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昌臻法师  2011/04/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大家放下一切外缘,集中全部精力,认认真真地念佛,清清净净地念佛,力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快的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慢的六天、七天也能达到一心不乱;实际上更慢 的是要几个“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念佛七的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了一心不乱。就可以保证往生。“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及西方三圣等大菩萨们,就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人就依仗阿弥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净土。这个就是我们举行念佛七的根据,这个也是佛陀对我们的开示。

所以,我们在这七天中,不是追求别的,不是要看到什么,主要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我们用散乱心念佛,也不是没有作用,也还是种了成佛的远因。也就是说,结成佛的果是很远很远的。如果我们能够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这个就能保证临终往生。

念佛法门是以信、愿、行为纲领。“信”要信得真;“愿”要愿得切;“行”要行得认真。念佛就是行。念佛七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的实践。我们平时虽然也在念佛,但是干扰多,牵挂多。平时想要集中一天、半天的时间,都很不容易。还有一层道理,一个人用功,容易懈怠,很难坚持下去。集体的行动就不同了。互相监督,互相鼓舞、又有制度的约束,这样就不容易懈怠,就能坚持到底。我们修净土法门,有了信心,有了愿心,通过实践,就是通过认真念佛。只有这样,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愿心才能实现,才不会落空。参加念佛七就是实践我们的信心和愿心的一个积极的行动。也就是在平时念佛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希望在这七天之内。我们人人都争取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二、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呢?讲四点:

第一点:放下一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念佛“七”中来。在这七天之内,不要想家务事,不要摆龙门阵。我们参加的人,应当把一个“死”字顶在脑壳上,应当时时想到好像临命终时一样。有这样的思想,才有紧迫感,才能发起勇猛精进的心,才能够生起至诚恳切的心。这个是我们首先必须具有的思想准备。这个非常之重要。

第二点:要掌握念佛的要领。根据《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上说的两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个窗口。摄就是收摄,收拢。都摄就是一个齐收拢,把这六个窗口统统关闭起来,单单提起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这个就叫“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所以,做到了这两句,就达到了“一心不乱。”这六根里面,意根是关键,心猿意马,无始以来的习气,是很难对付的。其次就是耳根,也不好收摄。如果我们能够把意、耳两根收住,其他的四根就容易收住了。所以“心念耳闻”就是都摄六根的要领。希望大家都要掌握这个要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提起精神高声念佛。永明禅师开示:高声念佛,可以振奋勇猛精进的心;可以排除散乱和错沉;可以排除散乱和昏沉;可以使诸佛欢喜;可以使天魔恐怖;可以使三途息苦。就有这样大的好处。大家平常在家里虽然也在念佛,但有顾忌,不敢大声念。我们在这七天中,一定要振作精神,高声念佛,不要只在喉咙上打转转,更不应该闭口不念,古代高僧,早上起来站在山头上高声念佛;使附近的居民都能够听到佛号,种下善根,这个就是很大的法布施。还有的高僧,在冬天念佛要念得全身出汗。这说明拿出全部精力在念佛,可见高声念佛非常重要。反过来说,如果念的声音很低沉,或者只在喉间模糊地念 ,这样精神容易涣散,妄念容易滋长。还有念佛的快、慢、高、低都要合节拍。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听大家念佛的声音,不是只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而是要把自己念佛的心及声音都溶汇在大家的有规律的念佛声音中去。这样念佛,自然就容易感应,也不会觉得疲劳。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要防止散乱和昏沉。我们都知道,散乱和昏沉,是我们念佛的两大障碍。如果能够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那么我们念佛功夫就容易成片。成片以后,就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了。怎样防止散乱?必须至诚恳切地念,必须按“心念耳闻”的方法去念。必须做到念一个字听一个字,念一句听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明明白白。这样念,杂念就无从产生,保证心不会散乱。如果听不清楚,说明产生了一些杂念,就有一些散乱了。如果完全听不见,就说明杂念占了上风,我们的心已经跑得很远了,大家可以试验。还有,在殿堂内,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目光应该自然下垂,只看到身前三尺以内,一心念佛,不管旁人,不要到处张望。如果东张西望,必然引起妄想。口里虽然在念佛,心已经跑远了;人虽然在殿堂上,心已经不在殿堂内了。这样念佛,效果不大,这样念佛,得不到受用。再说怎样防止昏沉?高声念佛是防止昏沉的有效办法。但是,我们坐着默念的时候,容易发生昏沉,怎么办呢?这与坐的姿势很有关系。我们身体要端正,腰要挺直。不是挺胸,而是腰,腰部要打直,要坐得舒适。小腹部要放松,头部不要上望,也不要低垂。昏沉来了,必然头部低垂或者东倒西歪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自己应该把精神振作一下,把眼睛睁一下,把腰杆直一下。这样可以驱散昏沉的现象。假如昏沉很严重,这些方法没有效果的时候,可以站起来拜佛。这样,昏沉自然就解决了。这是第四点。

上面讲的这四点,是保证我们在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的重要条件。希望一定要按照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我们都能够达到一心不乱。

最后,祝愿大家在这七天当中,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净化身心,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这样,我们现前就能够得到大受用。将来往生净土,必定有保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

这个时代要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昌臻法师《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

【佛教词典】犍驮罗艺术

乃印度佛教艺术之一派。又称犍陀罗艺术、希腊佛教艺术...

【佛教词典】窥基

(人名)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事玄奘,学天竺语,传唯...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总是胡思乱想,心静不下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学生,平时玩心比较重。心也总是静不下...

念地藏观音圣号和念弥陀名号有什么区别

问: 念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有什么区别...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真修行人要过的名辱关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

星云大师《为历代宗亲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我对历代宗亲的感恩与...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

《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

拍摄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么

分清是否禁止拍摄 部分佛教寺院会在寺内或佛像附近提示...

不食肉戒的由来

佛陀在印度波罗奈国的时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泻之...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