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2016/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当交什么样的人为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朋友分哪几种?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者三友:

损友一:第一种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谄媚的,阿谀奉承的朋友。你指鹿为马,他说那就是马;你黑白颠倒,他也赞同你的看法。

这种人往往没有原则,但有目的。他能够这般阿谀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损友二:第二种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搬弄是非的朋友。

这种朋友常常断章取义、巧舌如簧,最后改变了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则是“讷于言,敏于行”。远离他们,是你成事的前提。

损友三:第三种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朋友。

这种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关系,自吹自擂,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自信,却忽略了朋友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朋友相处起来应当是舒服自在的。

这三类人要么想要攀附你,要么会坏你好事,要么会让你觉得疏远。大多也不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拉你一把。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请尽早渐行渐远。

益者三友:

益友一:找正直的人做朋友。这个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来直去,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机。

益友二: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益友三:与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择友是门学问,远离损友,与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人生不同阶段,我们如何交友?

孔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人的一生成长,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年少的时候是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感情容易冲动,恋爱容易出事,所以小时候感情那么冲动的时候,交到的都是青春热情,毫无功利的朋友,这固然是好。

但是冲动过去呢,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年人最怕就是拉帮结伙,拉山头,结朋党,彼此争斗,因为人有资本了。

到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别老觉得我得到的这些东西我就放不下,人到老的时候,有些东西是要舍的,就是不被所得负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用爬楼梯来比喻人生

现代的社会,医学发达,生活素质提升,在先进的国家里...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如何摆脱不幸的人生

问: 工作处处受挫,感情上也不顺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

【佛教词典】应病与药

(喻)佛对根机不同的众生,而说种种不同之法,有如医...

【佛教词典】憍慢

(术语)烦恼名。五上分结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大乘...

文珠法师: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

素食者比食肉者平均寿命高10岁

保加利亚天然生活方式推崇学者曾:要想健康,就要遵照...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

犯了错,要肯改过

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