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十二因缘

宏海法师  2018/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又一个佛门常见的概念,叫做十二因缘。可能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呢,常会见到这个名词,但是呢,也可能不知所云,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时候你看,这个佛弟子都会去举行一个放生仪轨,在放生仪轨里面就会讲到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就是讲的十二种因缘。因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这里可以把它理解为,叫做前后关联的意思,有一个因的种子,那么有一个缘的助力,那么就会引发出后面的,再一个新一轮的因缘出现,所以说,所谓的十二因缘呢,其实就是正好讲了,人的三世轮回的步骤,今天把这个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十二因缘呢,过去世有两,未来世呢有两,这辈子呢有八,这就叫前后的三世因果。那么过去世是指什么呢?就是前世第一个因缘就是无明,由于我们每个人一念的无明烦恼,当然有的人又会要问了,说那无明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是这个问题呢,需要我们有俢证的功夫,明白了以后,这个问题就了然了,为什么呢?要了解无明是怎么来的,它的难度,打个比喻跟什么一样,就是跟我们昨晚上睡着了做梦,但是呢,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滑落到这个睡眠的状态,什么时候就滑入到梦境中,今天早上醒来也是绝不可忆,不知道的,但是我们只知道,醒来以后就知道说,哦,原来那是一个梦,不小心梦到里边了,这就叫一念无明。

我们现在的人生,就是在这一念的梦中,启动了一个相续的链锁。所以我们常说过去世的一念无明,会引发什么呢,叫做行,这是第二因缘。行是什么,就是行为造作。在佛法里面叫做造作,造下了一些有意的做出来的事,可以这么理解吧,通俗的。那么这个造作呢,就表示你有了具体的行为,由过去世一念无明烦恼,有了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呢,就会导致着我们储藏了些能量。在转到后一世的时候,前后投胎转世的时候呢,一定会去带着这种烙印。所以说第三个,行会引发什么呢,识。识是怎么出现的呢?就是我们人在前一世死了以后,转世到后一世的时候呢,投胎转世的那一刹那,把自己的神识,投入到父精母血结合的那个胚胎的时候,就叫做识。

识会引发什么呢,名色,名色就是我们形成胚胎的那块软肉。名字的名,色法的色,就是有了这个物质的初出现了。名色会引发什么呢,六入。就是我们在娘肚子里面的时候呢,会六根出现了知觉。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慢慢地开始就发育,成形了。六入成形了以后呢,六入会引发什么,触。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刹那。因为身体呢,从妈妈的肚子里面出来跟外界接触,这会儿就有了什么啊,有了感受了。所以触能够引发什么呢?引发受,感受,到底这个感受,是冷的还是热的,舒服的还是痛苦的,领纳这个境界了。一个生命就开始成长了,这叫做受。受,慢慢地有了感受了,那么你感受强烈的,特别愿意感受的,这就有了贪爱了。

所以呢,受会引发爱。那为了得到自己所爱的物也罢,人也罢。那你一定还会去追求,追求就叫做取。就是会引发一个取的行为状态,这又是一个因缘。由于你为了取,得到追求的时候呢,你会,还会造种种的,不管是善业恶业,总归都会造业嘛,你一定会心里有想法,嘴上要说话,身体去力行,等等这些。这就叫做什么呢,为了取而又有了业了,叫做有。由这个取去引发有,爱取有,由于有了这个业,这一世的行为,一辈子都会还继续积攒成一个力量,那么带着这一世的力量,又去下辈子投胎转世。

下一辈子继续还会生,还会老,死,这十二个步骤,恰恰就讲了我们人的什么呀,十二个轮回,因缘中的十二个轮回步骤。所以我们一般把它称之为说,无明缘行,引发的意思,缘就是,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生生世世在这种无量无边的时间空间里边,我们打转,就称之为轮回,这叫做十二因缘。

所以从中大家发现了,为什么佛陀来讲法,所有的教法,一切的法门,修行,对治我们的贪欲呀,分别呀,造业呀等等这些,所有的关键,关口在哪里下手呢,就在爱、取、有,正在生命这一世的进行中,我们生起了贪爱,一定会去什么呀,追求。那么还会造下很多的恶业,在这个关口,所有的法门就是让我们的爱、取、有停下来。所以大家都看了,不管是念佛也罢,观想也罢,修禅也罢等等,就是让我们这个爱、取、有的心,把它歇下来,看到世间的真相,截断轮回的这个纠缠,所以我们十二因缘这个修行的观照呢,其实在佛法里面,能够成就的就是叫做缘觉。

缘觉也是一种圣人,就是一个解脱者。他呢,又叫做辟支佛。如果我们凡夫呢,都是随着这十二种因缘去轮回,流转,但是缘觉怎么解脱的呢?他就是反观这十二因缘,逆流,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子流转的,那我就不依着它流转了。特别是在爱、取、有的阶段,把它从中截断,那么就等于截断轮回、出世,称之为圣者。在此呢,希望大家早日能够,被动地在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中呢,我们能够截断爱、取、有的这个关口,得到什么,生命超越和解脱。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

有人妄称自己是古佛再来可信吗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

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问: 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喝药酒和鸡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问: 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

苏东坡与水陆法会的因缘

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佛教词典】六入

六根入六尘,叫做六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

【佛教词典】见管钞

见管,即现在管理之意;钞,即纸币之意。即指现前所有...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若你那么想,改变它!稳定...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含义

问: 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