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2011/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禅院去拜访一位禅师。与禅师见面之后,他们的谈话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 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

侍者为他们做了两碗面条。面条的味道很香,只不过一碗大一碗小。两人坐下后,禅师看了一眼面条,便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的。”

本来按照常理,居士应该谦让一下,将大碗再推回到禅师面前,表示恭敬。可是,没想到居士却看也不看禅师一眼,接过来后径自埋头大吃起来。禅师见状,双眉紧锁,很是不悦。而居士并没有察觉,一个人依旧吃得津津有味。

等他吃完,抬头看见禅师的碗筷丝毫未动,于是便笑问禅师:“师父为什么不吃呢?”

禅师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

居士又笑着说:“师父生我的气啦?嫌我不懂礼貌,只顾自己狼吞虎咽。”

禅师没有答话,只是又叹了一口气。居士接着问道:“请问禅师,我们推来让去,目的是什么?”

“让对方吃大碗。”禅师终于答话了。

“这就对了,让对方吃大碗是最终目的。那么如您所想,争着推来让去,什么时候能将面条吃下肚去?我将大碗面条吃了下去,您心中不高兴,难道您谦让的目的不是真心的吗?你吃是吃,我吃也是吃,既然这样,那推来让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听完居士的一番话,心中顿悟。

宠辱不惊,得失无意,凡事只要自然就好,不需要更多的外在的形式。这样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与安逸,幸福的生活也会随之而来。顺其自然,往往是最好的处世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心中无「诚」,损失的是自己

侨萨罗国的国王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喜欢玩剑。 因为...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

松下幸之助:将信仰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

将信仰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的,松下大概是第一人。让...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

谁没有熬过

初中毕业后,他开始自谋生路,第一份工作是做建筑工,...

人际关系的图解

...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

智慧勇猛的菩萨王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

【佛教词典】五种三乘

(名数)始别终同三乘(小乘),始终俱别三乘(始教)...

【佛教词典】驴年

(譬喻)谓其无期也。十二支中无驴名之年,故遂以譬无...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弥陀名号是实相身

第三个偈颂,是法藏菩萨讲: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时...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

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