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202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一位是大长者之子,另一位则是出身于皇族、在佛弟子中誉为“着好衣第一”的天须菩提比丘。由于天须菩提比丘在过去五百世中,常生于六欲天的最高层天──他化自在天,受享天福之乐;今世生于帝王之家,衣食丰足,未曾匮乏,因此,在他的名字之前加上“天”字。佛陀成道后返回家乡,父亲真净王劝令五百位释迦族子弟出家学道,随侍世尊,天须菩提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佛陀告诫诸比丘:“修道之人应当自我约束、行止守节,以粗劣的衣食为生、以草席为床。”天须菩提听闻佛陀恳切的教诫,心中思惟:“我生于豪贵之家,不愁衣食,住的是雕镂华丽的宫殿,睡的是金银制成的床榻,用的是镶嵌七宝的食器;身上穿金缕织就的衣裳,脚上着轻薄精美的金屣。纵使受用如此丰厚,我都还不满足,何况要我穿着由粗弊破布缝补而成的百衲衣呢?我还是回到王宫,继续享受以前的生活,比较合于我的心意。”于是,天须菩提便打算还俗回家。

当时,佛陀正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天须菩提到精舍向佛陀辞行后,遇见了阿难比丘。阿难知道天须菩提的决定,便劝他:“请先住一晚,明日再走吧!”天须菩提回答:“修道人的房舍只有简陋的床榻座席,我怎么能住呢?我还是到居士家借住一宿,明日便回俗家去。”阿难说:“且稍待一下,我立刻为您准备上好的床座卧具。”于是,阿难至王宫中借用了坐具、幡盖、花、香及四灯油等种种庄饰,一切所需,事事具足。天须菩提在阿难精心布置的房间中暂住一晚,因环境顺心适意,心得安定,他在房中专注思惟四圣谛的道理,到了后半夜便证得阿罗汉果,飞腾虚空。

夜半时分,阿难心想:“如果天须菩提还是住不习惯,不告而别,我借用的王室宝物,恐怕会被别人拿走。”阿难放心不下,便到他的房间察看。没想到,在屋内看不到天须菩提,抬头一看,竟然看见他飞升在空中。阿难即刻向佛陀禀白:“天须菩提已证得罗汉果,现正飞升虚空之中。”

佛陀告诉阿难:“衣著有两种:一种可亲近、一种不可亲近。什么是可亲近呢?如果穿着好衣,能增益道心,这样的衣着便可亲近;相反地,若是着好衣时,道心减损,如此的衣着便不可亲近。因此,阿难!不论是穿着好衣、或是穿着粗弊衲衣而得道的人,同样都是从这念心上来悟道,并非因外在的衣着和形相而悟道!”因为这样的缘故,天须菩提有“着好衣第一”之美誉。

典故摘自:《分别功德论·卷第五》

省思:

一般人容易以外在的形相,作为判断人事物的标准,因而产生分别、取舍,落入两端。故事中的天须菩提比丘,因为生生世世衣食丰美,所以不习惯简陋刻苦的生活;然而,当他在适悦的环境中,身心安定,一念净心便能成就道果。

生活中,当以“同事摄”行菩萨道,设身处地关照他人,自身能做到不于境界中起分别执着,便能度化一切,得到真正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跟佛陀结缘,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供佛它是怎么样,借事显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报恩经》里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宝,要满众生...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唤醒沉睡的心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那一阵儿...

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佛教词典】遂求慧

【遂求慧】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遂求慧...

【佛教词典】南天竺

(地名)五天竺之一。天竺区划五方而当于南方者,谓之...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圣严法师《无常》

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诲,可用来调整、调适自己的心。需...

四种真正的无上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

弥勒菩萨的事迹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原文】 《净住子》 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父母...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

圣严法师:在忙中起了烦恼时的禅修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

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