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2018/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地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呢?扫地时不知道判断当时是逆风、还是顺风,不懂得将地上的污秽垃圾集中,也不将其清除,因此,所扫过的地方仍然不洁净。比丘!如果扫地的人有此五种情况,就不能成就大功德。

再者,比丘们!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扫地功德,是哪五种呢?扫地时能够判断当时是逆风、还是顺风,懂得将地上的污秽垃圾集中,并且将其清除干净,不遗留任何脏污的东西,让所扫过的环境清净美好。比丘们!扫地时能做到这五件事情,就能成就大功德。

诸位比丘!扫地时应当除去前五种情况,学习后面所说的五件事情。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示,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又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佛塔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呢?扫佛塔时,未先以水洒地而使灰尘飞扬,不先除去瓦砾碎石,没有将地面平整,扫地时不专心,也不将污秽的不净物除去,以上这五件事情,使扫地的人不能成就扫佛塔的功德。

比丘当知!若扫佛塔时,先以水洒地、去除瓦砾碎石、平整地面、专心扫地、除去污秽物,就能够成就扫佛塔的功德。所以,要得到扫地的功德,应当在这五种件事情上用心。诸位比丘!应当如是学习。比丘们听闻佛所说的教示,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

省思:

古德云:“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诸如扫地一事,佛陀亦谆谆教诲弟子,对事以真才能成就功德。所谓“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环境清净,让人见了心生欢喜,就是对诸佛菩萨最好的供养。“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进一步藉境练心,从事相上扫除外在的尘垢,反观自照,渐次扫除自心烦恼垢,就是修行用功的入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平时念佛与临终念佛的利益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推荐】只管念佛,无不灵验

天灾人祸,随时发生,难以预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以华鬘供塔 得金色身

昔时,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从佛闻法后,证得须陀洹果。回...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什么人与佛有缘

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

舍利弗的牛脾气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顽固的...

【佛教词典】有相无相

1、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

【佛教词典】利行自性

【利行自性】 p0703   瑜伽四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菩...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如何策发自己不生退心

问: 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诚然是古德对后世学者之警语...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素全法师:六道就在身边

佛说六道轮回,很多人曾经告诉我说:地狱看不到,饿鬼...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上一次跟大家讲《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因为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