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面前不说短、“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别人的短处缺陷、隐私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同时也避免了“祸从口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没有的人,世间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可现在有些人不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的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和缺陷,把别人伤的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疤痕”,是他们在生活里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说人隐私,揭人短处,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这是古人的处事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伤害极大,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的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古之韩信忍跨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他们忍受了这么多的奇耻大辱,最后他们取得了成功,报了当时屈辱之仇。可见,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忍受那种有失人格,丧失人格尊严的侮辱的,除非他们是在忍辱负重,他们有把握为了今天的付出会取得明天的回报!

无论在任何场合,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短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的“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部位,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及隐私。所以,为人处事不要触及别人的“逆鳞”。

生活中,我们不要揭人之短,更不要搬弄别人的痛处。别人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有其他的短处,心里已经很痛苦,不能在雪上加霜;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也许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即使他能够当时不予还击,以后,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甚至你会为你的口无遮拦付出沉重的代价。

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对人尊重的表现,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还经常谈到朋友的好处,那你一定是个真君子;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经常谈到朋友的坏处,还经常当众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隐私,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朋友,那么,不仅表明了你是一个小人,而且你终将受人唾弃,失去许多的朋友。

人生不易,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不要当众揭人之短,不要散布别人的隐私。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给他人,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生活里,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宣扬。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种美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青少年堕落犯罪的原因

我盼挽回青少年问题,著作《青少年的觉醒》这本书:主...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是谁出卖你的秘密

最近,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一个隐私秘密告...

地狱——罪苦众生的集中营

我们知道,在六道轮回中,地狱道众生在最底层。此道众...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持不杀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师父,佛经中提到的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

【佛教词典】树经

指经典。以梵文经典多刻于贝多罗树之树皮或树叶上,故...

【佛教词典】良秀

唐代僧。蒲津人,俗姓郭。素以传讲为事,诲人不倦。德...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推荐】减少压力的办法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抄经印经需谨慎

「或有钞写圣文」钞写应该是提手边那个『抄』;「体多...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三十七于他有苦不为拔 《集颂》:疾病...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