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净界法师  2020/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佛陀死亡是怎么回事?

经云:“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殖众德本。”

我们先看佛陀入灭的因缘,再说明佛陀入灭所产生的功德。

他的因缘:“示现灭度,拯济无极”。佛陀的灭度,或者我们说佛陀的死亡,它有一个因缘。在藏经上说,佛陀八十岁的时候,吃了一种东西,很像现在的菇类,洋菇、蘑菇这种有毒的菇。当然佛陀也知道,他的因缘成熟了,就吃下去,吃下去就生病了。那个菇类听说是剧毒,所以非常严重地病痛。

佛陀病痛就躺在床上,这时魔王出来了,魔王不是请佛住世,而是请佛灭度,说:佛陀啊,你一成道的时候,我就叫你赶紧灭度,你说你要度化众生,那么你三十岁出家,现在八十岁,已经度化众生五十年了,你也该休息一下、入灭了吧?

佛陀说:“止!止!不须说,我自知其时。”就是你不要说了,我自己知道我入灭的时间,就把魔王打发走了。

魔王走了以后,阿难尊者进来了。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侍者,诸位知道,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讲一件事,他说:我听说得到四禅定的人,他的寿命是可以达到一劫(一劫时间很长),佛陀已经成就四禅定了。暗示阿难尊者请佛住世。但阿难尊者那时没有请佛住世,当然这个也说明了众生的共业。

佛陀讲了三次,暗示他说:“得到四禅定的人得住世一劫,佛已经成就四禅定。”讲了三次,暗示阿难尊者要赶快请佛住世,但是阿难尊者三次都没开口。佛陀就知道他入灭的时间成熟了。

这时魔王再出现,佛陀说,你不用说了,我三个月后入灭。魔王欢喜地离开了。这就是佛陀入灭的因缘,度化的缘已经尽了。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度化,从经典上可以看出两件事: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其未度者,已作得度因缘。”佛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你有幸生长在佛世,他不管你烦恼多重,他也不管你业障多深,只要你有善根,佛陀可以“月映千江”,他可以同时到一千个地方、一万个地方,度化已经善根成熟的人。所以跟佛陀同世的人,有善根的几乎都度化了——“其可度者,皆已得度”。

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怎么办呢?没事!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的因缘。佛陀有所交代,他交代弟子们:把法整理流传后世。佛陀的音声相转成文字相,会流传到佛陀的像法跟末法,就是为未来的度化做了布局,这个我们待会儿再做说明。总而言之,佛陀看这个人世间里面该度的都度过了,没有度的佛陀也把这个文字留下来了。

佛陀的灭度,在《法华经》讲到一个道理:佛陀其实是可以住世一劫,但是佛陀没有这样做。

《法华经》的解释是说,它讲一个故事,讲一个譬喻。它说有一个医生医术很高明,他几个儿子都身强力壮。但是有一天这几个孩子跑出去玩,不小心吃了毒药,这个毒药是慢性毒,这小孩子吃了毒药他也不知道怕。他父亲就对每一个人开了不同的药:这个是老大的,这是老二的,这老三、老四的,就把药写上名字发给他们。

这些小孩子说,怕啥啊!反正我父亲是个医生,我着急什么?不吃了,就把药丢了。父亲一想这样不是个办法,这些孩子对他依赖性太重了。这个医生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把所有儿子集合起来说,我要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你们的药都帮你们收好在柜子里面,我都标上名字了,你们要吃就自己去吃。儿子也不当一回事。

那么这个老爸就带着侍者,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过一段时间,侍者回来说,你爸爸死在国外了。哇!这个小孩子一听,不得了了!以前我们都靠父亲,依赖父亲的,现在父亲死了,每一个小孩子都冲到柜子里去拿自己的药,因为父亲死了要赶紧吃药了。

那么这是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果佛陀长久住世,对众生没有好处。心生骄慢,弟子们不愿好好学习了,你靠在佛陀的身边,你就是依人不会依法了。那么佛陀示现灭度,大家有危机意识了,没有佛可以靠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法上学习,从佛陀的法去得到佛陀的道理,有这一层意思,让大家警觉无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

星云大师《无常的可贵》

人是宗教的动物,人生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

地藏菩萨的分身遍一切处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途,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如何保住蔬菜中维生素

洗菜:先洗后切 洗菜时要先洗后切,因为许多维生素都...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男女之间的贪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佛教词典】宗途

(术语)此宗旨别于他宗旨之途辙也。圆觉略钞七曰:宗...

【佛教词典】传戒

(仪式)僧寺召集四方新出家之僧人为之受戒。名曰传戒...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从前,有一个穷人,只有少量的财物。看见非常富有的人...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星云大师: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

一九四九年,我初到台湾,当时海峡两岸战云密布,人心...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梵行王的宝马

在佛陀时代,一天,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

「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

我们一般说生苦,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拿人来...

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

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