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妙境法师  2024/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是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对方。如果你不忍辱,你骂我、我就骂你,你打我、我就打你,或者是种种残忍的事情,那么你自己是造罪了,对自己没有保护,对对方也没能保护,那么就使令自己和他人都有罪过。若“行忍辱慈”,对自己、对他人都能保护,不会有罪过的事情发生。

《智度论》上龙树菩萨解释忍辱,说出一件事,他说出个道理来。说是人家毁辱我,我能够忍辱,也是好事;但是小人就会轻视你,就说:“你这个人怕他,你不是忍辱,你是怕他,所以你说你忍辱。”所以不要忍辱,应该他若这样来,你也这样撞回去才对的。若这样做是对不对呢?龙树菩萨说:不对,不应该。

小人轻慢你、说你怕他,你就不忍辱,是不对的。如果你不忍辱,你若是造了罪过的事情,那和小人轻慢你对比起来,你对自己就有伤害了。什么道理呢?你若是忍辱的时候,小人轻慢你,说你怕他;但是你若不忍辱,那个大人(世间上那个有智慧,贤人、圣人,有大智慧的人)会轻视你,你若不忍辱的话,贤圣善人会轻视你。

所以,我们忍辱也有人轻视,不忍辱也有人轻视,这两个轻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权衡一下还是忍辱好!什么道理呢?因为小人轻所不轻,轻慢不应该轻慢的人;贤圣善人他若轻慢你,你是值得人家轻慢了!你是一个有罪过的人,贤圣善人会轻视你。若是小人轻慢你,可能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对比起来说,我们还是应该修忍辱才对。这是“行忍辱慈,护彼我故”,应该这样才对。

我看韩信的传,就是秦朝的末年帮助刘邦打天下那一位韩信。我看他的传,他初开始起来的时候他是忍辱的,谁毁辱他他都不计较。当然他那个人,我们这么推测吧,他这个人是有智慧的人,一般人轻视他、毁辱他,他不介意。我这么推测,他是用高慢心行这个忍辱的!他感觉:你这个小人,我和你一般见识?就是这种态度。但是也是忍辱,还算是好的。

等到他成功了以后,做了齐王、做了楚王,等到汉高祖用一个计把他俘虏了,到了咸阳以后,他这时候他就不忍辱,他心里面不忍辱。

我看他的传到这里我就想,你以前这个权都在你手里,你若想造反,这个时候应该造反,你有本钱嘛;你已经没有权了,就是等于是个俘虏(不过还是有很多的自由),这个时候你不忍,还想要造反,这不是自己找烦恼、找苦恼?他那时候他不忍,他吃亏了,所以他被吕后杀死了!当然这里面也有萧何的事情。所以从韩信的传上看,他忍、他一直起来;他不忍,他就倒楣了。

在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上也议论这件事,就是说他这个人的智慧还是不够,还是没有智慧。我们佛法是重视智慧的!由重视智慧这一点,在世间法上看,的确智慧非常重要!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智慧不足,失败了。

所以这上面说“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而经论上也提到,就是《维摩经》前面也提到,佛的三十二相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忍辱来的!你常能忍辱,你就能够相貌端正,相好庄严。你不忍辱,一忿怒,你当时相貌就丑陋了,你一忿怒,这个恶相就出来了。所以常常忿怒,人的相貌受到影响;你常能心不动,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所以“行忍辱慈,护彼我故”,应该是修忍辱好。可是行忍辱这件事,你还是要修无我观,你这个忍辱才容易做得到,不然还是难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

学佛人可以用丝织的棉被吗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 这以下有三个要断...

【佛教词典】他胜罪

(术语)波罗夷之译名。波罗夷为比丘之重罪,善法为他...

【佛教词典】名义差别

【名义差别】 p0586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四页云:问:...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我们都知道经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