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净界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是为要意。

安忍,忍辱。我们前面的修行偏重精进,在因地偏重精进。但是到了一个人即将有突破时,诸位要知道,凡是一种心态的脱胎换骨,光明要出现之前,会有一段特别的黑暗要出现,你可能会有一点障碍,可能身体有病痛,或者这时觉得百事不顺,其实这是一个好的征兆,表示你的生命即将反转。这时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安忍不动。一般是这样子,我们顺境时要冲刺,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所以“精进”跟“忍辱”这两个是很关键的!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三年。第一天开学典礼,我们教务主任上慧下天长老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勉励我们这三年要怎么过。他写了一个字,叫作“熬”,下面那个火写得特别大。我们刚开始去感觉不出来,后来,喔,这句话真的很重要。就是说,你能够读毕业,不是你比一般人聪明,也不是比一般人精进,而是你比一般人能够忍。我跟你讲,在一个跑道上一个人跑得很快,那是因为精进,但是能够跑到最后,是来自于忍辱。

诸位!你现在想想看,乌龟跟兔子哪一个成功了?乌龟!乌龟就是绝不放弃,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嘛。所有的事情都要来自于坚持。往往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你如果有经验,就是你要突破的时候。这时不要动,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不要采取任何行动,你只要不动,这个暴风圈自己会过去,你不要自作主张,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所以,安忍内外诸障这个很关键!因为表示这个地方“大丹将成,群魔环绕”,你即将突破了。

最后第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是为要意”。这个“似道”就是说它不是真实的道,但是跟它很像。比方说感应,见到佛,见到什么,或者神通,乃至于禅定的寂静乐,这些都不是你要的。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设定目标呢?就是避免你去攀缘路旁的小花。你一开始就要告诉自己,你到底要什么,什么东西不是你要的。你要的是求生净土,而不是人世间的这些神通感应。所以你一定要放弃路旁的小花,你才可以得到摩尼宝珠。

我们看总结。

利人,节节得入;钝者,具十法方悟。

利根人可能前面的具足正见,真正发心,他就自然能够调伏烦恼,修习止观,最后就能够安忍不动,成就圣道。利根人他烦恼轻薄。但是,我们末法时代可能十个都有需要,包括持戒、拜忏、调伏烦恼这些助行都有需要。这个是讲到藏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喉罗和...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慈忍治嗔恚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

每天进步一点点,早晚会成功

虚老开示说: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不吃鱼的10个原因

1.疼痛:鱼类同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像所有动物包括...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佛教词典】第一佛略教偈

亦名:毗婆尸如来略戒经 子题:法体偈、忍辱第一道、第...

【佛教词典】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

【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 p0046   瑜伽八十五卷十...

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问: 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学佛法的次第依次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亲近善...

圣严法师:在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当我们看到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可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从...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推荐】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