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净界法师  2024/1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

‘假设能够分别我声音的,这就是你的心。’这当然是“攀缘心”,我们内心跟音声接触才产生一个感受、一个妄想,我们感觉它是如此的实在,认为这就是我的本来面目,就跟着它走。

佛陀说:“好!没关系,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它真的是你的本来面目,是你的主人翁,这个地方有个条件: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它既然是你的主人翁,它就应该永远的陪伴着你才对,它就应该当音声消失的时候,它必须继续留下来。

我们现在一直在找主人翁,菩萨云何应住?如果我们认为说,妄想跟感受是如此的真实,那它就应该永远陪伴在你身边才对啊。音声来的时候,把它带过来;音声走的时候,它应该留下来才对,但事实上是不然嘛。

你看我们今天:有时候很欢喜,因为别人赞叹我们。那我们这种欢喜的心,是别人音声的刺激,我们产生欢喜。你说这个心应不应该安住?当然不能安住嘛!因为这赞叹的音声消失了。

别人一毁谤我们,我们欢喜的心,马上失掉,痛苦的感受马上生起。所以你看,我们老是跟着别人的舌头转,别人的舌头一转,我们的心就跟着转,那怎么是你真实的心性呢?

真实的心性它的条件:必须永远对你不离不舍,永远陪伴着你才对。要恒常存在,你痛苦的时候它也在,你快乐的时候它也在,这才叫真实嘛。但事实上,我们的感受跟想法是这样吗?

经文:‘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佛陀比喻说:比方说一个客人,他暂时住在旅馆当中,他暂时住,住完就要离开了,不能长住。但是这个旅馆的主人,他是真实的永恒的住下去。那你现在分别法音,所产生的感受跟妄想,亦复如是!

如果它是你真实的心性,它不应该离开,它应该永远陪伴着你才对啊。为什么声音走的时候,把它带走呢?你听到美好的音声、美好的音乐产生快乐的感受。当美好的音乐结束的时候,你快乐的感受也被带走,那这个算什么真实的心性呢?你心中任何的感受跟想法,只要是要被带走的,只要是假借外在因缘生起的,都不是你的东西。

所以蕅益大师他提到念佛的三资粮:“信、愿、行”。他说,我们要建立一个真实的信心?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信心就是信心,为什么加上一个“真实”?意思就是说:有些信心是不真实的。你看,有些人他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因为他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他对佛号会通身靠倒。但是他病痛现前的时候,他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没有了,他这个信心,是“假借健康”的因素而有,当健康失掉的时候,把信心也带走了。

所以,我们依止生灭心的修学,我们永远跟着感觉走,就是你的心永远是“借来”的。没有一个真正你自己的东西,你都是借来的,临命终的时候都要归还啊。太阳出来了产生了光明,太阳一走,把光明带走。风一吹产生摇动,风一走,摇动相就带走。光明是跟太阳借来的,摇动是跟风借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感觉

有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个青花瓷瓶,价钱还算公道,做工...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 《行论》云:恶有...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佛教词典】器世间成坏因缘

【器世间成坏因缘】 p1385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四卷二页...

【佛教词典】现量

梵语 pratyaksa-pramāna。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等待的结果只有放弃或亡。 两...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

圣严法师《什么都有,独缺快乐》

有位女士说她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感觉缺少一些自...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

【佛学漫画】千古一僧:鸠摩罗什

他这一生,颠沛曲折,离奇而又违背常规,如同浮光掠影...

虔诚诵持大悲咒,躲过下毒枪击暗杀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

末法时代地藏法门的殊胜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