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2017/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自在地飞行来去,彼此没有男女性别、尊卑上下之分,大众一同共生于世间。

当时,世间生出了“地味”,如同醍醐,颜色犹如生酥,味道甘甜如蜜。众人先用手指轻尝,逐渐对此滋味产生贪着,于是以手整团抓握而食,身上光明因此瞬间消逝,也不再具有神通。贪心重者,因为食用太多“地味”,体色变得粗涩枯槁,而食用较少的人,体色仍然保持光泽,由于外表出现差异,彼此之间有了高低胜负,进而衍生出是非。

由于恶法日增,导致“地味”消散,大众无不懊恼,哀叹灾祸降临。之后,地上又生出状如薄饼的“地皮”,虽然色美味香,但仍比不上“地味”。因为大众互相轻慢、共相争食“地皮”,逐渐“地皮”也消失无踪,地面又长出比“地皮”更粗的食物──“地肤”。

众生又因为争食“地肤”的多寡,而增长种种恶法,因此“地肤”也辗转消逝。虽地肥不生,却生出滋味甘美的两枝葡萄,但众生因多食之后,共相嬉闹,两枝葡萄不再生成。接着,大地自然长出没有糠壳的粳米,无须特别调和,便具足美味,众生吃了这些粳米后,而有男女不同的身形出现。

其中情欲重者便成为女人,众生彼此共相娱乐,互相瞻视而有欲想,于是共约屏处行不净行。其他众生知道了前来呵责:“你们怎么会做出非法、不该做的事呢?”行淫欲的男子受到他人谴责之后,随即后悔自己所犯的过错,扑倒在地,懊恼不已,与他共行欲事的女子,心生怜悯,为他送饭并扶他起身。

从此之后,世间便有“不善夫主”之名,而这个女子就被称为“妻”。此后有更多众生纵情淫欲,于是便建造房舍以遮蔽男女欲事,由此因缘世间正式有了“家”的组成,夫妻也开始共同居住一起生活。尔后,光音天福报享尽的天人,便堕落人间,入于母胎当中,世间因此出现胎生的众生。

此时饮食又再度退化,原本是自然长成没有外壳的粳米,转变为早上收割傍晚成熟,或是傍晚收割清晨熟成的粳米;当粳米采收后,又会自动长出没有茎干的新谷。人们因为要不断地收割,有人觉得每天收割太过辛苦,索性一次采收多日的米粮,大家彼此辗转起而效仿,有些人甚至一口气就收割了五天的米粮!此后,粳米逐渐生出壳皮,并且于收割之后,不再自然生出粳米,也出现了枯萎的禾株。

面临禾株枯槁的衰相,人们无不懊恼悲泣,彼此将房屋和田地都划分了界限。从此,人与人之间更显分别,时间一久,竟有人把自己的米藏起来,甚至盗取他人的粮谷,却没有人能主持公道,众人建议应当设立一名平等之主,能善护人民并且赏善罚恶,当时众人当中有一位体格高大、容貌端正,具足威德之人,被大众推举为典主,统理大众,世人称之为“王”。

最初的大王称为“刹利”,在刹利的领导之下,世界富裕安乐,总共有八万郡国,人们和乐相处,没有病痛,刹利王以法度治国,奉行十善法护念人民,如同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一般,人们敬重大王也犹如孩子敬重双亲一样。当时的人们寿命绵长,之后的大王渐渐不如第一位刹利王,人们的寿命也渐渐减短,减至十万岁、一万岁,至今人寿减至百岁。

从第一代的人民典主──刹利王,经过漫长的岁月,到第三十三代“善思”,先后共有十族的转轮圣王统领这个世界,此后一直传到师子颊王的儿子净饭王,净饭王之子称作菩萨,菩萨之子为罗?罗,溯至本缘,因此称为刹利种族。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一念贪心,若无法及时觉察、觉照,贪念转增伴随而来的就是无量的苦难。观察光音天子堕落为人,就是因为心无法作主,尝到好味即心生贪着,面对境界时便生分别心,乃至缘于色相起淫欲心,因而引发一连串恶行,起惑、造业、受苦轮回不息。故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够断除憎爱,息灭贪瞋痴,在诸法因缘中不起分别想,必能成就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贪婪的代价

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佛学漫画】龙树菩萨

这位大乘佛教的先驱,一生著作丰硕,经典绝伦。中观派...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佛教词典】祐国寺塔

中国宋代佛塔。位于开封市东北隅。因塔身外部镶铁褐色...

【佛教词典】诸篇古德四方便

亦名:四方便、方便罪相 子题:远方便、夷远、残远、提...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除粪人尼提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舍卫大城中有一位贱民,名叫尼...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药师法门的妙义

在这极忙碌社会里,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有事业、职业...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