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二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佛说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众及诸菩萨摩诃萨。并诸金刚及诸眷属天龙八部六师外道人非人等。共会演说诸陀罗尼三昧神咒法印坛等秘密法藏。利益一切。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并诸眷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诸佛慈悲善为方便。对诸圣众。说是总持三昧神咒法印坛等秘密法藏。从昔过去及现住世。十方一切恒沙佛等。皆因此法。得成圣果。是诸徒众深心乐着得未曾有。便于会中各说法咒而助护念。我等闻是心生欢喜。又有都会道场法坛。功德成就。度脱一切诸众生等速得成佛。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优婆塞优婆夷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心爱乐欲学受持一切诸佛及菩萨等说陀罗尼神咒法印。皆未曾入我都会坛。亦未能了秘密决法显之名字而得证成。恐有辄作法印等者。惧诸烦恼侵扰身心。如是人等不会我意轻而妄作。致使众魔动念。散乱咒力无効。是故我今欲护沙门及婆罗门并天人等。欲令洞达一切诸佛说圆具法无罣碍故。大众闻已实称非妄。佛言善哉善哉速为我说。而说偈言。
一一诸佛土 心多乐着法
广引秘密藏 善说巧方便
劝道诸众生 慈悲自护念
闻是陀罗尼 一切皆归伏
或有都法坛 共会一切意
从佛法印可 证成断疑惑
尔时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金刚眷属天龙八部药叉鬼等。闻佛说此微妙偈已。皆大欢喜心无疑惑决定成信。
尔时观世音菩萨。承佛威神告大众言。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请秘密法藏要决。意欲成就及诸国王心生决定。欲求忏悔灭一切罪。愿乐见闻都大道场坛法事者。皆须预近春时三月。秋时三月。冬时三月。是上月也。就中起春三月一日。若秋九月生一日。冬十二月月生一日。如是最好第一上日。皆取上旬为始。乃至七日七夜法事总了。若欲作意成办法事。先须预访一清净所宽大院宇及有精丽大舍之处。乃至寺舍佛堂之所。乃于露地作之亦得。定知处已。至其白月一日平旦。阿阇梨与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将诸香华至其处所。阿阇梨把跋折罗。应当问彼诸弟子言。汝等必能决定。受我诸佛等说秘密法藏。不生疑惑不。徒众答言。我等于佛法中。决定诚信不生疑惑(如是重重三问三答)徒众答已。然后阿阇梨手印香鑪及净水等。用马头印印其净水咒三七遍。而把香鑪[跍*月]跪烧香。仰启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及与一切冥圣业道。今此地者是我之地。我今欲立七日七夜都大道场法坛之会。供养一切十方世界恒沙佛等。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大地诸菩萨众金刚天等。仰请诸佛领诸徒众。决定一切秘密法藏不可思议大法门故。取诸证成。我今欲作护身结界供养法事。在此院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所有一切恶神鬼等。皆出去我结界之所七里之外。若善神鬼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随意而住。作此语已。
次用前水右绕。遍洒道场之地。次即作前军茶利法一度结界。其结界印咒。如军茶利部中所说更无别法。当结界时。任阿阇梨心。摽远近宽窄为界。其法坛量。若为帝王一百二十肘。若受法坛方十六肘十二肘等。若忏悔坛及治病坛皆作水坛。四肘以下一肘以上悉得通用。其肘长短。随其咒师臂肘长短以为量数。其地皆须方面齐等。若作水坛。亦不须择日月时节。其地随得。净处即作。平正地面。即须香埿涂其地上。即成坛法。仍须四角竪摽为记。若作大坛。如前结界四角竪摽。摽记已竟。唤人掘地出其恶土。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其中骨发炭灰瓦砾礓石树根草木糠等恶物。尽诸恶物到好实地。然后将好土来。发底一度以香水[打-丁+巿]一度。着土。即用杵筑筑令平满。必须坚鞭。若得基高最为第一次第二日于晨朝时。阿阇梨及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四五弟子随阿阇梨入道场中。用力驱使庄严道场。其外威仪。四门四角皆须威严。门别各着一双神王。又左右厢悬神王幡。门门四口悬杂綵幡三十六口。门别如是。其幡新好长八尺者。四角各悬一神王幡。悬杂綵幡。门别四口(其幡竿亦准此)若在舍中唯开前后二门。前门两边着神王像。一双相对。后门两边亦着神王一双相对(皆新好者)其道场门左右两相。各竪四橛。绳子围绕。绳围之内以香泥涂为护净界。其中拟着一切供养。
次阿阇梨更作一度军茶利法结界毕已。即作种种香埿一瓮。用柳枝搅。以诵般若大心咒咒曰。
跢姪他(一)揭(去音下同)帝揭帝(二)波罗揭帝(三)波罗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诃(六)
其咒遍数。若为国王诵之满足一百八遍。若为三品以上诵之五十六遍。若为四品五品诵七七遍。若为六品七品诵五七遍。若为八品下及百姓诵三七遍。一切坛法皆如是咒。咒泥既竟用泥涂地。涂地之法随日摩之。涂地已竟。更作一度军荼利法结界如前。次第三日晨朝洗浴以净牛粪。取其牛粪莫令着地。将净器承取。以香汤和。咒如前已。遍地涂之。次将一绳子。量取肘数长短若干。临时看院宽窄为度。数结记定。于道场处四方挽之。下以白粉点之为记。阿阇梨先从东北角至西南角。挽绳定之。离柱四指下点为记。次从东南角至西北角。挽绳定之。离柱四指下点为记。正当中央绳相交处。又下点竟。各当点处穿一小孔。深一磔许。其中拟埋七宝五穀。其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真珠四珊瑚五虎珀六水精七琉璃是名七宝。其五穀者一大麦二小麦三稻穀四小豆五胡麻是名五穀。其宝等碎五穀相和。以绢片裹。用五色线系头。将埋五孔之中。而于地外出其线头。长五指许。 此宝物等一下以后永不得出。从此而起金绳界地七宝合成。诸佛居上演说大乘转法轮处。即以此地将作佛堂最为第一。凡人居上一无利益次更结界。其结界法把跋折啰(唐翻金刚杵也)依军茶利法用结界三回。右行于其坛外。更作辟除毗那夜迦印法诵咒。如是次第四方上下总结界竟到夜着灯。
次第四日晨朝结界亦如上说。即以牛粪香汤和泥。同前咒已。遣弟子等用手摩地。从东北角起首。向右逐日摩地。莫逆左摩。如是次第转摩遍地至东北角。于道场中。弟子行动一物以上布置法用。皆随逐日向右行之。不得逆日向左而行。其道场地纵广正等而开四门。四角竪椽。其椽深埋。四椽上头四面各别横着一椽。其椽悉须麁大一类。四面精细修削令方。竪者批上头横者凿孔。各相串钏。四方端直长短临时。看其道场阔狭大小。不可预定且约略准(以麁竹替椽等亦得)于其木上总缠綵帛。杂色间错。次取大幡。于上纵横八道盖之。东西南北四维相交。是名上方庄严之法。其大幡上东悬一双碧色幡子。南悬一双绯色幡子。西悬一双白色幡子。北悬一双深青幡子。中悬四口黄色幡子。皆各缀着大幡上悬(为知五方所王之气)次于四面各着大幡而作阑额。次于额上。四面皆着金铜泡花。及金银器宝镜等物。隔隔皆然。并饰四柱亦复如是。次第庄严。次延绳子四面围绕。系着柱上。而其绳上悬杂綵幡。众宝铃带及诸宝珮间错庄严。次于四面盘绕真珠。次着宝网种种严饰。严饰已竟。次于道场西门。如南相去二尺许地。穿作方坑四面正等。各长二尺深亦二尺。其坑当中留一土心。其土心上。以香汤和净牛粪泥作莲华座。必须加意精细撩理。
又以紫綵而作一盖。亦用绯綵而作一盖。其二盖骨屈竹而作。各长九尺干。拟执将行从。覆阿阇梨入坛弟子。来去出入作威仪用。于其道场次东北地。去二三尺。更作四肘白水坛位。
次道场外向西南地中庭亦得。又更别立四肘白坛。其坛四角竪四幡竿。竿上悬幡。填筑竿孔。清净扫拭。更作一遍大结界法。辟静道场。然灯烛烧种种香次第五日阿阇梨将二弟子。晨朝洗浴着新净衣。令一弟子捉一银盋宬香水泥。令一弟子捉一金盋宬香粉水。及把一条小细绳子。随阿阇梨从入道场。到道场所阿阇梨行道一遍赞叹作礼。遣捉香泥弟子入坛。从东北角以手摩地。如前摩法。如待泥处湆湆然然乾次。阿阇梨与捉粉水香水弟子俱入道场。取绳量肘知其长短。从檀东北角向东南角。急挽定已各点为记。次移向西南亦点为记。次移西北亦点为记。以绳染粉。遣一弟子把绳子头。跪坐于坛东北角地。以绳子头着坛正角先点之处。着地急挽。阿阇梨把绳一头。向东南角。着坛正角先点之处。二人一时共相急挽。遣一弟子捻绳中央絣着地上。次东北角弟子起。向西南角坐。准前絣之。次东南角阿阇梨起。向西北角坐。准前絣之。次西南角弟子起。向东北角坐。准前絣之次于絣绳内离一肘地。更依前点。如是四角皆点记已。即于粉中染绳絣之。法用如前次取八肘绳子中屈。当坛外方先下点处。又屈一肘绳子正中。更以二肘绳。从坛一方中央点量。中点左右更点两处。次其一方门壁。去坛强五指许。次更屈门壁。向左右边五指许作。次其坛门左右两畔。宽五指作。次其门外边端直絣着。一方既尔三方亦然。
次作中院。外绳四肘。其外院内与其中院外绳两间。开一肘道其中院门者。四方壁与向左右边。总作三指阔。其门外边绳子直拼法如前说。其中院内四方。各离外院内绳各一肘地。更絣粉绳。其坛中心作二肘院。莫作门成次第六日阿阇梨以五色线。随其受法人数多少。为结咒索。用马头观世音菩萨大心咒咒之。即说咒曰。
唵(一)阿弥哩(二合)都知(二合)皤(去音)婆(二)[合*牛][打-丁+巿](三)
当用此咒一咒一结。如是满结五十四结。作咒索已。次将绢片。七宝五穀一处共裹。以五色线牢系其头。亦准人数。其日西时。阿阇梨与诸应入坛弟子等。总洗浴竟着新净衣。令弟子等作行列坐于道场外。如近西边次阿阇梨与诸弟子。作大结界护身法事。至日没后。阿阇梨入道场中。请佛般若菩萨金刚及诸天等。入坛安置。佛座中心。观世音等于北方座。金刚藏等于南方座。而以种种上妙香华五盘饮食。然十六灯。而作供养法事已竟次阿阇梨出道场。迎引弟子等。至于道场。近西门首行列而立。少分行香供养礼拜。作法事已次阿阇梨一一更与作护身印。诵咒印于一一弟子身上。如前。然后遣就席上跪坐各面向东。阿阇梨把。白芥子。咒打一一弟子头面心等三遍。然后用马头观世音菩萨印咒。更作护身法事如前次阿阇梨胡跪。具问最长弟子。汝等欲得受此法不。其弟子等答云。欲得如是等法。具问答已次阿阇梨把香水器。[打-丁+巿]于一一弟子头上。复以右手桉于一一弟子胸上。口诵马头观世音菩萨心咒。与护持讫次以咒索。系于一一弟子左臂。次阿阇梨引诸弟子。退位而下自东阶而于西阶下。跪地而坐次阿阇梨即以娑罗树汁香水。次第与洒一一弟子前。右绕三匝。次用炬火右绕三匝。亦如前法。次与柳枝次与杂华。皆准前法。右绕授与诸弟子等。其弟子等受柳枝已。却缩跪坐嚼杨枝头。然后向前投其柳枝。阿阇梨一一看其柳枝堕处。若其柳枝嚼头向身即为大吉。若向南者即为不吉。若其嚼头向余方者即知平平。如是次第试验遍已。然后次第香水灌掌。及与饮之。人各三饮。一一弟子灌掌遍竟次阿阇梨以跋折罗。印水自饮。作法事已。引诸弟子昇于道场。从西阶上于道场侧行列而坐。与作一遍行香法事讫。次阿阇梨语诸弟子。汝等卧去。若有梦相明朝向我各具说之。各各用心不得造次向他漏泄。作是语已次阿阇梨引弟子等。从东阶下各散归房次阿阇梨入道场内。启佛菩萨金刚等云。是诸弟子欲入坛来。各各取证。我弟子某甲与作法用总遍问竟。诸弟子等明日欲来入坛供养。愿佛般若菩萨金刚及诸天等。今夜大悲境界徒众。弟子某甲明日普请一切三宝及诸眷属。广为供养。愿大慈悲明日皆赴。受诸供养证明法事(如是三说)然后发遣坛内诸佛菩萨金刚。随缘旦散次阿阇梨向坛北边。着火炉已诵马头观世音大心咒。咒白芥子一咒一烧于火炉中。一百八遍。令诸弟子灭罪除障。次阿阇梨与曾入坛弟子二三人等。于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坛内庄严其地。其法用者先从内布。以白色粉。次黄色粉。次赤色粉。次青色粉。次黑色粉。四面布讫即至外院。从东北角右回作之。布五色粉亦如前法。四面布讫。以帝殊罗施之为座主。当中心敷大莲花座。座主即是释迦如来顶上化佛。号佛顶佛。如其不以佛顶为主。随意所念诸佛菩萨替位亦得。除其座主以外诸佛及菩萨等。皆在本位而受供养。自非诸佛般若及十一面等菩萨相替。余皆不得而作都会法坛之主余有疗病诸水坛等。及经一宿忏悔坛者。随其所应。以当部中佛菩萨等而为座主作供养者种种皆好。中心安置座主位已次于内院东面当中。安般若波罗蜜多华座(一)次右边安释迦牟尼佛座(二)次左边安一切佛心佛座(三)次于北面正当门中。安大势至菩萨座(四)次右边安观世音母座(五)次左边安观世音菩萨座(六)次于南面正当门中。安金刚啰阇座(七)次右边安摩麽鸡座(是名金刚母八)次左边安摩帝那座(名金刚使者九)次于西面院门南。安普贤菩萨座(十)次院门北。安弥勒菩萨座(十一)次院东北角。安阿舍尼座(十二)次东南角。安跋折啰苏皤(二合)悉地(二合)迦啰座(十三)西南角。安跋折啰健茶。西北角安火神座。次外院东面北头第一。先安曼殊室利菩萨座(十四)以次南。安十方一切佛座(十五)次安栴檀德佛座(十六)次安阿閦佛座(十七)当院门中。安阿弥陀佛座(十八)次安相德佛座(十九)次安虚空藏菩萨座(二十)次安乌瑟尼沙座(二十一)次安十方一切佛顶座(二十二)当院北面从东向西第一。先安陀罗尼藏座(二十三)次安地藏菩萨座(二十四)次安马头观世音座(二十五)次安不空羂索座(二十六)次安一瑳三跋底伽座(二十七)当院门中。安随心观世音座(二十八)次安摩诃室唎耶座(二十九)次安六臂观世音座(三十)次安毗俱知观世音菩萨座(三十一)当院南面从东第一。安乌抠沙摩座(唐云不净金刚三十二)次安跋折啰吒诃娑座(三十三)次安跋折啰母瑟知座(名金刚儿三十四)次安跋折啰央俱施座(名为金刚小女三十五)次当院门。安苏摩诃座(三十六)次安跋折啰商迦罗座(名为金刚天女三十七)次安迦儞俱嚧陀座(三十八)次安随心金刚座(三十九)次安跋折啰阿蜜哩多军茶利座(四十)当院西面门南。安乌摩地毗摩座(四十一)次安尼蓝跋罗座(四十二)次安一切天座(四十三)次其门北。安摩醯首罗座(四十四)次安母郁(二合)陀吒佉座(此是正位四十五)次安毗[口*梨]齯唎知座(四十六)当院东北角。安婆[打-丁+翕]毗伽座(四十七)东南角。安母郁(二合)陀吒迦座(此是摄位四十八)西南角。安迦尼俱嚧陀(此是摄位四十九)西北角。安跋折啰室哩(二合)尼座(五十)至次外院东面北头第一。安毗那夜迦座(五十一)次安毗陀耶(二合)陀啰座(五十二)次安首陀会天座(五十三)次安提头赖吒座(五十四)剂院门北。安帝释弟子座(五十五)剂院门南。安帝释天座(五十六)次南。安月天座(五十七)次安跋摩天座(五十八)次安星天座(五十九)次安佛使者座(六十)当院北面东头第一。安伊沙那鬼王座(六十一)次安婆罗醯鬼座(六十二)次安遮文荼座(六十三)次安蓝毗迦座(六十四)剂院门东。安跋折啰健茶座(六十五)剂院门西。安毗沙门王座(六十六)次西。安俱毗啰药叉座(六十七)次安旃达波罗婆娑菩萨座(六十八)次安摩尼跋陀座(六十九)次安斯驮遏他座(七十)当院南面东头第一。安火天座(七十一)次安毗蓝婆咒驮座(七十二)次安那罗延座(七十三)次安弥嚧尸佉啰座(七十四)剂院门东。安毗楼茶迦座(七十五)剂院门西。安琰摩坛茶座(七十六)次西。安琰摩弟子座(七十七)次安紧那罗王座(七十八)次安毗舍遮王座(七十九)次安啰刹娑王座(八十)当院西面门南第一。安难陀龙王座(八十一)次安日天座(八十二)次安摩唎支座(八十三)次安阿素啰王座(八十四)次安阎罗王座(八十五)剂院门北。安忧婆难陀龙王座(八十六)次安地天座(八十七)次安毗楼博叉座(八十八)次安乾闼婆座(八十九)次安风天座(九十)当院东北角安枳唎枳唎俱嚧陀座(九十一)东南角。安跋折啰拪那座(九十二)西南角。安婆榆鞞伽座(九十三)西北角。安跋折啰尸佉罗座(九十四)。
如前所说三重院中。各除四角摄位以外。次第各别作莲花座。略说十二肘坛法竟其十六肘如图中说。座数多少位隔宽窄。随其施主供具多少加减而作。是名下方庄严之法。次于火炉中以赤白粉涂饰莲花。次于坛东北可四尺地。作四肘坛。坛上纯用赤白二色粉为界道并作莲华座。次于中庭灌顶坛上。唯以白粉一色界。道作莲华座种种安置。诸位地竟。阿阇梨起立西门前。看于坛内诸坐分位。何者是好何者不好。何者周匝何不周匝。子细捡挍。不周匝处更报修理。更作一遍大结界法。把跋折罗种种结护。略供养竟。留曾入坛弟子守护。莫令余人辄入道场。说第六日庄严法竟。次第七日朝阿阇梨香汤洗浴着新净衣。以三尺黄裹自头顶。然后以四尺绯绕额系头。名为头戴天冠之法。次以前结五色咒索。系自右臂手腕下已。即作马头护身咒印。印自身上入于道场。次把跋折啰。即作金刚军茶利等大身印咒。三回右转于坛外边种种作法。次更作马头观世音印。并诵马头观世音咒。结十方界。次取金银瓶盥。一一各满盛净水已。一一盥中。着少五穀并龙脑香。及前绢裹七宝物竟。即以柳枝竹枝梨枝柏枝各并叶。塞诸盥瓶口。仍露七宝裹线头出。拟灌顶时一一弟子承着此宝。于其一一水罐塞中。各着一颗好石榴已一一水罐塞上。各以生绢三尺系其枝叶。次取四宝盘。二金盘中盛满香水。二银盘中盛满杂花。次以种种宝华菓树。一一插趺。竪安坛上。次取十条五色宝烛。安铜檠上。行列堂门绳围之内次具食盘于铜盘上。一一盘中。各具盛着种种菓食上妙菓子。石蜜葡萄沙糖苏蜜乳粥等。次具灯盏一一着油各各然灯。次具金银叠合娑罗及铜盋。盛以酥蜜香油杂华。并其咒索白芥子胡麻人稻穀华八功德水。随其所应皆悉严备。兼铜香鑪并宝子具。中央四门各各一具。次具六食盘。薄饼饱[饥-几+俞][饥-几+念]头等饼种种具备。各二十枚总细切碎。以和乳粥杂菓子等。总相和盛于一盘中拟烧供养。次以苏蜜乳酪清油。各盛器中。次具蜜浆一升于铜盋中。兼着银杓。次具熟五穀小豆青稞大麦穀大豆等。筐器中盛并着一杓着于堂前。次添二铜澡罐。一拟净用一拟污用。次具穀柴松明炭等。所有拟入道场用者。皆悉严整置堂门外两相绳内。次阿阇梨一一细看周匝以不。皆以手度入于绳内。外灌华香八功德水列在门西。蜡烛食盘灯柴炭等列在门东。次清乐两部。长笛箫笙筚篥琵琶击竹箜篌方响筝叶铜钹等各具两事。当道场门东西两边相对列坐。又遣二弟子入道场内。近西壁下而敷毡褥。如是办竟。次阿阇梨于门东西。更作法事护持令定。莫令一人辄在其处撩乱位坐次阿阇梨遣诸徒众。香汤洒浴着新净衣。各向道场中庭列坐。至日西时。阿阇梨发从堂外。手把香鑪入道场中。右绕一匝行道已竟三礼。然后放香鑪着。出自手取一金水罐。至坛西门胡跪至心。诵观世音十一面菩萨咒一百八遍。若请诸佛为座主者。随其当部各诵本咒一百八遍。入坛放着座主位上。续后弟子擎一一罐与阿阇梨。次于内院四角东面中心。各着一罐。又于外院四角各着一罐。又更外院东南北门各着一罐。其坛西门左右两边各着一罐。其西门罐于杂枝上盘五色线。斟酌围绕道场一匝。以度量已。即引其线绕于道场围之一匝。次将宝树入于内院。座主位上当于四角各着一树。四门当中各着一树。次着杂綵花菓树等座别一树。次将五色宝烛。当于内院座主位前。着三宝烛。当于外院四面正中尊者位上。各着一烛。外院四角各着一烛。次着灯火。先于内院四角。夹座主位安四盏灯。余座各别着四盏灯。次着种种香华盘等。次着食盘。先于内院座主位前着四盘食。其余座前各着一盘。次着嚫施。其诸佛位及般若位。皆各着金及上锦绮罗等之物。诸菩萨前皆各着银及杂绫綵上色物等。诸金刚前。各着铜钱缦綵帛等。诸天等前皆各着钱一色之物(其宝物等任施主意施之多少)散道场日。其佛前物充作佛用。般若前物写般若经及诸经等。诸菩萨物作菩萨用。其金刚物及天等物入阿阇梨。仍如法用。其头冠绢及二伞盖并系水罐绢。亦入阿阇梨用。次严大香鑪。先于内院座主位前着一香鑪。以次外院当四门处着一香鑪。更于外院当四门处各一香鑪。次于西门近水罐边着大香鑪。拟阿阇梨把擎来去作法事用。鑪别各烧种种妙香皆令发烟。次于火鑪边着一水罐。亦着食盘及灯各一。次阿阇梨转于四门立更子细看。必使周匝好捡挍已。阿阇梨手把香鑪从坛外边。右绕一匝行道已竟即放香鑪于本处着。次取西门外水罐之上五色线头。捉一头已引之右转。绕坛外边道场竿上。还到西门一匝系之。次一弟子坛西门外。为阿阇梨敷于毡褥。其座去坛门三尺许。前拟行列一切供具香花等物。次阿阇梨把香鑪擎作梵赞呗。出迎香华供养之具。有四弟子舆供养具香水等器。从阿阇梨其阿阇梨手执香鑪引入道场右绕一匝。坛西门外放着座前次第行列。一一香华盘楪供具。苏蜜乳酪并胡麻人。及诸余食柴炭松明。如是等物近火炉侧皆敷置竟。又以二盖倚道场侧。紫盖在北绯盖在南。又于道场东北外侧白坛之上。着五盘食并五盏灯。种种安竟。次阿阇梨出道场外。门左右相二神王前。各着香鑪灯及食盘各着一事。次下堂阶到于中庭白坛之上。着灯四盏饮食四盘。次着宣台床子各一。是则众人灌顶坛位。次以音乐次第行列。道场门外两相而坐。次阿阇梨更作一遍捡挍周匝。既捡挍竟即入道场。于坛西门胡跪而坐。手把香鑪又更启白。供养赞叹一遍声绝。门外诸乐一时动作(散花佛曲终即止)。次阿阇梨取盘内华着香水中。令少津液。即以此华安自掌中。作请佛印。先请内院中心座主。诵咒七遍去来之法如前所说。请来即作华座之印诵咒七遍。亦如前说。安置座已。即放其手掌中之华。次于内院东行。一一次第作印奉请。各诵本咒七遍去来。及座之法。具如上说华座之法。次请北行准上之法次请南行。亦准上法。次请西行。亦准上法。次至中外院。先从东行一一作印。各诵本咒七遍来去。具如本法。作华座印亦如上法。次请北行。亦准上法。次请南行。亦准上法。次请西行。亦准上法。次至大外院。先从东行一一作印。各诵本咒七遍来去。皆作华座安置如前。次请北行。亦准上法次请南行。亦准上法次请西行。亦准上法皆作华座安置如前。如其当部无印咒者。若请诸佛即用一切诸佛印法。若请诸菩萨通用一切菩萨印法。若请金刚亦用一切金刚印法。若请诸天亦用一切诸天印法。若请一切诸鬼神等亦用一切诸鬼神法。一一次第总奉请竟。次作三摩耶大结界法。印法如是。以左右无名指小指。相叉在掌中。竪以二中指。斜申头相拄。以二头指屈捻中指上节背。以二大指附捻头指根本文。咒曰。
唵(一)跋折啰(二合)(二)商迦礼(三)三摩罗(四)三摩焰(五)盘陀盘陀(六)莎诃(七)
作此法印诵咒七遍。以印右转乃至三匝名大结界。安慰坐定。次取末香散于坛内诸佛菩萨金刚等上。次作散华法事一遍。次礼三拜行道三匝。以次令动门外诸乐(作阿弥陀佛曲曲终即止)次阿阇梨把香鑪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把炬火。随阿阇梨从后行之。普皆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护诸鬼神等。乃至周遍施与一切饿鬼之类。悉令满足。四方上下总散施已。次阿阇梨洗手漱口。入道场中三礼拜已。更作赞呗作法事竟。门外动乐(作观世音曲曲终止)次阿阇梨把跋折啰。唤十弟子至堂前立。一人擎蜡烛。一人捉香鑪。一人擎华盘。一人擎香盘。一人执巾。是五人等引阿阇梨在前而行。其阿阇梨在后而出。随五人后。又令五人一人把澡罐。一人擎三衣。一人擎白芥子盘。一人擎末香盘。一人擎安悉香盘。次后音乐各皆前后次第作行。从阿阇梨。阿阇梨执跋折啰。仍数轮转跋折啰。行作梵赞呗。往迎受法诸徒众等。时彼徒众等见阿阇梨来。起立作行。阿阇梨到已。香鑪回引。于前立住。烛及香花音乐。皆各在于彼门两相行立次阿阇梨进到门侧。其把澡罐及白芥子擎三衣人。如是三人逐阿阇梨莫令相离。次阿阇梨口传佛教。宣示徒众而告众言。汝等皆愿见学如是秘密法不(徒众答云愿乐见学)次阿阇梨取澡罐水。右手中着。诵军荼利心咒咒其水已。一一[打-丁+巿]打徒众头顶。次用白芥子咒打徒众。亦如上法。如是一一次第打已。次阿阇梨还作梵赞。引诸徒众。令其徒众音乐后行。遣其音乐动声不绝。其徒众等各各心口思惟善事。向道场处。近堂阶下西南角立。定心跪坐令动音乐(曲终即止)次阿阇梨把白芥子。诵马头菩萨咒。咒七遍已三回打于一一头上。次作护身印。印于一一弟子身上。为作护身。印身之法如军荼利法中所说。次以澡罐水。与其一一弟子。洗手净漱口已。道场阶上正当门处。预敷毡席。准拟欲令音乐者坐。次阿阇梨引徒众等。昇西阶上行立席上。即作三礼。皆与忏悔过现未来三业之罪。乃至丝毫不得覆藏。悉须发露令诸音乐在阶下行(曲终即止)。次阿阇梨入于道场。令其弟子取净毡席敷于堂内。放着香华蜡烛等器。其澡罐等且不须放。随后擎行供养作礼。仰启赞叹诸佛万行功德法事。而赞颂曰。
南无佛智慧精进 那罗延力骨锁身
此般若波罗蜜多 八万四千法门藏
万行功德之根本 大慈悲父常普为
一切六道众生类
作赞行道绕一匝已。三礼却缩出道场门。门外音乐一时俱动(曲终即止)。次阿阇梨更与徒众大护身法。以白芥子各打一遍。又作身印降伏心魔。次以操罐水。一一咒打诸弟子心。人各一遍。次作手印一一印之。次以香水一一洒身。次以香鑪熏令护净。次用跋折啰一一印顶。次更与香水洗手漱口竟(止乐)次阿阇梨唤其徒众。从年长者。一一令就门边席上礼拜跪坐。次阿阇梨将用黄绢。以次与缦大弟子眼。取弟子手。与作观世音菩萨三昧印。印中着花已。阿阇梨牵弟子头。入于道场。坛西门前面向坛立。阿阇梨在门北立。弟子在门南立。次阿阇梨诵观世音三昧咒咒曰。
唵(一)般母波婆(去音)夜(二)莎诃(三)
诵之七遍。教令弟子。散手中花任向坛内。华着佛等莲花座已。放眼去绢。令见位地礼三拜已。阿阇梨语。汝散花。着某佛般若某菩萨某金刚某天等位。随其所着。好记莫忘。散花竟者。在道场内门南。跪坐。待后弟子到来。即令却行而出坐于西边。诸余弟子一一准此总尽周遍。次阿阇梨亦准此法自散花已。次唤乐人上阶向坛。横列而坐作乐数曲。次阿阇梨严正威仪。领诸弟子礼启已一时行道绕坛三匝。依位而坐。次阿阇梨自取坛中座主位上水罐。却出到于坛西门外。遣一弟子手把绯盖。逐阇梨后。右绕道场。出至中庭灌顶坛上。从西门入到床子边正身而立。阿阇梨作灌顶法印。左脚丁立。仍去右脚三寸许。左膝直立。右手下垂而申小指。少曲头指。屈其中指及无名指。状如钩形。大指亦少曲。去中头指可二分许。左手亦尔。次把水罐。举两手擎。罐自顶上。口诵心咒七遍灌之。直向下注。当灌顶时心口发愿(云云)。竟即着净衣入道场内。道场门侧有一弟子。把紫盖覆阿阇梨头。至坛西门。右绕道场行道一匝。
次阿阇梨更依次唤一一弟子。入于坛中。为取水罐准前却出。至灌顶坛从西门入。其执绯盖者。逐阿阇梨法从后行。覆于弟子至外坛所。次阿阇梨与作法印。捉擎水罐。阿阇梨问汝前散华着何佛位。般若菩萨金刚诸天及神鬼等。随其所报与作本印。顶戴印已。印头向上。掌中着华。以印承水。与诵本咒灌之顶上。弟子心口发愿如前(云云)。乃收罐中宝物之裹。以此宝物系前咒索。永不离身拟寿终时。须将此宝为信验。故与灌顶竟。即着净衣入于道场。加以紫盖迎礼法事。一准阿阇梨威仪进止。至坛西门。教令三礼依本位坐。
次阿阇梨更入坛中。为取水罐一一准上。次第迎送灌顶法事。一无别异总周遍已。次阿阇梨礼拜供养。领诸徒众行道三匝还坐本处。次阿阇梨于坛西门。近火鑪西端身而坐。其火炉中然穀柴已。次先应当作火天印。诵本咒唤坐火炉中。与烧香花苏蜜饮食胡麻人等。各七遍诵本咒烧已。阿阇梨心里记云。火天且出炉外边坐。今欲供养佛及般若诸菩萨等次作马头观世音。印诵本咒。请作莲花印坐火炉中。次阿阇梨把跋折啰。次第唤诸入坛弟子。一一来就于阿阇梨右边。作礼跪坐合掌。令其手捧跋折啰头。阿阇梨以右手。在弟子手上。握跋折啰。当用左手把胡麻人。诵本心咒七遍烧之次取苏咒三七遍烧。如是烧竟。令其弟子作礼而退依本位坐。自余弟子一一法事。如前无异总周遍已。还作本印诵心咒。送马头菩萨本坐处已。次请座主作其本印。诵本心咒作莲华印。坐火炉中。诵其本咒。烧诸香华并胡麻人苏蜜乳酪饮食杂果及油等物。供养已竟。还作本印。诵其本咒送至本位次从内院一一次第。请一一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各作本印诵其本咒。作莲花印坐火炉中。诵其本咒一百八遍或七七遍。皆通得用。烧诸香花并胡麻人稣蜜乳酪饮食杂果及油等物。供养已竟。还作本印送至本位。如是诸位各各迎请。供养送法如前无异。凡奉请送。皆先从东面北头第一。乃至南头第一座位毕。东面竟。次从北面东头第一。乃至西头第一座位毕。北面竟。次从南面东头第一。乃至西头第一座位毕。南面竟。次从西面南头第一。乃至北头第一座位。一院既尔余院亦然。如是次第总周遍竟次为国主皇帝皇后。烧香华等诸物供养。为诵咒满四十九遍。次为太子诸王妃主。如是供养。亦诵咒满四十九遍。次为大臣文武百官。如是供养。亦诵咒满四十九遍。次为历劫过现诸师一切父母。供养诵咒四十九遍。次为一切业道诸官。供养诵咒四十九遍次为十方一切施主。供养诵咒四十九遍。次为十方尽空法界六道四生八难八苦一切众生。供养诵咒四十九遍。次为阿阇梨自身。供养诵咒。满足二十一遍次为道场处主人合家。供养诵咒遍数同前。自从国主乃至主人。总皆通诵观世音十一面菩萨大心咒。悉通一切供养法用次阿阇梨作一切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当部法印。不须诵咒。一一次第显示徒众而为供养。种种法事总周匝已。次作般若灭罪印。当心上着。口说过现三业之罪。一一具陈至心忏悔。永断相续坐莫动摇。诸弟子等数数礼佛。次阿阇梨作金刚藏军茶利赞欢道场成就满愿印。诵其神咒咒曰。
唵(一)萨婆菩驮阿提瑟耻(二合)帝(二)颇啰醯(上音)迷(三)伽伽那(去音)剑(平音四)娑缦驮(五)莎诃(六)
如是诵满七七遍已。口出赞声而说颂曰。
那谟佛智慧精进 那罗延力骨锁身
此是般若波罗蜜 八万四千法门藏
万行功德之根本 及陀罗尼普门藏
说是颂已各发愿云。愿弟子等一会徒众。一切蠢动众生之类。及诸业道。从今已去若在人间。常闻大乘甚深经法陀罗尼藏十方诸佛大悲名号。不见恶事不闻恶法。不遇外道不遭九横八难八苦。若命终时十方净土随意往生。常见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时徒众等齐称善哉。次阿阇梨唤诸弟子。一一次第与作护身。作护身竟。欲至明时。次阿阇梨手把香鑪。引诸徒众行道三匝。作礼而退次阿阇梨仰启谢云。种种香花饮食供养。多不如法甚大惭愧。愿诸圣众以大慈悲布施欢喜。然后手作解印。以印左转咒七遍已。从座主以下一一各别作发遣印。及诵本咒各各发遣。与请无异。以印左转而散去之。名为去法。发遣尽竟。次遣一弟子收儭施钱绫绢等物。依前处分法用。遣一弟子收坛内食。次阿阇梨分作三分。一分送与寺内供养大众。一分施与贫穷乞儿。一分布施水陆虚空诸众生等。诸入坛弟子及阿阇梨并主人等。皆不合食。如其食者法皆无验既处分竟。次阿阇梨把于松明。领诸弟子等。一一次第巡行入坛示徒众云。此是某佛所坐之处。此是某般若此是某菩萨。此是某金刚此是某圣僧。此是某天此是某神。此是某鬼此是某龙。如是一一次第具悉示令记念。后以净泥悉扫除却坛上色座。莫到日出。所有余法皆亦如是。自外一切于后散除。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及诸金刚阿罗汉等诸大众言。我今此会。说诸微妙甚深秘密陀罗尼印法藏之时。乃有无量一切天人并八部众诸大鬼神。及诸外道眷属等俱。若苾刍若婆罗门优婆塞迦诸善男子人非人等。闻我说是法印神咒希有之事。莫不欢喜。
尔时十方无量无数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并诸菩萨摩诃萨金刚密迹大阿罗汉声闻众俱。及诸天龙八部神等。各将香花饮食衣服种种伎乐。而散供养同时赞叹。遍满虚空。闻佛说已皆大欢喜。各出本意而说咒法。同诸利益。时会复有无量诸天。献诸咒法。称有神力护佛法藏威严一切。我亦印可。是故同入我密藏中。广设道场。具都坛法。列诸名字威临法位。若有人得遇闻是法。即能灭除一切众罪。何况更见广开法门陀罗尼藏。是名成就第一希有。是陀罗尼秘密法藏。实诚微细。亦难得见亦难得闻。亦难书写亦难得读。亦难受持。难解义趣方便之理。若有苾刍若婆罗门优婆塞迦善男子等。爱乐是经常修习诵。作诸法印广设道场。日日香花稣灯不绝。而为供养十方诸佛。威仪无缺恒为苦行。诵经念佛。普为法界一切众生。忏悔过现三业之罪。勤修是等功德法门。身心无倦昼夜精进。常修梵行慈悲护念怜愍一切诸众生等。能除行者尘沙等劫障难之罪。于一念中皆悉灭除。设复有人发菩提心。救诸疾病。深劝汝等。亦须方便慈爱一切苦恼众生。当知如是发心之人。现身常得种种果报。我与一切诸菩萨等。卫护行者日夜忆念不相舍离。无有横恶侵娆其身。若命终后十方净土随意往生。常见诸佛。若行此法。心生不善。于其众生恒为欺负。妄说谄曲贪求名利。于诸神鬼横作瞋呵。承大威风常行恶事。如是等辈被诸神鬼。常伺觅便。多遭横祸种种苦恼逼切其身。若命终时更相刑害。当堕地狱无有出期。汝等众生皆须谛听。受信我语决定无疑。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现坐会中一切大众。闻佛教诲一时称善。作礼而退。
佛说庄严道场及供养具支料度法(以下麁字皆是经本细字人意)
金铜铃带四十八道(各长七尺) 大珮二十八道(各长六尺) 小珮二十八道(各长四尺) 大镜二十八面(各阔一尺) 小镜四十面 琉璃泡华四百枚(各方圆一尺者) 綵色大幡一百尺者二十四口(四十九尺亦得新好者) 杂綵幡二百二十口(长一丈新好者) 真珠二百条(各长五尺) 朱网阔四尺长一丈(八扇) 金银瓶四十六枚(受一升者) 大铜楪四百枚(一尺五寸面者) 小铜楪二百枚(各七寸者) 银盘四面(各二尺五寸者) 杂金银器八十枚 金盘四面(阔二尺五寸者) 金银砂罗四十八枚(阔一尺以上者) 金杓一枚 银杓一枚 铜香鑪宝子六具 金香鑪宝子一具 金银娑罗二枚(受一升者一金一银) 七宝金银莲华五树(各高四尺新好严饰) 杂綵假华树一百(各新好者) 铜烛檠十二枚 金银盏屈巵等四十八枚 五色蜡烛十条 铜澡罐二十六枚(各受五升已上) 净布手巾三 澡豆一升 皂荚四十枚 炭灰一升 杨枝一束
若以如是种种宝具严饰道场。令其施主得于种种无量福德。
好长椽一十六根(根别径头三寸各长二丈五寸斫削凿孔如法相串) 小竹竿六十枚(各长二丈麁三指许) 画金刚幡十八口 画神王幡二十四口 画四天王幡四口 杂綵幡一百口(各长一丈新好色者) 绳八十尺者十二条(各麁如笔管大) 五色线二十两(五色者紫青绯白黄各须等分色别络之于一籰上络之各令色目等别作不得和杂取长四百尺为一段残者五十尺为一段又须四段许足用之) 五色小幡子(并身共脚总长三尺阔五寸色别各二枚深青二浅青二绯二白二黄四口) 甲冑金刚八躯(各高五尺庄严新好色者) 甲冑神王八躯(各高五尺庄严新好色者) 生绢六十段(五尺为之) 净白布二丈 白练一丈 绯绫一丈 紫绫一丈 黄绫三尺 绯绫四尺 净线鞋两量(一量拟净用一量污用) 袜两量(一量拟净用一量拟污用) 袜带准此(自从线鞋乃至袜带人人各具)
如是种种綵物之具严饰道场。施主见获无量无边种种福德满足第一(以上是经)。
净牛粪五升(不食糟豆犊子粪以净筐器承取名之为净) 龙脑香十五两 稣合香十五两 郁金香十五两 上好和香一斤 沉水香二斤 熏陆香二斤 安悉香二斤 白胶香一斤 檀香末二斤 檀札二斤 杂草香五斤 杂草华五斤 杂树华五升(若无剪綵帛充皆令新好) 稻穀华三升 荞麦华三升
如是种种华香供养。施主当获三业清净身常香洁。一切见者皆生欢喜。生生处处身常端正得大名闻。
清乐音声两部(其乐人等令香汤浴着新净衣勿食熏杂) 金二两 银二两 珊瑚二两 水精二两 琥珀二两 真珠二两 波斯琉璃二两(量入法人多少买用令足) 稻穀 小豆 小麦 大麦 青稞(是五穀者于市乞取一升不合买拟共七宝和于绢片裹用)
将诸衣服及以七宝五穀音乐施用供养。悉除施主三业宿殃常得安乐(以上是经)。
上好赤土细末一石 黄土细末一石 乾蓝淀末一石 细炭末一石 粳米粉二石(麁罗) 胡麻人一升 白蜜一升(滤去恶物) 好牛苏七斤(滤去恶物) 清胡麻油一斗五升(拟烧供养) 白芥子一斗五升(量七日用充足) 松明二十斤 穀木柴五束(湿者乾之) 炭一百五十斤 灯五百盏 油五斗(然灯处用) 作果食五百盘(种种色目皆须备具) 上好果子石榴三百颗 大栗五百颗 大乾枣五百颗 乾柿五百颗 梨五百颗 胡桃人五百颗 沙糖二十五两 乾葡萄一斤半(已上果子不得虫恶破损皆须上好者取) 薄饼[(麸-夫+(焙-火))-来+(土/儿)][(麸-夫+主)-来+(土/儿)][饥-几+念]头各五百枚 饧糖团五百颗
以外诸饼。随其国内人所尚者。除不净食以外。皆用。随时果子悉须具着。
乾粳米饭三升 粳米乳粥二升(以上赤土等五种色末准百二十肘料若十六肘以下诸坛以次准料)
以前食等。令作食人香汤洗浴斋戒洁净。勿令辄甞及弃捐之。
青稞 小豆 粟 大麦 大豆
如是五种各熟二升。共盛净筐。并着小杓。蜜水二升盛银盋中。并着银杓。共熟穀筐相近着之。拟欲散施供养护界诸善神等(以上是经)。如此供具严净广办建立道场。复以种种衣服庄严。施设供养。能除施主四重五逆。及阿阐提百亿恒沙劫中所有一切恶罪。一念之中悉皆消灭。莫能成办恶业果报。其施主者现世具获六波罗蜜。三业清净生生之处具足神通。身相端严随意自在。所愿皆果。常得三宝护念施主。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身心安隐。功德力故获斯大报。
普集会坛下方庄严十六肘图
中央一院纵广二肘。此院正中作莲华座。座上作轮。毂辐辋形皆悉具足。是道场主所坐之位。随其施主所乐佛等。为道场主。乃至般若及菩萨等随意安之。
其次外院纵广四肘。一十二位。于其四角各作地印跋折罗形。形如金刚力士把杵。两杵相叉(状如十字)头枕四角皆青黑色。东北角印名稣摩诃。
东南角印名稣皤(二合)悉地(二合)伽罗。
西南角印名跋折啰健茶。
西北角印名曰火神是等名为金刚地印。东面北头第一华座。名为佛母般若之位。莲花座上作如方印。两双线道交彻印角。其印一印一角。柱华座上。光焰围绕。
第二华座是佛心位。莲花座上作佛头面。光焰围绕。
南面东头第一华座。是金刚母摩麽鸡位。莲花座上安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二即是金刚王位。莲华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西行南头第一座主。名首陀会天。莲华座上作火焰光。
第二座主名跋啰摩天。莲花座上作火焰光北面西头第一座主。名观世音王。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观世音母。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其跋折啰皆作金色。诸光焰形皆黄赤色。以下皆然第一院竟(凡四角印名为摄位花座上者名为正位以下例然)次第二院。纵广八肘二十六位四角地印形状布置。如前所说。东北角印名婆揄毗伽。东南角印名阿耆尼俱嚧陀。
西南角印名佉力伽陀施罗。
西北角印名波陀尼差曳婆。
东面北头第一座主。名微妙声佛顶。莲华座上安置盋形。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阿弥陀佛顶。莲华座上作佛头顶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一切佛顶。莲花座上作佛顶形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释迦文佛。莲花座上作佛顶形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阿閦佛顶。莲花座上作佛顶形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南方宝相佛顶。莲花座作长方宝宝。东西陿南北长。作光焰围绕。
南面东头第一座主。名乌枢沙摩(二合)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其跋折啰细腰三楞。上下三股峯刃尖利。色如前说。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跋折啰尸佉啰。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阿蜜哩多军茶利。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迦尼俱嚧陀。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波多啰跋折啰。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跋折啰央俱施。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西面南头第一座主。名商迦罗。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乌摩提毗。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次二肘地为道场门。
次其门北第一座主名摩醯首罗天。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波履跢婆(二合)天。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北面西头第一座主名六臂观世音。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盘陀罗婆母。莲花座上作君迟瓶(傍开孔者名为君迟)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九臂观世音。莲花座上作宝花茎。茎有五节。节节有牙状似藕梢。卧着座上头枕于西。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马头观世音。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摩诃税多观世音(唐云大白观世音)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十一面观世音。莲花座上作宝瓶形光焰围绕。第二院竟。
次第三院纵广正等一十二肘四十二位。四角地印形状布置亦如上说。
东北角印名跋折啰苏[合*牛](二合)婆。
东南角印名母郁陀(二合)吒迦(此是摄位)。
西南角印名迦尼俱噜陀。
西北角印名跋折啰室哩(合)尼(此是摄位)。
东面北头第一座主名相德佛。莲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阿弥陀佛。莲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释迦金轮佛顶。
第四座主名释迦转法轮佛。
第五座主名栴檀德佛。
第六座主名白光明佛顶。
第七座主名无忧德佛。
第八座主名十方一切佛。
第九座主名毗婆尸佛。
第十座主名放光佛顶。
如是等座皆作莲花。莲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围绕。
南行东头第一座主名跋折啰吒诃娑。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其色纯黄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阿舍尼。莲花座上作跋折啰色状如前光焰围绕(以下诸跋折啰色同)。
第三座主名尼蓝跋陀罗(此云青金刚也)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母郁(二合)吒伽(此是正位)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稣婆休。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稣跋折啰室哩尼(此是正位)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七座主名金刚印王。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八座主名惧嘻耶金刚。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九座主名跋折啰母瑟致(二合)莲华座上作跋折啰。傍作拳形。光焰围绕。
第十座主名谟娑(上音)罗。莲花座上作细腰杵。状如金刚力士把杵。光焰围绕。
西面南头第一座主。名他化自在天王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化乐天王。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兜率天王。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夜摩天王。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次二肘地为道场门。
次其门北第一座主。名乾闼婆。莲花座上作细腰鼓。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孔雀王。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名伽噜茶。作莲花座形。
第四座主名那罗延天。莲花座上作金轮形光焰围绕。
北面西头第一座主名毗俱致。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二座主名阿梨多(去音)梨(唐云随心)莲花座上作数珠形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马头心。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一瑳三跋提迦罗。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名阿牟伽皤赊。莲花座上作盘羂索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四臂观世音。莲花座上作白莲花光焰围绕。
第七座主名十一面观世音小心。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八座主名十一面观世音大心。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九座主名一切观世音心。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光焰围绕。
第十座主名摩诃室唎曳。莲花座上作含莲花其华红色光焰围绕。第三院竟次第四院纵广正等一十六肘五十八位。四角地印形状布置亦如上说。
东北角印名枳唎枳唎俱噜陀。
东南角印名跋折啰西(去音)那。
西南角印名婆榆檀茶。
西北角印名跋折啰尸佉罗。
东面北头第一座主。名毗那夜迦。莲花座上作似椎棓。椎头向上竪华座上。椎头八瓣。柄随长短。从头向下可有数寸。作偃月刃。刃根着干。刃身起楞。椎头刃间。作两三节。如刀子口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毗陀耶(二合)陀啰。莲华座上作咥[口*梨](二合)首罗头。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首檀污跢菩萨。莲华座上作金刚台。金刚台上作敷莲花。其叶二分。一分下垂一分向上。其华叶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弥勒菩萨。莲花座上作似矟锋。矟锋刃稍阔。细项腹大。纯黄金色。正中起楞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文殊师利菩萨。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名虚空藏菩萨。莲花座上作灭罪印光焰围绕。
第七座主名提头赖吒。莲花座上作金刚杵光焰围绕。
第八座主名因陀罗誓多(唐云帝释侍者)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其色纯黄光焰围绕。
第九座主名因陀罗(帝释异名)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十座主名为月天。莲花座上作月轮形其色纯白。
第十一座主名普贤菩萨。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十二座主名一切星宿天。莲花座上作似宝瓨腹大项麁。连珠绕腹。其瓨口上作青空色。如伞盖形。其中满点众多白点。光焰围绕。
第十三座主名勃陀誓多。作佛塔形并基四重。光焰围绕。
第十四座主名陀罗尼藏。莲花座上作宝藏形光焰围绕。
南面东头第一座主名曰火天。莲花座上作宝瓨形。其瓨口上出于火焰。
第二座主名摩伽啰脱阇菩萨。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名地藏菩萨。莲花座上作似宝瓶。而无瓶底。其瓶口头如二偃月。相拄仰卧。其瓶青色。偃月纯白。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毗[口*楼]吒(上音)迦。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唐云二叉戟头)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阎摩啰阇。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阎摩旦茶。莲花座上作于人形。头面似佛而眼稍大。着鱼鳞甲半身而出。光焰围绕。
第七座主名随心金刚。莲花座上作跋折罗光焰围绕。
第八座主名婆榆毗伽(此是正位)。莲花座上作金刚杵光焰围绕。
第九座主名毗蓝婆咒驮。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光焰围绕。
第十座主名功德天。莲花座上作如意珠光焰围绕。
第十一座主名大辩天神。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十二座主名弥嚧尸佉啰。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光焰围绕。
第十三座主名一切鬼。莲花座上作伏突刀光焰围绕。
第十四座主名一切罗刹。莲花座上作竪剑形光焰围绕。
西面南头第一座主名阿素啰王。莲花座上作竪角弓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摩唎支天。莲花座上作天扇形。其扇中作西国万字。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曰天子。莲花座上作日轮形纯黄赤色光焰围绕。
第四座主名散脂大将军。莲花座上作竪剑形光焰围绕。
第五座主名一切天。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名难陀那(去音)伽罗阇。形如蟒蛇。举头而视。
次二肘地为道场门。
次其门北第一座主名优婆难陀那(去音)伽罗阇。身相如前难陀形状。亦举头视。
第二座主名曰地天。莲花座上作宝[賏/凡]形。满宬七宝光焰围绕。
第三座主名毗[口*梨]齯唎知。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紧那(上音)啰。作莲花座。
第五座主名摩睺罗伽。作莲花座。
第六座主名毗嚧跛叉。莲花座上作盘羂索光焰围绕。
北面西头第一座主名曰风天。莲花座上作竪幡竿。竿上悬幡光焰围绕。
第二座主名皤嚧那提婆(唐云天水)莲花座上作光焰形。莲花座下有水波文。
第三座主名斯驮遏(去音)他。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摩尼咒陀。莲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名旃陀波罗婆娑菩萨。莲花座上作青莲花。含而未敷光焰围绕。
第六座主名俱毗啰药叉。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纯青铁色光焰围绕。
第七座主名毗沙门王。当门安置。莲花座上作五节椎。八楞成就。状如宝柱。纯黄金色光焰围绕。
第八座主名跋折啰揵茶(此是正位)。莲花座上作跋折啰光焰围绕。
第九座主名商枳儞。莲花座上作似瓶形。而腹小瘦。中有竪楞。楞屮上。口如铎口。其色纯黄青光焰围绕。
第十座主名蓝毗迦。作莲花座。
第十一座主名遮文茶。莲花座上作似银盋。圆宝承底。其盋腹左边。偏开一眼。如神王目光焰围绕。
第十二座主名婆罗醯鬼。莲花座上作竪剑形。
第十三座主名伊湿伐(二合)罗。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
第十四座主名伊沙那鬼王。莲花座上作咥[口*梨]首罗头。作纯黄色。
此十六肘普集会坛有广有略。所言广者十六肘内。作二百九莲华座位。所言略者十六肘内。百三十九莲华座位。如前所说若为国王大臣长者。具有种种上妙供具七宝器等。阿阇梨有众多聪明快利弟子。应作广坛。若其施主乏少种种上妙供具七宝器等。阿阇梨无众多聪明快利弟子。应作略坛。
已说十六肘坛法竟。
普集会坛。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二
上篇:十八契印
下篇:总释陀罗尼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