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大安法师  2020/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的时候,惠能就豁然大悟了。

于是他就一口气讲了五句“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有个成语叫“心花怒放”,这是他开悟的境界。

连续五句排比都是谈自性的问题。所以五祖一听便知道他开悟了,悟到究竟了,就把顿教衣钵传给他。于是惠能就成为了六祖。然后叫他赶紧离开,怕有危险。这时候惠能还是个白衣啊,他就赶紧离开了。

这位弘忍祖师两天没有上殿。他座下有五百弟子,都以为他生病了,去看望他。两天之后,弘忍说我没有病,衣钵已经南行了。哦,衣钵不在了,那谁拿走了?——能者继之。

大家一听,明白是这个惠能拿走了。这些和尚不甘心,个个都认为自己是“正规军”,但是没有拿到衣钵,而你一个白衣却把衣钵拿走了。于是就要去追。

当时追的队伍当中有一位姓陈的比丘,出家之前就是一个四品将军,性情比较粗糙。因为将军出身,跑得就很快,惠能马上被他追上了。惠能一看,既然他来追,干脆就把衣钵放在石头上,接着就隐到了树后边。

这位陈姓比丘叫惠明。惠明一上来,看到衣钵在那里,眼睛一亮就去拿,但是拿不动。毕竟是一个出家人,他一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改口了,说:“行者,行者,我为求法而来。”

惠能一听这话,就从树后面出来:“好,既然你为求法而来,那你坐下来。”两个人坐着。惠能让他摒弃万缘,一念不生,只是坐着。坐了良久,惠能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时候,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就这一句话,惠明就开悟了,悟明心地。但他还有贪心,说:“除了刚才你跟我讲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密语密意啊?”

惠能说:“能说的、所说的都不是密语,汝能返照,密在汝边。”你回光返照,所有的秘密、密藏就在你那边,你不要到外面去找。

因为惠能祖师这个公案的影响力,自此以后禅宗的风格都是这么一个风格。无论是“德山棒”、“临济喝”都是指归你那一边,实无一法与人。

《六祖坛经》不断地在谈这个问题。菩提般若的智慧,世间人本自有之,只是由于心迷了,不能自悟。所以佛到哪求?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所以就是在你的自性上指点,向上本分也是指点你本具的那个己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推荐】禅学中的智慧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

星云大师《禅修法门》

永惺长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很感谢佛陀的慈悲光明...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

【佛学漫画】曹溪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

半碗稀饭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推荐】荷花与泥土

泥问: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

【佛教词典】苦空无常无我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

【佛教词典】十使

(名数)又曰十大惑。亦曰十根本烦恼。此中分利钝二种...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

圣严法师《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们看过这句话吧。日日...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讲法出光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