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印顺法师  2012/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世间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世界,出世间就是到另外什么地方去,这是错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这个世界。得道的阿罗汉、菩萨、佛、都是出世间的圣人,但都是在这个世界救渡我们,可见出世间的意思,并不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那么佛教所说的世间与出世间是什么意思呢?依中国向来所说,“世”有时间性的意思,如三十年为一世,西洋也有这个意思,叫一百年为一世纪。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时间性的,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在这一时间之内的叫“世间”。佛法也如此,可变化的叫世,在时间之中,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有到没有,好到坏,都是一直变化,变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间,还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要怎样做人,死了要到那里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糊糊涂涂在这三世因果当中,这就叫做“世间”。

怎样才叫出世呢?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界,但他们都是以无比智慧通达真理,心里清净,不像普通人一样。所以出世间这个名辞,是要我们修学佛法的,进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从凡夫做到圣人,并不是叫我们跑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义的人,误会佛教是逃避现实,因而引起不正当的批评。

“一切皆空”

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诸佛菩萨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

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佛法之中,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要弃邪归正,离恶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

如果说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既然因果,善恶,凡夫圣人样样都有,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叫空。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的,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举一个事实来说吧,譬如一个人对著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影子在镜里,怎会有那个影子呢?有镜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样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种种条件产生的,这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虽然不是实体,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没有。

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的,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非彻底纠正过来不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超度的含义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

关于香疤起源的说法

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某人看破红尘,落发受戒为僧...

【佛教词典】一百一十城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

【佛教词典】五部秘经

(名数)日本东密于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瑜祇...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

文珠法师《正见与邪见》

见是见解,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民族意识不同,思想观念...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