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2017/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2、读经宜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可草草涉躐。

3、读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4、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

5、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叠经页。

6、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7、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当知: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能。

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信心愿力。

吃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慈悲心。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10、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口诵而不解其义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

【佛教词典】净戒

(术语)清净之戒行也。法华经序品曰:精进持净戒,犹...

【佛教词典】摩诃曼陀罗华

(术语)梵音Mahāmandārava,译曰大白莲华。四华之一...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

证严法师对病苦的问答

问: 医生说,从超音波中看到我的肝胆有层阴影,想到...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

公牛的争斗

为了争夺一头母牛和一块地盘,两头公牛发生了争斗。一...

这世上谁能靠得住

亲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打...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