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大安法师  2016/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贤和我们佛教历代的祖师大德都特别强调。

“诚”就是心性上不二的心体;“敬”则是“诚”的表现形态。

净土法门尤其重视“诚敬”二字。有诚敬才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感应道交,当生获得现世的利益,临终时蒙弥陀愿力加被,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用心读过《印光法师文钞》,会发现书中不断地强调“诚敬”。

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印祖谈到,由于自己罪业深重,出家以后就希望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所以常常从古德的修持中寻求懿范,以期作为自己的榜样。经过一番览经阅典,印祖最后得出个结论:“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修道最高的秘诀是什么?就是诚和恭敬。印祖从此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然而,“诚与恭敬”一语,举世之人都知道;至于为什么要“诚和恭敬”的道理,举世之人都不明白。

印祖在其他书信中做了说明:“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佛弟子面对三宝时,如果处处表现恭敬,便能消除业障,增添福报,开发智慧。

比如,面对佛像时,要像真佛就在面前一样,必恭必敬;读诵佛经时,就好像佛在亲自给自己讲经说法,不敢有一念的懈怠。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反之,如果缺少恭敬,对待法宝的态度随便,在佛像前行为不检,或是把佛经置于脏乱之处,即是犯了亵慢之罪。纵然此人修了许多善业,也只是种个远因,而其亵慢之罪的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各自业力因缘的不同,修道人之间在根机上存在差别,但一个钝根的人,若以诚敬心修学佛法,进步将会很快;一个利根的人,若无诚敬,也慢慢变得没有作为。

所以,一个修道人若想有所成就,还是要在“诚敬”当中去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广大无边,具说如净土诸经中所示,实在都...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四十八大愿——(第33愿)蒙光触身获益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

经律关于持戒的赞叹合集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问: 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

修福要怎么去修

首先来看修福。一个修行人要修福,怎么去修?从哪里下...

「口念心听」跟「心念心听」有什么区别

问: 弟子学佛十个月,念了几万声佛号了,起初是口念耳...

【佛教词典】三衣作法不应对头缝

子题:对头缝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不得画作叶...

【佛教词典】解脱戒经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列迦叶毗部别解脱...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度众生

问: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示现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

把慈悲心体现在生活中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

救拔母亲脱离地狱的婆罗门女

过去,久远阿僧祇劫前,有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住世四...

心中越善,离佛越近

山上有座庙,庙前有棵树。 院里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