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证严法师  2011/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佛陀看到波斯匿王灰头垢脸、全身都是灰尘,就问:「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什么全身都是尘土?」

波斯匿王回答:「佛陀,我从婆提老者家里来。这位老人过世了,家产没有人可继承,所以必须归入国库,我专程去清点他的财产。光是黄金就有八万斤,其余的就不用说了。佛陀,您能想象他的财产有多少吗?」

佛陀说:「可惜,真的很可惜啊!」

波斯匿王问:「佛陀,您看!这位婆提老者,他孤单一个人,平时为人吝啬,生活很寒酸,住的环境不好;穿的衣服也很破旧;吃的东西更不用说了。他屯积了很多财产,现在却两手空空地走了,家财一分一毫也没带走。佛陀,依您的慧眼来看,他舍了人身之后,往哪里去了?」

佛陀说:「他已堕落在啼哭地狱!」

波斯匿王听了摇头叹气说:「他那么有钱,死后却堕入啼哭地狱,那岂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里痛哭了!」

佛陀又说:「对!所以我说很可惜啊!」

「可是婆提老者有这么多财产,应该是很有福报的,为何要过刻苦寒酸的日子呢?死后又为什么会堕入啼哭地狱呢?」波斯匿王问。

佛陀说:「他的财富确实是他的福报,是他过去生中所造的福──在很久很久以前,辟支佛在世的时代,有一位务农的地主。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正好走到他家门口,他一时心欢喜就供养饭食,向辟支佛说:『若有需要,以后再来我都会布施给您。』因此,辟支佛有时也会再去向他托钵。」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地主心中起了悭吝之念。觉得:『为什么要把吃的东西供养出家人呢?我可以把这些食物留下,奴仆也可以吃!』生起悭贪、后悔之心后,他就再也不肯施舍了,而且心中觉得很厌烦。」

「那位地主就是现在的婆提老者,因为他曾有布施辟支佛的因缘,所以有福;可是后来他起了悭贪、后悔之心,因此虽然有福,却不得自用。而他这辈子又没做好事,现在堕入了啼哭地狱,心里很后悔,所以天天啼哭。」

波斯匿王问:「难道他没有剩下一点点福的因缘吗?」

佛陀说:「没有。」

「可是明明他有这么多钱,难道就这样了?」

「比如有人种田,田里的稻子收割了,若不再撒种子,这亩田还会再长稻子吗?婆提老者虽然一生很富有,但是他没有再造福,所以没有带走福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贪污慈善捐款会有什么果报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绪二年,吾乡凡出头散赈之人家,无...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个体立身成业...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推荐】种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没有作乐的闲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天赋很高,七岁就能作文,...

祗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它...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

雷阳公问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阳公说,从前有个人遇见阴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佛教词典】正愿五种

【正愿五种】 p0504 瑜伽四十五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所...

【佛教词典】降伏坐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

懒惰让你跟财富无缘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半间草房,...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冬令六款纯素补气补血汤

气血不调会导致手脚冰凉、精神不振等症状。今天向考虑...

火宅三车喻

有一位大长者,年事已高且家财万贯,拥有无数的田宅仆...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略述传印长老的净土因缘

一、故乡僧俗眷属的净土启蒙之缘 一九五四年,长老在故...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净土修行拣正辨异

斋天的要义 我不是说斋天不好,只是现在有的大和尚,...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