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息诤论

2011/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目连尊者的弟子与阿难尊者的弟子二人在讨论着:‘我们两人的梵呗唱诵,谁较殊胜?’这时,众多比丘听到他们两人诤论不已,便去禀告佛陀:‘世尊,有二位比丘在诤论着谁的梵呗唱诵比较殊胜?’佛陀知道后,即请一位比丘去找这二位比丘前来。

两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佛陀后在一旁站立。佛陀问他们二人说:‘你们是否在比较谁的梵呗唱诵较殊胜?’二位比丘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可曾听我鼓励争论的开示吗?你们这样与外道梵志有何不同?‘比丘们回答:’不曾听佛陀鼓励诤论之法。‘佛陀又说:‘我从来不曾鼓励比丘们要与谁一争胜负。我所说法是为教化众生而说,比丘们听闻道理时,应当思惟其意是否与经典、论藏或戒律相符合?若符合,就要一心奉持。’

接着,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犹如算牛头,非为沙门法;

少诵但有益,于法而行法,此法极为上,可为沙门法。

虽诵千百章,无义何有益,不如诵一句,闻即可得道;

虽诵千百言,无义何有益,不如诵一义,闻即可得道;

虽有千千敌,一夫能胜之,未若能自胜,能忍者为上。’

并且再次劝诫大众:‘你们以后不要再有诤论胜负之心,应当思惟度化一切人民。若比丘再有诤论胜负之心,即以律法教诫。所以比丘们,当自好好修行。’二位比丘听完佛陀的教诫,即站起顶礼佛陀,并说:‘我们以后决不再犯,希望佛陀能接受我们的忏悔。’

佛陀告诉大众:‘知过悔改不再犯,是大乘法中灭罪最快的方法,我接受你们的忏悔。诸比丘亦不可重蹈覆辙,应当依此警惕学习。’比丘们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三》

省思

诤论胜负是口角之诤、人我是非之处,且诤论的当下亦是“我慢心”作祟,欲一决高下、赞己毁他,非平等心、智慧心及慈悲心之展现。日常生活中,本着利益大众之心待人处事,才能广结善缘,自利利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古代帝王护生放生的故事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不食肉戒的由来

佛陀在印度波罗奈国的时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泻之...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

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心平气和;不平则鸣。人因为经常互相比较、计较,觉得...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

为小狗念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五台山文殊菩萨发塔的来历

很多去过五台山的朋友一定去过台怀镇的塔院寺,那个大...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

对佛生欢喜心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

【佛教词典】出家律仪

【出家律仪】 p0482 杂集论八卷一页云:依止何等补特伽...

【佛教词典】地藏二十八益

(名数)一、天龙护念。二、善果日增。三、集圣上因。...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

文殊菩萨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在显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视,显教...

要选择希望还是绝望

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他...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