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猎人改业

2010/07/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罗阅只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景奇美。山下住着几百户人家,全以打猎为业。天亮时,男人就到山上去打猎,晚间带着鲜血淋漓的兽尸回来。女人们则在门口等候,他们不懂仁义道德,过着像原始一样的生活。

佛陀在定中观察他们得度的机缘已经成熟,便到那里,坐在一棵大树下,身放光明,将山中木石照耀成金色。此时,山中男人都出去打猎,唯有女人看见佛陀的光明,光耀夺目,争先恐后来到佛前顶礼膜拜。佛陀以微妙音声对女人们说道:“我和你们有缘,特地来教化你们,你们应该行仁慈之心,不要再以杀生过活。杀生的业,罪恶无比,行道的人不可如此。为了自己的口福而拆散禽兽的恩爱骨肉,这是残忍的行为。我们为自己想,也应该为他人想才是。”

佛陀的法音,听得妇人们感激流泪,她们对佛陀说道:“我们山民以猎兽为业,所以以肉为食。我们虽然想供养佛陀吃饭,但不知佛陀能不能吃肉?”

佛陀平静地说道:“诸佛之法,不以肉为食,你们不必办了,我心领你们的诚意就是。”

众妇人又劝道:“佛陀!这又不是你杀生,吃些净肉有什么关系?”

佛陀告诉她们:“人类生活在世间上,所食的鱼肉无量无数,你们何不作些有益的食物,偏偏要残害生灵,以物命来养活自己。当我们身死之后,堕入恶道,永无出期。如果人人都能饮食五谷,一定会增延寿命。杀生食肉,反而会多病多夭亡。杀害他人的生命来养活自己的生命,罪业无量无边,能仁慈不杀,到处无患。”

这时候,男人们打猎回来了,看见妇人们都围坐在佛陀的面前,一时怒火中烧,怀疑瞋恚,拿起弓箭欲杀害佛陀,妇人们赶快阻止道:“不要射!不要射!这位是圣人,不可怠慢失礼。”

猎人们见到佛陀庄严相好,也就来到佛陀座前忏悔顶礼。佛陀见他们生起善心,再为他们宣说杀生之罪,猎人们听了之后,欢喜信受,接受三皈五戒,各各搬家,离开此山,发愿不再杀生,从此他们改业经商务农,不再以邪命为业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问: 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

一位妇产科医生迟到的忏悔

我是一个自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整整三十年...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

医者应戒杀生

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

杀生遭现世报三例

我姓陈,家住嘉义。最近听了一些因为残杀动物后来遭受...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不要让昨天的伤痛痛悔一生

一位武术大师曾经以一双迅猛无敌的快腿令前来与之切磋...

穷小鬼与富大鬼

有个小鬼,是个新鬼,穷得叮当响。 有个大鬼,已经做...

龙女成佛

昔日,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涌...

【佛学漫画】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不认识命,命就主宰你。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佛教词典】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一)毗卢遮那佛,毗...

【佛教词典】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现在,有不少信佛的人,捐了很多很多钱,给寺院和住持...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星云大师《从六祖坛经说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