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墓魄太子

2011/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久远以前,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有无碍的智慧,能够知道自己的宿命,以及过去未来一切善恶苦乐等事,举国上下都很爱戴这位智慧圆满的太子。

然而,在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却忽然闭口,一句话都不说,就如同是一个木头人一般。国王和皇后见到即将继承王位的太子,突然间判若两人、形同木石,心里非常地焦急担心。正在苦思之际,国王突然心生一计,派人找了一位知名的婆罗门来替太子看病。

心急如焚的国王问道:「太子为什么不说话了?」占相的婆罗门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的症状,便胡乱地东扯西掰:

「禀告国王,太子的相貌虽然端正,但却身藏祸害,日后恐怕伤及父母、祸害国家。其次,国王没有能够再继续生育儿女,其实都是因为这个恶子的缘故!按照习俗应该要将他活埋,才能保全国家的和平,以及让国王再生贵子。不然,恐怕国王和国家都将会陷入危难之中!」国王听了婆罗门的谏言之后,心中非常地忧愁,坐立难安、食不知味,只好召集了王后与大臣们,共同商量这件进退两难的国家大事……一个愁苦的夜晚过去了,众人最后仍是不得已地决定在一处荒郊野外,挖一个深坑将太子活埋。

消息传开了,举国上下的百姓全都哀痛不已,就如同家中至亲往生了一般。而王后更是伤心欲绝,泪流满面地说:「我的儿子命薄、福薄,才会遭遇这种灾殃啊!」 悲伤中的皇后,悉心将珍贵的珠宝、华服替太子准备好,差人送往野外的地洞,做为自己心爱孩子的最后陪礼。

此时,太子正在被送往郊外的途中,心想:「父王、母后和百姓都相信我痴哑了,并且还是个大祸害,却不明白闭口不说话的我,是为了净化口业、避免造业。如今反而被邪人诬害,如果我再不说清楚,恐怕就要危害到更多的人。」于是,墓魄太子静静地拿着璎珞宝珠及华服,到河水边沐浴后,穿戴着华服、珠宝来到挖坑造室的地方。

太子见到工人便问:「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工人眼见是一位举止得体的贵人,便毫不隐瞒地回答说:

「我们的太子由于痴聋喑哑,对国家很不吉祥,而国家又不能没有太子,所以国王采纳婆罗门的建议,命令我们挖洞将太子活埋,这样皇后就可以早日生下健康吉祥的新太子了。」太子听了之后,就告诉在场所有的工人说:「我就是墓魄!」工人们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便三步并作二步地跑到太子的马车上去看──太子确实已经不在车内。

回过神来才又发现,在眼前的这位「太子」神情安详、谈吐文雅、和蔼诚挚,实在不像是会危害父母、祸乱国家的人……在场的工人们起先是只惊讶、怀疑,继而才惊觉到--自己差点错手杀害了无辜的太子!大家马上惶恐地匍伏在地,哀求太子能够赦罪……朝中的大臣们火速地通报这个好消息,国王和王后听了都心生大欢喜,立刻驱车去迎接太子。

国王和王后抵达后,太子赶忙起身,恭敬地五体投地顶礼,至诚恳切地迎接。

国王、皇后看到久违的太子如此举止安详、出言和悦,欣喜无比,便对大众说道:

「朕今日有这样的太子,实在是一件令朕及全国人民欢喜的无上好事,我们要重新迎接太子一起回国,好让他将来登基王位、造福国民。」话毕,太子却向后退了几步,恳切地告诉国王:

「敬爱的父王,我明白在过去生中,自己也曾经是一位国王,名叫须念。当时,我以仁德治理国家几十年,向来惠施仁爱、救济贫穷、奉行诸善,并严禁使用杀人凶器,以致全国上下一片祥和、无人怨怼,乃至监狱里更是一个犯人也没有,而邻近许多国家也都前来真诚归顺。

但是,有一天,为了接待远来的宾客,御厨前来请示是否要屠杀六畜大设宴席宴请贵宾时,当时我念及面子,一时疏忽就点头应许。然而,就因为这一句话,使我死后堕于大地狱中,以偿还杀生的血债,六万年中,遭煎煮剥皮等罪报,惨苦难忍、求死不得。我本有眷属无数、百官群臣和成千上万的资产,集富贵与享受于一身,可是有谁知道我在烈煮剥裂地狱所受的种种苦痛?又有谁能替我分担或代受?

每当墓魄想起这些无量无边的大苦,就会心寒胆战、冷汗直流、毛骨耸然,『因一言之失而受众苦』的因果业报,不时地在提醒自己……,为谨守口业,所以决定不再开口说话。但是,今日念及父王将会因为偏信邪说而杀害生命的过失,堕到地狱当中受苦,所以才又开口。

墓魄因为了达了这些宿世因果,所以希望往后能如法精进学道修行,永断众生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恳请父王不要怪罪我才好!」语毕,天雨香花,帝释天神欢喜拥护,并当下将太子身上的宝衣化做一缕袈裟。

国王在听完墓魄太子述说过去因缘之后,欢喜赞同了墓魄太子出家修行的选择,并说道:

「你过去为人国君,勤政爱民,仁德治国,操守高洁,道德崇高,修持了种种善法,只不过说错了一句话,而致招感了无量无边的地狱苦报。如今我也是一国之主,却都随顺自己的喜好来做事,甚至于不行正道、不以正法治国、不行善法,在我死后,不知要堕到何处受苦啊!」国王回国之后,便努力改恶修善,实践以正法治国、勤修善法爱护百姓的德政,因此国家从此昌盛不衰、丰衣足食,全国上下一片和乐。

墓魄太子最终也因为精进求道,而圆成佛道,并且广开法筵接引众生,普度有情。

当时的墓魄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而国王、王后就是世尊出家前的父母──净饭王与摩耶夫人。

原公案出自《六度集经》卷四

省思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一念的差池使得为善修福的墓魄应许厨师杀生害命,命终之后身陷苦痛地狱,求出不得,哀凄难堪;于是今世摄口谨言,持守清净口业。

在您我反复无常、微细紊乱的思绪当中,也有着太多的「一念差池」,让自己远离光明,招感苦果。

因此,唯有心存惭愧,谨言慎行,念念观照,处处留心于万物有情,才能够重现生命本具的大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

每日吃鸡贪口欲,转世为猪偿杀业

纪晓岚先生笔记上记载:河北新镇县文安城王氏的姨母,...

一碗清汤素面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因为这一幕,屠夫从此不再杀生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

堕胎杀生,障碍往生

堕胎是用药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儿生命为目的,而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

独角牛

过去,在刹尸罗国有一位养牛人,他养了一头独角牛。这...

【佛教词典】格西

西藏语“格威喜联”之简称。意译作善知识。相当于博士...

【佛教词典】十念血脉

(术语)言十念授受,师资相承之法。...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旷劫以来,无一时一刻不在梦中

【原文】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

【佛学漫画】佛陀为众生开的吉祥方子

佛说吉祥经...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

你不要去执着、去主宰这个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里呢?他没有要你马上处理妄想。...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