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理解劫运的概念

大安法师  2013/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是因为它是非常久远的一种时间单位。在佛典的阐释里面,我们知道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一个大劫包含着四个中劫:成、住、坏、空。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

其实,一大劫就包含八十个小劫。我们对劫的时间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就站在我们目前的时间参照系来看,在一大劫里面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间点上。在成、住、坏、空四中劫里面,我们现在处在住劫;住劫里面有二十个小劫,这二十个小劫有正反,就是顺逆的各十劫,现在我们是处在住劫当中二十个小劫里面的减劫中。减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百年,人的寿命减一岁,身高减一寸,它是一个衰减的过程。众生的善根越来越薄,恶法越来越炽盛,善法越来越少,智慧越来越浅,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九小劫的减劫,这么一个时代。

在第九小劫当中,有四尊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世间叫贤劫。贤劫有一千尊佛要示现,在这第九小劫中,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前面三尊就是在劫初。最高的寿命能够达到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六万岁的时候,就有拘留孙佛示现在世间成佛;那减劫减到了四万岁的时候,就是拘那含佛出现在世间;再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迦叶佛出现在世间;再减减减,减到了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

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浊恶,一般说我们五浊恶世。五浊恶世首先就是劫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就是在这样的时空里面一切都是浊染的,恶法占着主导地位。从佛示现的过程来看,到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就已经步入到劫浊。到了人寿一百岁的时候,这种劫浊的情况就更加炽盛了,众生烦恼非常厚重,无明黑暗非常浓郁。所有有福德、智慧的人,都离开这个星球,迁往他方世界。而留在五浊恶世人均百岁的众生,都是烦恼很重的。

而今又过去了三千年了——人均寿命七十来岁的时候,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相比,众生的烦恼就更重,恶业就更大,由此感召的苦难就更深重。那减劫以后再减减减,减到人的平均寿命三十岁的时候,有小三灾出现:饥馑灾、瘟疫灾和刀兵劫。刀兵劫是在人寿命十岁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时候人和人相见都起杀心,哪怕父母眷属,他都要先下手为强——自相残杀。然后有一批不想被人杀、又不忍心杀别人的就逃到山里面;没有逃出去的,都在自相残杀,最后留下了一万人。地球留下了一万人,他们幸存下来,除了相互的痛哭外,却生起一念的厌离之心,相互约定持戒。首先持不杀生戒,相互不杀害对方的生命。

这样,由一念忏悔之心、持戒的行为,马上由心转换,从减劫就转为增劫:每一百年增一岁,身高长一寸。慢慢的进了增劫,寿命就越来越长越来越长。直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有金轮王——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是各种善法非常鼎盛的时候,世间非常祥和,民众非常幸福。这就到了第十小劫了。第十小劫——到了八万四千岁的时候,物极必反,又转为减劫。减减减,减到人寿平均八万岁的时候,这时候弥勒佛来到地球成佛。弥勒佛下来成佛之后,次第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在这个世间出现。这是佛经给我们的一种——悬记。

从这个悬记来看地球的文明:它是到了一个顶点会衰微下去。但衰微下去不一定全都毁灭,它又会转向另外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那么这样到了第二十小劫,慢慢的由住劫转为坏劫的时候,这里面就会出现大三灾。大三灾就是:火灾,有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然后树林草木都焚烧,整个的成了一片火海,初禅以下的世界全都被火烧掉;再以后会出现水灾,从二禅天以下的所有世界都被冲掉,浸没;以后会出现风灾,三禅天以下的所有世界都飘散。唯有到第四禅,才不被这三大灾所破坏。

那到了这个三大灾显现的时候,我们到了坏劫,我们这个世间也真的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坏劫后那就进入空劫。成、住、坏、空,空劫经过二十小劫之后,再转到这个成劫去。成、住、坏、空,这样一个循环。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观照世间的这个循环,它也不是断灭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善用时间十诀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应做的事,应有事先的计划,否...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寺院烧香的注意事项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

佛教法器的种类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佛教词典】长

【长】 p0799   成业论二页云:卽于和合诸聚色中,见...

【佛教词典】有异熟

云何有异熟?几是有异熟?为何义故观有异熟耶?谓不善...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十念业成」,不必执着到底几念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问: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大安法师答: 直...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

不要去找善知识的毛病

我们末法众生由于烦恼重,烦恼重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吗

窃谓末法世界,于禅、教、律中,能断惑证真,现身即出...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肉食并非增强身体耐力所必需

许多朋友其实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担心健康的问题而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