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长与幼

2012/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因缘。

远古时,在雪山中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住着鵽鸟、弥猴,树下住著大象。三只禽兽起初互相轻慢,争执不休。一天,鵽鸟提议说:“我们相争已久,也没能分出高下,我也吵累了,不想再在争吵中度日。不知两位意下如何?”弥猴说:“我同意,我也吵烦了。”大象说:“我本来就不愿多讲话,但不知有何高见?”鵽鸟说:“我们可否换个方式相处。常言: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要像亲属—样,以长幼为序,晚辈供养长辈,长辈教导晚辈,为晚辈说法。”弥猴和大象都齐声说:“好!我们比比谁生得早。”鵽鸟和弥猴请大象先讲,大象说:“我幼时最初记事时,这棵大荜茭树还很矮,不妨碍我走路,树可以从我的腹下过去。”鵽鸟又请弥猴讲,弥猴说:“小的时候很淘气,常把树梢按到地上。”大象忙说:“您比我大多了,我应当尊敬您。”弥猴与大象再请鵽鸟回忆一下过去,鵽鸟回答:“山那边有一棵大荜茭树,树上结了很多好吃的果子,我吃了果子,飞临这里,正巧内急,在此方便一下,不想果核随著落地,第二年春天,这里就长出了小荜茭树苗来。春秋转瞬,小荜茭苗已经长成了今天这样的参天大树。”弥猴说:“哎呀!您比我年长太多了,我应当供养您,应当请您升座说法。”

大家分别了长幼,排定了次序,自此以後,大象恭敬、供养弥猴,听弥猴说法,闻法之後,转而向其它大象弘法;弥猴供养鵽鸟,听鹞鸟说法,然後向其它的弥猴弘法。鵽鸟则向其它鵽鸟说法。《四分律》另有一番描述:弥猴骑在大象背上,鵽鸟立在弥猴的身上,它们组成的团队四处巡行弘法。

由于闻法弘法的功德,它们都有许多改变。过去,它们只知生存,难免杀盗淫妄之类。闻法之後,它们不但自己明理,而且互相劝勉,改恶修善,积功累德。

当时的人们注意到禽兽忽然改变了性情,鵽鸟不再吃田间的谷物,弥猴不再偷吃水果,大象也不再踏坏庄稼,更不再伤人。禽兽改恶迁善的美德,令人们心生忏悔,互相动勉说:“禽兽尚且互相恭敬,改恶迁善,何况我们生而为人呢?”於是人们也都奉行五戒十善,社会安宁。

由于积功累德,鵽鸟、弥猴和大象,命终之後,得生天人。世间的人们同样以积功累德的成就,命终之後,也得生为天人。

其实,三只禽兽并不普通,佛说:“鵽鸟就是我的前世,弥猴是舍利弗的前世,大象就是目犍连的前世。”

接著,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若人不敬佛,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诃骂,后世堕恶道。

若人知敬佛,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赞美,后世生天上。

最后,佛订下戒条,比丘以受戒先后为序,早者为尊。无论是谁,只要受戒较早,即使仅仅早一小会儿(一须臾),也要入座在先,应供在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诚敬二字在念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问: 诚与敬在念佛法门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大安法师...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谁改变了董事长

经常有许多企业家问我:「师父,慈济团体如此庞大,您...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

【佛教词典】五种衲衣

以废弃无用之布缝缀而成之五种僧衣。即:(一)有施主衣...

【佛教词典】余执

(术语)残留于心而不离之执念也。...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印祖念佛治眼疾

印祖说他刚出家的时候,在做照客的时候,不是六月初六...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