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2020/10/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结婚后刚满十个月就为他生了一名男孩,取名月光。光阴荏苒,月光逐渐长大,一日与须达长者的儿子,一同外出游玩观赏,走进一座僧院,看见精勤用功的诸大比丘们正在诵持佛经,这时月光听闻到一句四句偈,内心便生起无限的深信与恭敬,返家七天之后命终,命终后即往生忉利天。

月光的双亲,悲恸啼哭,无法自已,抱着月光的尸体,走到坟茔间,嚎啕哭泣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现今舍我而去,以后谁来照拂我呢?我心中悲痛难以言喻,宁可随他死去,也不愿回家。”这时婆罗门的亲族们纷纷前来劝解,但月光的双亲依然不肯离去。

他们爱子心切的心产生了感应,竟使得月光天子的天宫动摇不安。在天宫里的月光寻思观察,得知自己从人道生天,而双亲现在正在坟茔间,抱着他的尸身号哭悲伤无法自止,因此感得天宫如此动摇。

月光悲愍自己的父母为他如此地伤痛欲绝,便从天宫降下人间,变成一位仙人来到他父母身边,并以五热烧灼自身。这时婆罗门看到此景,便问仙人说:“这位仙人是何缘故,以五热烧灼自身,你有什么祈求吗?”

仙人回答道:“我想求作国王,以黄金为车,车内装满奇珍异宝,日月天子在我左右,四大天王步牵我车,走遍四天下,如果能这样不是一大快事吗?”

这时婆罗门回答仙人说:“即使你在往后的百年内,每天昼夜不停以五热烧灼自身,想要求得如此珍宝之车,以及天王天子来侍卫你,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仙人反问婆罗门说:“你们现在抱着这具尸体不放,所求何愿?”

婆罗门回答说:“我唯一的儿子,舍弃我死去,所以一直怀抱着他,希望他还能复活过来。”仙人回答道:“你们现在抱着这具冰冷的尸体,不眠不休地昼夜哭泣,即使超过百年,你们的孩子也一样无法再活过来。”

婆罗门听了,内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不再哭泣,也不再言语。这时月光天子从仙人的形貌变回原来的样子,向其父母说明:“你们的孩子月光,就是现在的我。只因当时我前往寺院内听闻到一句四句偈,内心满怀欢喜,发无上的信心,于是命终得生忉利天。为了让父母亲可以释怀,所以化作仙人,前来说明此事。”

他的父母听到这一番说明后,随即转悲为喜,生起信心。此时月光天子头戴天冠,种种璎珞庄严其身,手持香花,劝告父母一同前往佛陀所在处,供养佛陀。佛陀为他们开示四谛之理,他们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很快地都证得须陀洹果。

这时在场的比丘们,看到如此殊胜之事,便请示佛陀:“现今这位月光天子,在过去生中培植了什么样的福德?能够以善巧言语,使其父母心开意解,不再涕泣,并且成就道果。”佛陀告诉比丘们:“不但在今世如此,使其父母不忧恼,在过去世也是如此,令其父母不再忧恼。”

这时诸大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再次向佛陀请示:“世尊啊!您刚刚的开示,我们还不太明了,在过去世,是怎样的一段因缘?希望世尊您为我们敷演解说。”

这时佛陀慈悲告诉诸大比丘:“你们仔细谛听!我为你们说这件事。在过去无量久远之世,波罗?国有一愚昧之人,常常偷窃他人财物,邪淫欺骗他人,被官府捉拿捆绑到国王面前,国王审问罪状,他一切坦承不讳,国王便下令处以死刑。就在当时,此天人为贼人之子,生性慈仁、柔和贤顺,举国皆知,他为父亲向国王哀求饶命,如是再三恳切请求,国王感其孝心,便下令不杀,予以释放。”

佛陀告诉诸大比丘:“当时作贼之人,便是现今月光天子的父亲,当时为父求情的孩子,就是今日的月光天子。由于当时曾蒙迦叶佛亲授三皈之故,现今得以值佛出家,得道证果。”

佛陀说此月光天子过去生的因缘时,与会大众有证得须陀洹果位者,乃至发起无上菩提心者。诸大比丘,听闻了佛陀所说月光天子的过往,都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第六·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

省思: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从出生便开始走向死亡,无人可以幸免。人世间每天不断地上演着生、老、病、死的戏码。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得遇佛法,得以修行学佛,乃是无上的大福报。若能自受用,亦令他受用,乃至使至亲都能蒙受佛法的利益,于利他中完成自利,则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金刚经》的宗旨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了生死的要道。那么《金刚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如果每天念一念,这个牛肉就吃不下去了

我住支提山的时候,就碰到牛会拜人的事情,它为什么拜...

为富不仁的果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波斯匿王...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佛教词典】对首羯磨具七非

子题:但对首羯磨具七非、众法对首羯磨具七非 行事钞·...

【佛教词典】相粗重缚有十四种

【相粗重缚有十四种】 p0839   瑜伽七十五卷八页云:...

泥问佛祖

泥土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我们要有这两种的决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