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有四事不能长久

2011/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愿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一、有常者必无常。

二、富贵者必不久。

三、会合者必别离。

四、强健者必归死。

第一,“有常者必无常”。

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不变,继续保持原貌,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本质会慢慢改变,最后就消失。例如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

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贵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都有悭贪的心,有了还要更多,多还要永远。所以,没有布施,富贵就不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别离”。

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戚朋友的往来,有一天都会离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尤其时代不同,孩子长大往往离乡背景出外谋生,放年迈双亲守着故乡田园,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会生离死别。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

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决后生大事,则生亦安,死亦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作比丘,深观无常,终于证阿罗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

人生短暂,行善不能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多做善事,...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一代高僧梦参老和尚于五台山安详示寂

当代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于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佛教词典】尸罗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尸罗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

【佛教词典】国土世间

(术语)三世间之一。国土为众生所依之境界。既有能依...

慧律法师《从心开始》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父亲生前不信佛,临终非常苦,在医院里接受种种治疗后...

南怀瑾老师谈睡眠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

孝顺父母有三个等级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阿閦佛名号的功德利益

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名号在经典中提及亦含无量功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