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净界法师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局部的执取。什么叫局部的执取?叫“随所生所系”,它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相貌,它就住在它自己所变现的相貌。

比方说蚂蚁,你看蚂蚁它的世界,它就去住在这个糖果、饼干;你给它一个黄金,你说:黄金比饼干值钱。它不管你,它就喜欢饼干;你看这个鸟,它就住在那个虫,它整天只看到虫;猫它的心就住在这个老鼠。

忏公师父以前在斋戒学会的时候讲《唯识学》,他讲一个实际的譬喻:他说这个猪啊,公猪看到母猪扭扭捏捏,就觉得这个猪很丰满;他说这个蛇,公蛇看到母蛇,诶…这个蛇长得很苗条。这就是随所生所系。你变成一个果报的时候,你说我今生很喜欢什么,其实你来生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你今生喜欢钱,你变成蚂蚁你还喜欢钱吗?不可能!但是那个攀缘的本质没有变,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有一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众相恋了三年,即将要结婚,后来这个女众在结婚的前一个礼拜,跟另外一个男众结婚了。这个男众打击很大,他觉得受到重大的创伤,就一病不起了。当然这个心病没办法治,他的母亲很着急,找很多医生给他看,也看不好。后来刚好有一个出家人,一个行脚僧从他的门前经过,他母亲就觉得这是一个希望,就把这个师父请进来,希望这个师父跟这个年轻人开示、开示。这个行脚僧,他一入定啊,就知道,哦!是怎么回事,他知道了。他就叫这个年轻人睡一下觉,休息一下…你太累了。那么这个年轻人在睡觉当中,这个出家师父就以他的神通力,让他看到他过去生的因缘。

这个年青人在睡梦当中,看到:一个茫茫的大海,就在大海的岸边,出现一个女众的死尸;这个女众,可能是一时不小心掉到海里面死掉了,死掉以后,大海就把她冲到岸边来。有一个人走过来了,这个人看到死尸以后,动了悲悯心,摇摇头,哎呀,真是可怜!就走掉了;过没多久,又来了第二个人过来,看到这个死尸,也动了慈悲心,他的慈悲心是更强烈了,就把衣服脱掉,盖在这死尸上,给她几句祝福就走了;没多久,第三个人又过来,看到死尸,他起了非常强烈的慈悲心,就挖了一个坑洞,把她埋在坑洞里面,入土为安,把它盖好,上面再放个十字架就走了。这个年轻人在梦中,看到这些之后,他就醒过来了,师父就对他说:你看到你前生了?是啊!他说:你是第二个人,你衣服给她,所以她陪你三年,你也够了!她嫁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帮她埋葬,她要用一生来陪伴他。因缘不同啦!对不对?

我们经常会觉得,好像别人对我们不够好,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过去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因缘呢?所以一个人要能够认命,很多事情就很好处理了。我们一再强调: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你先相信你今生是业力变现的,你要先相信;一个人不能认命,你就很难修行。其实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是息息相关,今生你脱离不了过去的,把过去切割…只有佛陀做得到,你肯定被过去业力所牵引的,今生当然也会牵动到来生。所以我们对于今生的因缘,真的是要认命放下,但是你的重点是在未来——开创未来。

当我们在做善法的时候不够用心,随随便便地去做,你来生就不要去埋怨,为什么你的功德是这么少,别人的功德是这么大,因为别人在因缘当中,所付出的心力是不同的。所以过去可以让我们当作检讨,为什么我生命的因缘是这个样子?他的因缘是那样子?他就是多一份的用心嘛!同样一件事,同样的拜佛、同样的持咒,为什么他来生是这么一个广大功德,而我今生是这么微小呢?就是你是不是把那个心放进去。

所以说万法唯心——你前生的用心,把今生的果报创造出来了。这一部分认命,反正过去也不能改变了。但是你今生点点滴滴的用心,又开始在累积来生的果报,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这就是唯心识观的整个思想:唯识所现,唯识所住,唯识所变三个内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

圣严法师《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

防癌数字

近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死因预测报告,在未来1...

不重视教理,最严重是净土宗这一块

看第二段,就讲出当初的一个错误的知见,有谬云:年少...

【佛教词典】阏伽花

指置于阏伽中之花。一般使用应时之鲜花或樒叶。后引申...

【佛教词典】像经

(杂语)佛像与经典。顺权方便经下曰:所在土地,逮得...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素食营养入门必读

目前营养学家对于健康饮食的建议强调少摄入饱和脂肪,...

【推荐】死物上作活计

龙舒居士谈到当时有位长老,叫了明长老。他在为大众作...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

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如何才能使他走出困境

问: 弟子的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我忏悔、做善事,天天...

汉传佛教的忏法

禅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忏罪集资。忏罪也可以说是净障,...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们对这...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问: 有时非常恶的念头会突然闪现,这是为什么? 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