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印光大师  2011/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居士书)

令夫人既能长斋五月,何不能长斋一年。以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忍令妻子不得决定蒙益乎。至于工人,若欲令彼种善根,不妨为彼说其所以。将肉食之费用作犒劳,则彼以多得钱故,断不至犹生訾议也。今夏各处水灾,饥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认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祸。如其不能受辛苦,当念饥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则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惯,故以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则将来之苦,盖有说不能尽者。(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许止净居士书)

净英之夫家,有碍于吃净素,当不碍于少吃肉。或自己于肉中吃菜。又彼决不监视其吃饭,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净素,其所带之荤腥,固无几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与其夫婉说其益,久之当不至仍复为碍。即碍,但当念佛为所食诸众生回向。亦可稍补其憾,而无复杀业矣。(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此世界万不可久居。当与眷属及诸亲朋,同修净业,同生西方,乃最上第一之计划,故名谈陈氏为宗净也。宗,本也,主也。净,即修净业,以求生极乐世界清净佛国也。欲生净土,当以吃素念佛,戒杀护生为本。由宿世之杀业,感遇此之杀劫。今则以清净身口意之三业,再加以信愿行之三法,则与阿弥陀佛洪誓大愿相应。及至临终,决定仗佛之慈力,接引往生。其为利益,非笔舌所能宣说。(三编·复慧溥居士书)

又汝何以不发心吃素。汝试将汝身上肉,割到吃,能吃否。自己的肉不能吃,何得日日杀的吃。一切生灵,即不是汝杀,乃以钱令人杀,杀业是一样的。况汝要生西方。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余不暇叙,但熟看文钞,群疑皆释。光冗事多极,不可常来信。纵有所说,亦不出文钞之外。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著。(三编·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居士为现今第一极力宏扬佛法之人。化他须以自行,固宜常斋。即其妻子朋友,亦宜令其长斋。纵入道未深,不能全断。当令由渐而断,此为要义。世人不知物类皆由业力所致,谓天生此种,原为养人。若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一番深理,当有食之不能下咽者。居士固宜以身率物,当即永断肉食。即肉边菜,亦不须效往昔大士之迹。以宏法之人,须识时机。今之时非古之时。如滴水成冰之日,断不可以夏间之服食示人,以致误人性命耳。(文钞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二)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杀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义,即丧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诱。上根则令其全断。中下则令其渐减,而遂至于全断耳。(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增广文钞·复袁闻纯居士书)

净英之夫家,有碍于吃净素,当不碍于少吃肉。或自己于肉中吃菜。又彼决不监视其吃饭,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净素,其所带之荤腥,固无几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与其夫婉说其益,久之当不至仍复为碍。即碍,但当念佛为所食诸众生回向。亦可稍补其憾,而无复杀业矣。(文钞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放生后动物会死,那又有何意义呢

问: 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

相由心生,运随行改的故事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帮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劳很大...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

吃狗肉会投胎成狗吗

偶读《来果禅师语录》,看到一桩动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

全球正在拒肉千里

素食改变美国家庭 家住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勃先生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锡箔纸钱等

原文: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

【佛教词典】爱乐

谓信爱欲乐。即信乐世间、出世间善法之意,属无染污之...

【佛教词典】主巴迦尔居

西藏佛教迦尔居派泼结迦尔居派支系之一。始于泼结木九...

本焕老和尚:文殊智慧的启迪

本人于1937年由扬州高旻寺出发,到保定起香,三步一拜...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诵《地藏经》的人,诸天鬼神都护持

【复白佛言:世尊!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三种乐

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