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2020/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时,提婆达多怀毒害之心,诽谤佛,还自认为有理。众人呵叱他,天龙鬼神、梵天、帝释天及四天王也明白告知:“不要对佛有怀害之心!不要诽谤佛!佛是三界至尊,具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三达智,心无挂碍,天上天下一切众生无不归依佛。为何要诽谤佛?谤佛,会遭无量罪。你想要毁佛,就如同想要举手掷日月,或以一微尘就想超越须弥山,又或如想持一毛发穿越虚空,是不可能的。”

提婆达多听闻此语,还是不愿意改变心意。这时比丘们请示佛:“提婆达多为何有那么深的仇怨,心怀冤结如此难解?”

佛告诉比丘们:“提婆达多不但今世诽谤佛,过去生生世世也是如此!

过去久远劫前,有一梵志,拥有无数财宝,他有一女儿,长得端正殊妙,无与伦比。这位富有的梵志想将女儿许配给最有智慧且博通经论之人,于是请五百位梵志接受他的供养三个月,然后从中观察他们的学养、智慧。这五百人中,有一梵志博通三经五典,对于所有问题皆能一一释疑,堪称智慧第一,但年老衰朽,相貌丑陋。大富梵志夫妻为此愁忧不已,女儿更是心怀忧恼:‘怎能嫁给这样的人?这跟嫁给怨鬼有什么不同?该如何是好!’

正当此时,有一位自远方来的少年梵志,相貌端正,聪明有智慧,通达三经五典,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预测灾变吉凶,通晓六博、医道,且具慈悲喜舍之心,对一切众生,包括蜎飞蠕动、人物之类,皆能慈悲护念。听闻大富梵志供养五百位梵志三个月,要从中为女选婿,于是前往造访,与这五百位梵志一一辩论诘问,五百梵志皆辞穷,无法回答,智慧皆不及这位年少梵志,年少梵志遂成为众中上首。大富梵志夫妇与女儿见此状,生大欢喜,心想:我们为女求婿,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今日终于能找到如我们所愿者。

于是,大富梵志心生变挂,欲将女儿许配予少年梵志。年老梵志告诉少年梵志:‘我已经年老,这位大富梵志原本已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假如这位大富梵志将女儿嫁与我为妻,我愿意将所获得的财产都送给你,只希望可以换得此女子嫁给我。不要因为我年事已高就这样毁辱我。’

少年梵志说:‘不可以违背规则作此人情,我应该娶此女为妻,怎可让给你?’供养五百位梵志三个月的约期期满,大富梵志便将女儿嫁与少年梵志。年老梵志因此心怀恶毒之念:‘你毁辱我,又夺我妻,我发誓生生世世都要危害你、毁辱你,与你作对。’少年梵志常怀慈心,而年老梵志一直怀着瞋害之心。”

佛告诉比丘们:“当时的年老梵志就是现今的提婆达多,而少年梵志就是我的前身,二人所争之女即是瞿夷。前世所结的冤结,至今仍未解开。”

佛说此过去宿缘,大众皆欢喜听闻。

典故摘自:《生经.卷第一 .佛说前世诤女经第七》

省思:

佛慈悲开示旷劫宿缘,晓谕众生若未能去除心中的嫉妒、瞋恚,当瞋心一起,就容易失去理智,身、口、意造下种种恶业。藉此公案,反观自省,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常因“求不得”而起瞋恼心?是否因不如己意,便怨怪他人?能反求诸己,除却心中的执着、痴心与瞋心,长养慈悲心,不分亲疏慈心对待一切众生,方为真正菩萨行者,亦不负佛慈悲开示宿世因缘之悲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堕胎杀生,障碍往生

堕胎是用药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儿生命为目的,而故...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菩萨在久远劫前的过去生,曾因为瞋心的缘故而堕为龙身...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一袋宝石

早上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个渔夫到了河边,在岸...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佛教词典】威怒王

(术语)金刚部诸尊现忿怒身之总名。圣无动经曰:圣无...

【佛教词典】持戒施僧果报

亦名:持一不杀戒报、薄俱罗唯受不杀戒、不杀果报 济缘...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为何名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

我身有无

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

念佛和自己业障之间的轻重关系

第六个问题,是讨论念佛和自己业障之间的轻重关系。 那...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

地藏法门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

地藏法门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我们(认识)...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