住,你绝对不能够住在五蕴身心。

但是在整个的心性当中,我们过去有它的一个业力,它会创造一个外环的有五层的色受想行识——我们暂时的五蕴身心,这个是变化的。这一部分你就不能太执着,因为它总有一天会消失,它只是一个小水泡。

所以我们的功德,我们不是把功德创造出来而已,你的功德是不是坚固?那跟你的智慧有关系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畏惧三途之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惧三途之苦。经上常常讲:失人身者如...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

谁见诸法无来去, 唯一勤行利众生, 殊胜师及观自在,...

【佛教词典】慧光

(一)指般若(妙智慧)之光。与“慧日”、“慧照”同义...

【佛教词典】相分

【相分】 p0834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似所缘相,...

何谓「三法印」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

【推荐】做生意最精明的境界

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

圣严法师:不要让人生空虚无奈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

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

在春节给父母磕个头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

斌宗法师《八苦》

诸位,讲这个题目,当先从一切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大安法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摆脱焦躁心态

问: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