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2017/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五十人。当时,城中有一位大富长者的夫人产下一男儿,名为金财。小儿相貌端正殊特,世间无人可比。小儿出生时紧握两拳,父母觉得奇怪,就掰开小儿的两个拳头,看见两手握有二枚金钱,父母欢喜将二枚金钱拿走,拿走后,小儿两手原处依然握有二枚金钱;如是父母取走金钱、小儿手中又生金钱,取走金钱、又生金钱,父母不断地取,即便家中的金库满藏金钱,但是小儿两手始终握有二枚金钱,未曾有尽,因此小儿名为金财。

金财长大后禀告双亲,请求出家。父母当下就答应了。于是金财便前往祇树给孤独园敬谒世尊。见到世尊后,顶礼世尊,而后禀白佛:“世尊!恳求您慈悲允许我出家,在您的教法下修道。”佛告诉金财:“你可以出家。”于是金财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成为沙弥。

金财到了受大戒的年龄时,佛陀便集合众僧为他授具足戒。金财登坛受戒时,一一礼拜临坛大德僧众,当他顶礼时,两手触地之处就有二枚金钱,如是次第一一礼拜,随所礼拜之处,皆有金钱。金财圆满比丘具足戒后,精勤修习,即证得罗汉果位。

阿难问佛:“世尊!我不明白,这位金财比丘过去世是修了什么福德,出生后就手握金钱?恳请世尊开示。”佛告诉阿难:“你要善思惟!我现在说明金财比丘的宿世因缘。”阿难回答:“世尊!我必当认真谛听!”

佛陀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时,有佛名毗婆尸,在世间示现成佛,以正法化导众生,受佛教化而证道果、得解脱者无法算计。当时,毗婆尸佛与僧众弟子游化各国,行经之处有豪富长者子等,施设饭食,供养毗婆尸佛及僧众弟子。其中有一位家境贫困、一无所有的穷人,平日以取山野中之材薪卖钱维生。有一天,卖材薪得了两钱,适巧看见佛及僧众接受国王祈请应供,这位穷人发起欢喜敬心,以仅有的两钱供养佛及僧众,佛慈悲接受供养。”

佛告诉阿难:“这位贫穷人,以他当时仅有的两钱供佛及众僧,因为以虔敬之心供养,在九十一劫轮回受生中,始终是握有金钱,财宝丰富,未曾匮乏。那位贫穷人就是如今的金财比丘,若是他今生未成就罗汉果位,未来的善报也是无量无边。所以,阿难!一切众生,皆当勤修布施法门。”

阿难及与会大众,听闻佛所说因缘果报之理,皆深信不疑而得解脱,当下有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证阿罗汉果者,也有人发无上菩提心,亦有得住不退地者。一切与会大众闻佛所说,皆发无上欢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第二·金财因缘品第九》

省思:

金财比丘过去世仅以两钱布施供养三宝,何以能有如此大的福报与功德?因为两钱是他当下仅有的全部,同时发欢喜心、至诚恳切、恭敬心、无所求之心布施供养;所谓“舍一得万报”,感得九十一劫轮回受生中,财宝丰足,始终未曾匮乏的福报。因为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以清净心修诸善法,定能种下解脱生死之因。行者应以清净心勤修布施,作为庄严福德的增上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

星云大师: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

长与幼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

真正的吉祥物不须远求

一位慈济志工赠予珍贵的奇楠香木块与奇楠念珠,希望能...

跟牛相比谁更清净

师父,我觉得内心比以前更清净了。 哦? 因为我坚持吃...

【佛教词典】五精舍十塔

系五精舍和十塔之并称。在印度,如来之灵迹有五所精舍...

【佛教词典】多字成一

为“一字成多”之对称。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十六玄...

善恶随行

佛陀有一次到拘利城教化,拘利城的城主善觉王是耶输陀...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达摩大师:禅观七门

问曰:何名禅定? 答曰:禅为乱心不起,无动无念为禅定...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