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正果法师  2011/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所以佛陀在《遗教经》里教导弟子说:“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间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辟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著,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众生都是有我执和我所执的,寂静、无为、安乐就可对治我相执著障。寂静即法无我空,无为即无相空,安乐即无取舍的无愿空。由空无相无愿,就可以对治我相执著。当离愦闹,独处闲居,专注修习善法品,修习止观,观我、我所执相无,就能对治我及我所的相执。是故比丘当舍师徒弟子等己众和同学他众等人,到空闲处独居,思维消灭众苦的根本善法,智慧成就,彻底解脱生死,否则如大树直立,为众鸟所集,则有枯折之患。比丘为同学弟子等自众他众之所缠缚,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没于众苦而死,岂不悲哉!修习止观者应深思出离,远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去。

《大智度论》卷十七说:“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众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力,还在众生。或作父母妻子,或师徒宗长,或天,或人,下至畜生,种种语言,方便开导。”文明义显,不必解释了。

寂静处在佛教论典籍称为阿练若,或阿兰若,汉文译为寂静、无诤声、空间处等,至少距离乡村八里,大约五百弓之处。《大日经疏》第三卷说:“阿练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静行者之所乐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或但居树下空地。”空间寂静处,居住则独自一人,或二三人都可以。因为住阿兰若的修行者,一人固好,但若碰上患病,有魔事须决疑等事情发生,多一二位真心学道的同参,也有方便之处。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说:“如世尊言曰:汝等比丘,当乐空间,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著。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

文义是说身心远离,当乐空闲,即显示身远离。身远离就是不与在家及出家众共聚一处,不相杂住,独一无侣。内心安住正奢摩他,即显示心远离。修习止观要修九种住心,即令心内注、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住一趣,若乐处空闲,便能引发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内心安住正奢摩他,便能引发毗钵舍那。若于毗钵舍那善修习已,即能引发于诸法中如实觉了的无漏智慧。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说:“云何名为住门练若?谓住空间山林之 野,受用边际所有卧具,远离一切村邑聚落。如是名为住阿练若。云何名为常居树下?谓常期愿,住于树下,依止树根。如是名为常居树下。如何名为常居迥露。谓常期愿,住于迥露,无复障处,如是名为常居迥露。云何名为常居冢间?谓常期愿,住冢墓间,诸有命过送尸骸处。如是名为常住冢间。”

比丘住处,除阿练若外、树下、迥露处、冢墓间等,远离喧闹,无诤吵声,都是寂静可居之处。这些地点在印度热带气候中,完全可以安住无恙。地处寒冷温热之区,则不可拘执为善。住冢墓间特有好处,常有送死人火葬、露葬等,修止观行者思之,可以引发无常、不净等相,对观行大有好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何谓修行?何谓入道

何谓修,何谓行?修就是要改,改脾气,改不好的习气。...

【推荐】赚钱与修行--对生意者的忠告

很多居士会认为:我没有时间修行。因为我要去挣钱,等...

圣严法师《我正在学习》

当你在做义工时,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赞美,很可能也会听...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外境永远没有错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 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佛教词典】空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

【佛教词典】五字明王

谓五大虚空藏菩萨之五字真言。全称成就富贵金刚虚空藏...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宝筐镜影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