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净界法师  2021/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义。此中言「诸行」者,泛指一切有为诸法。

“ 常”者,恒时固实不变义。

谓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即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无论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当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时,对人生的概念,是一种善恶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一种业力的思考,这时你顶多是个好人,但是跟你了生死没有绝对关系。

如果你要从生命的安乐提升到生命的解脱,那么你的智慧就要提升了,就不是从善恶,而是要开始思考空有的问题了。空有问题再上去就是真妄的问题。

我们先讲解脱道。你开始要面对人生,不是只有善恶的业力而已,你必须要把人生空有的这一块厘清。你开始要戴着空有的眼镜来观照自己的身心世界了。要把“空”跟“有”厘清,首先你要有的第一个智慧,就是无常的概念——生命会变化。

我们一般人,早上看到自己的车子跟昨天长得很像,因为我昨天看是这样,今天看也是这样,后天再看还是这样,所以产生常见。那么慢慢慢慢地就产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因缘变化少时容易产生这个常见。常见的结果就产生一种爱取,所以解脱道最重要的就是调伏爱取。首先调伏的是所爱取的相状,就是无常。我们要告诉自己,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把它作一个解释。“行”就是造作迁流,那么“诸行”就是一切的有为诸法,“常”就是恒常不变,就是我们会认为:欸,我昨天的房子跟今天的房子都一样,就产生一种常见。但事实上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因为它背后是由因缘和合的,它不是本来就有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的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其实诸行无常,我们前面讲出离心时也讲到诸行无常,套到人生来说有三个概念:

第一个,人生充满了痛苦。从无常的角度人生没有快乐,因为它给你不安稳,没有安全感,所有的快乐都在变化。就像经典上说,魔术师拿一块布,这块布今天变个兔子给你看,你看得很高兴,这块布明天就变成一只猫,后天变成一块石头,或者变成一团火,这块布是变来变去。所以在三界当中,对于这个果报体,我们是追求安稳的,但是事实上三界没有安稳的东西。

第二个,生命是无有止境的,它在无常变化当中,有一种相续的力量,因为业力的相续就让生命相续,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痛苦是没有结束的。只要你没有离开三界,痛苦就不会结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今生造了善业,来生得到福报就叫离苦得乐,这个没有究竟,只是吃个止痛药而已,你的病根在于轮回。所以从佛法三法印的角度,你没有离开轮回,根本谈不到快乐。就好像三界火宅,火燃烧时,你在墙角的地方喝杯咖啡,你还是没有离开三界的火宅,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个,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从三界的痛苦得到任何启示,这种痛苦是白费的,你去地狱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出来以后没有让你更有智慧。

所以从轮回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常。小乘的思想说无常,它在诠释什么?诠释苦谛!它只要讲诸行无常,就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所以声闻人从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开展出人生没有价值,轮回毫无意义。

第一个,它给你痛苦;第二个,它欺骗你,欺诳性,它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第三个,你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毫无意义。所以声闻人为什么会把人生看得那么悲观?说悲观也好,其实他是非常地厌恶,主要就是从诸行无常开展出来,从无常得到很多的结论,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无止境,且毫无意义。

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痛苦,但这个痛苦会转圜成一种增上的力量。而你在三界里的痛苦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诸行无常,等于是否定了整个身心世界的果报,让我们调伏对它的爱取,调伏所攀缘的相状,这是第一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让伤害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好言一句贵千金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佛教词典】学道用心集

全一卷。全称永平初祖学道用心集。日本曹洞宗之祖道元...

【佛教词典】浮山九带

宋代禅僧浮山法远(991~1067)提示学人之宗门语句。由...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感受清凉智慧【图】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一起感受清凉智慧...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

死心念佛,莫换题目

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金猫的因缘

过去有一位恶生王,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在园中的厅堂...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佛学漫画】水中月

自性时时刻刻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见、无处不见。...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