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2012/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突然,路旁的树林中传来一阵凄厉的哀号声,只见腹大如山、咽细如针、全身焦烂且双眼全盲的饿鬼,正被鸱枭等恶鸟相继啄食,痛苦万分。阿难尊者心生不忍,于是驱除众鸟,让饿鬼暂得喘息。阿难尊者问饿鬼:“你过去生到底是造了什么恶业,现在要受此苦报?”饿鬼说:“如来的智慧如日朗照,能彻见一切众生业果因缘,您当可前去请示。”说完,饿鬼即作礼黯然离去。

阿难尊者回到精舍,旋即向佛陀述说路上所见之事:“此饿鬼过去究竟造了何种恶业,今生遭此恶报?”阿难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佛陀慈悲为阿难尊者及在座比丘宣说法音,令大众精勤修习,守护身口意三业,超越生死苦海。

迦叶佛时,一日佛陀于鹿野苑为弟子说法。当时众中有一长者夫人,身怀六甲,见迦叶佛端严相好,心怀信敬,法喜充满。夫人怀胎十月,生下一女,秀外慧中,深获人们敬重。长者女年纪稍长,便自己前往佛陀住处听闻法要。对佛法心生向往的她,回家禀明父母:“女儿志在出家,闻法修行,恳请双亲慈悲应允。”长者夫妇知道女儿意愿坚定,无法改变,只好成就其出家的心愿,并为其建造一座寺院,迎请众比丘尼来寺共住。

一日,此比丘尼举止不慎,稍有违犯戒律,因而遭到众比丘尼驱出寺院。此比丘尼心生惭愧,不敢归家,只得寄住在其他地方。落得如此下场,此比丘尼不由得心生瞋恚,自言自语道:“离开此处,我自有地方可安身。看看这些比丘尼,却又是何等模样?住的是我父母所建造的寺院,如今却将我驱出,私自占用。”此比丘尼愈想愈气愤,便向其他长者、居士,数落众比丘尼的种种不是,妄加诽谤,并发恶誓:“这些比丘尼有如饿鬼一般,一切不能自足,只能仰赖信众的供养。希望我来世,再也不要见到这类人。”因为这个恶誓,此比丘尼命终之后,堕于饿鬼道,且双目全盲,受尽无量痛苦。当时的这位比丘尼即是阿难今日所见的饿鬼,由于过去所造的恶业,所以感得这种苦报。

众比丘听闻开示后,各各心生敬信,有得证四果,更有发无上菩提心者,众人皆欢喜依教奉行。

儒家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区区一句话,能带来无量利益,亦能招来无量祸害。因此,说话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不仅影响今生的人际,更深深地决定未来生生世世的苦乐。

如何把话“说好”?不恶口、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这是佛陀慈悲教示众生口不造恶业的智慧,也是一门最佳的说话艺术。倘能把握此说话的原则,则所说之语,如莲吐香,能令听者欢喜、信受。口业清净,便能自利利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看别人有一点...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这样发愿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的当中,那...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佛学漫画】皈依

对于真心学佛的人,不会觉得皈依仪式是多余的,反而会...

危险来源于自身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

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在非洲的一个偏僻山沟里,有一个小村子,四周全是高山...

80后工科博士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1986年12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2013年工科博...

【佛教词典】亵

亦名:[执/衣] 资持记释云:“亵,本音薛;字当作[执/...

【佛教词典】有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

心存敬重,不轻未学

心存敬重不轻未学 人通常自命不凡,也因为自以为不平...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低调才能长远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谋略。职场中低...

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老和尚,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绝...

要生起厌离心,须作七种不净观

对于往生净土的行人来说,他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在家...

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