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诵律卷第五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诵律卷第五十一(第八诵之四)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

五法初

「有五事故僧与下意:说佛过、法过、僧过、戒过、作非威仪。

「复有五事僧与作下意:骂比丘、道说比丘、出比丘过、处处说他过、使他不得施不得住处。

「复有五事僧与下意:骂白衣、道说白衣、出白衣过、处处说他过、使白衣不得利失住处。

「复有五事僧与下意:比丘两舌斗他、以比丘向比丘两舌、以白衣向白衣两舌、以比丘向白衣两舌、以白衣向比丘两舌、作世间法骂。

「有五事:形相、生种、作、犯、病。

「复有五事:形相、生相、作、多烦恼、作世间法骂。

「有五种皮不应畜: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有五种皮不应畜:象皮、马皮、狗皮、野干皮、黑鹿皮。

「有五种粪扫衣不应畜:火烧衣、牛嚼衣、鼠噉衣、初嫁衣、产衣。

「有五事老比丘语不应受;无义语、非法语、非毗尼语、无怜愍语、非教勅语。

「有五自说阿罗汉,如先说。」

佛语优波离:「比丘欲入僧,应住五法中。」如先说。

「有五事犯僧伽婆尸沙,如先说。

「有五处分:界处分、施处分、道径行处分、戒处分、见处分。

「有五纯色不应畜:纯赤、纯青、纯郁金色、纯黄蓝色、纯曼提吒色。

「有五种大色不应畜:穹伽色、黔蛇色、卢耶那色、嵯梨多色、呵梨陀罗色。

「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忆言忆、不知言知、非法言法,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见言见、闻言闻、忆言忆、知言知、法言法,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随爱、瞋、怖、痴、非法言法。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不随爱、瞋、怖、痴、法言法,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有犯: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忆言忆、不知言知、非法言法,是名五,闼利吒比丘有犯。有五事闼利吒比丘无犯:见言见、闻言闻、忆言忆、知言知、法言法,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无犯。

「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有犯:随爱、随瞋、随怖、随痴、非法言法,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有犯。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无犯:不随爱、瞋、怖、痴、法言法,是名五,闼利吒比丘无犯。

「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善知诤、不善知诤住处、不善分别诤、不知灭诤因缘、不善知灭诤已更起因缘,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善知诤、善知诤住处、善分别诤、善知灭诤因缘、善知灭诤已更不复起因缘,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善知修多罗、不善知毗尼、不善知诤、不善知诤住处、不善分别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善修多罗、善毗尼、善知诤、善知诤住处、善分别诤,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有五事,五岁比丘不依止他: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通利戒,是名五,五岁比丘不依止他。

「有五同意取:若亲厚、若活在、若现前、若取已当语令知、取已彼必欢喜,是名五同意取。

「有五事故,如来按行诸房舍:为断比丘俗语故、以床卧具不料理者为料理故、已料理好安隐故、看病比丘故、未制戒欲制故,是名五事,如来按行房舍。

「有五事,如来知而故问:为起因缘故、为制戒故、为分别义句故、与修多罗文句相似故、为后众生令自解故,是名五事,如来知而故问。

「经行有五利益:勦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

「复有经行五利益:能行故、解劳故、除风故、消冷热病故、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

「有五非法发露:向别住人、不共住人、未受大戒众、无残事、不见是事发露,是名五非法发露。有五如法发露:不向别住人、不向不共住人、不向未受大戒众、以有残事、见是事发露,是名五事如法发露。

「有五事非法作苦切羯磨:非法非毗尼、应遮应置、无事不现前作、无举者不令他忆、不三问作,是名五事作非法苦切羯磨。有五如法作苦切羯磨:是法是毗尼、不应遮不应置、有事现前作、有举者令他忆念、三问作,是名五如法与苦切羯磨。

「有五事名善好闼利吒比丘:见言见、闻言闻、忆言忆、知言知、法言法,是名五善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不随爱、瞋、怖、痴、法言法,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善分别取事、无过者不说有过、有过者说过、不清净边生不清净、清净边生清净、法言法,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善分别事;不恃力、僧中断事;得听已举他事;无偏私受悔过、无偏私见他过、无偏私说他过;法言法。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善取诤、善知诤处、善分别诤、善知诤灭已更不起、法言法,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善知修多罗、善知毗尼、善知诤、善知诤处、法言法,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受戒满十岁若过十岁、若持戒、若多闻、善如法断自疑他疑、善能断自他恶邪见,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善能令他住戒、善教毗尼阿毗昙、弟子若入他方不乐能将来、能看病教他看,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能令他有信、有持戒、有多闻、有施、有智,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若自住无学戒、无学定、无学智、无学解脱、解脱知见,亦能令他住无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通利戒,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名好闼利吒比丘:知出家、知羯磨、知教授、知依止、知障道不障道,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五法竟)

六法(如先说)

七法(如先说)

八法初

「不应畜八种钵:金钵、银钵、琉璃钵、颇梨钵、铜钵、白鑞钵、木钵、石钵,是名八种钵不应畜。」余如先说。

九法初

佛语优波离:「一比丘不能破僧,二、三、四乃至九比丘清净同见者能破。一比丘尼、一式叉摩尼、一沙弥、一沙弥尼、一出家、一出家尼不能破僧,二、三、四乃至九亦不能破。优波离!若有九比丘清净同见者能破僧。

「有九犯:犯波罗夷、犯僧伽婆尸沙、犯波逸提、犯波罗提提舍尼、犯突吉罗、犯恶口突吉罗、犯偷兰遮突吉罗、犯毗尼突吉罗、犯威仪突吉罗,是名九犯。

「有九退:戒退、见退、命退、威仪退、自退、他退、知识退、资生物退、生死退,是名九退。有九不退:戒不退、见不退、命不退、威仪不退、自不退、他不退、知识不退、资生物不退、生死不退,是名九不退。」

佛语优波离:「闼利吒比丘若断诤时,应以九事观言者:观诤者、观威仪、观来往处、观亲里、观知识、观身口行、观先来、观云何相言、应听他语应从他闻,是名九应观言者。诤者,何等九事观彼言者?观斗不斗、观诤不诤、观相持不相持、观相言不相言、观犯戒、观犯见、观犯命、观言语、观从他闻,是名九应观彼言者。」

尔时长老优波离往到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善哉世尊!愿略说法,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佛语优波离:「若法随欲不随无欲、随瞋不随无瞋、随嫉妬不随无嫉妬、随往来不随不往来、随增长不随不增长、随斗不随无斗、随诤不随无诤、随相持不随不相持、随相言不随不相言。优婆离!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优婆离!若法随无欲不随欲、随无瞋不随瞋、随无嫉妬不随嫉妬、随不往来不随往来、随不增长不随增长、随不斗不随斗、随不诤不随诤、随不相持不随相持、随不相言不随相言,汝定知是法、是比尼、是佛教。」

尔时长老阿那律,往到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善哉世尊!愿略说法,令我知是法、是比尼、是佛教。」佛语阿那律:「若法随贪不随无贪、随无厌不随厌、随多欲不随少欲、随不知足不随知足、随难满不随易满、随放逸不随不放逸、随非法不随法、随背法不随不背法、随世俗语不随毗尼语。」佛语阿那律:「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阿那律!若法随无贪不随贪、随厌不随无厌、随少欲不随多欲、随知足不随不知足、随易满不随难满、随不放逸不随放逸、随法不随非法、随顺法不随背法、随比尼语不随俗语,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如长老优波离所问,大爱道亦如是问;如长老阿那律所问,瘦瞿昙弥亦如是问。

「有九依止:若善男子依止信心,舍不善取善者,是名舍不善取善;戒、闻、施、智亦尔,是名善男子依止信心舍不善取善。是人住是五法已,应更证四法:法忍、随忍、乐忍、弃舍忍,是名九依止。」

有外道名婆呵树和,往到佛所问讯在一面坐已,白佛言:「瞿昙!先在优楼频蠡国尼连禅河边,在一迦和罗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我时彼处从瞿昙闻:『漏尽阿罗汉,不还生死不作五事: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我从瞿昙闻说是语即便信受。」佛言:「我先已说,今亦复说,漏尽阿罗汉,不还生死不作九事: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不随爱、瞋、怖、痴,是名九事。」

有外道名沙陀,往到佛所问讯,在一面坐已白佛言:「瞿昙!先在优楼频螺国尼连禅河边,在一迦和罗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我时彼处从瞿昙闻:『漏尽阿罗汉,不还生死不作五事: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我从瞿昙闻说是语、即便信受。」佛言:「我先已说,今亦复说,漏尽阿罗汉,不还生死不作九事: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不来还、不起邪见、见常法、观生死无常,是名九事有九恼:无利、无益、恼我、不安隐我。」余如先说。(九法竟)

十法初

「有十利:摄僧故、僧一心故、僧安乐行故、折伏高心故、不信者令得信故、已信者令增长故、惭愧者令得安乐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漏故、佛法久住故,是名十利。

「有十语:随修多罗语、毗尼语、阿毗昙语、和上语、阿阇梨语、戒语、衣语、钵语、食语、药语,是名十语。

「有十愿:修多罗愿、毗尼愿、阿毗昙愿、和上愿、阿阇梨愿、戒愿、衣愿、钵愿、食愿、药愿,是名十愿。

「有十羯磨: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僧羯磨、闼赖吒比丘羯磨、戒羯磨、非法羯磨、如法羯磨、别众羯磨、和合众羯磨,是名十羯磨。

「有十治:苦切、依止、驱出、下意、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别住、摩那埵、本日治,是名十治。

「有十罚:苦切、依止、驱出、下意、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别住、摩那埵、本日治,是名十罚。

「有十遮受戒法: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本犯重罪、贼住比丘、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是名十遮受戒法。

「有十难:王难、贼难、火难、水难、恶兽难、龙难、人难、非人难、命难、梵行难,是名十难。

「有十非毗尼,谓十不善业。有十毗尼,谓十善业。

「复有十非毗尼,谓十邪。有十毗尼,谓无学十真。

「有十无志:别住者、别住竟者、行摩那埵、行摩那埵竟、苦切、依止、驱出、下意、不见摈、不作摈,是名十无志。

「有十非法遮说戒:非波罗夷、不出波罗夷事、不轻呵僧、不出轻呵僧事、不舍戒、不出舍戒事、随顺如法僧事、不破戒不破见、不破威仪、不见不闻不疑,是名十非法遮说戒。何等十如法遮说戒?犯波罗夷、出波罗夷事、轻呵僧、出轻呵僧事、舍戒、出舍戒事、不随顺如法僧事、破戒、破见、破威仪、见闻疑,是名十如法遮说戒。」

尔时佛在婆伽那梨槃国,是中有一优婆塞有信乐心,造一房舍,别施长老罗云,如先说。「有十利故如来结戒:摄僧故、僧一心故、僧安乐住故、折伏高心故、不信者令信故、已信者令增长故、惭愧者得安隐住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漏故、佛法久住故。

「如来制戒、制修多罗、制毗尼、制阿毗昙,诵修多罗、诵毗尼、诵阿毗昙,持修多罗、持毗尼、持阿毗昙。持修多罗者、持毗尼者、持阿毗昙者。摄修多罗、摄毗尼、摄阿毗昙。和上阿阇梨,共行弟子近行弟子沙弥,教威仪毗尼。说毗尼者,波罗提木叉。说波罗提木叉者,遮波罗提木叉。遮波罗提木叉者,受自恣。受自恣者,遮受自恣。遮受自恣者,与欲。与欲者,受欲。受欲者,持欲。持欲者,说欲。说欲者,取欲。取欲者,与清净。与清净者,受清净。受清净者,持清净。持清净者,说清净。说清净者,取清净。取清净者,与欲清净。与欲清净者,受欲清净。受欲清净者,持欲清净。持欲清净者,说欲清净。说欲清净者,取欲清净。取欲清净者,与自恣。与自恣者,受自恣。受自恣者,持自恣。持自恣者,说自恣。说自恣者,取自恣。取自恣者,依止。依止者,与依止。与依止者,受依止。受依止者,舍依止。舍依止者,折伏驱出,同意悔过。受悔过者,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觅罪相,举他令忆念共要羯磨、羁系羯磨、乞听羯磨、听白羯磨。不调伏者令调伏,皆以十利故。」(十法竟)

增十一相初

「有所犯事,应言白、应言不白?」答言:「犯应言白。」「又犯,应言色、应言非色?」答言:「犯应言色。」「又犯,应言可见、不可见?」答言:「应言可见。」「又犯,应言根数、非根数?」答言:「应言根数。」「又犯,应言有漏、非漏?」答言:「应言有漏。」「又犯,应言有为、无为?」答言:「应言有为。」「又犯,应言世间、出世间。」答言:「应言世间。」「又犯,应言阴摄、非阴摄?」答言:「应言阴摄。」「又犯,应言界摄、非界摄?」答言:「应言界摄。」「又犯,应言受、不受?」答言:「应言受。」「又犯,应言四大造、非四大造?」答言:「四大造。」「又犯,应言想、非想?」答言:「应言想。」「又犯,应言乱心、非乱心?」答言:「应言乱心。」「又犯,应言染、不染?」答言:「有染、有不染,染者故犯。佛结戒,不染者不故犯戒。」「又犯,应言杂、不杂?」答言:「应言杂。」「又犯,应言有欲、无欲?」答言:「有欲。」「又犯,应言有着、无着?」答言:「有着。」「又犯,应言有对、无对?」答言:「有对。」「又犯,应言心、非心?」答言:「有心。」「又犯,应言有报、无报?」答言:「有报。」「又犯,应言业、非业?」答言:「业。」「又犯,应言外入、内入?」答言:「内入。」「又犯,应言过去、未来、现在?」答言:「有过去、未来、现在。过去者,若所犯事已向他发露悔过,是名过去。未来者,未犯必当犯者,是名未来。现在者,现有所犯,是名现在。」「又犯,应言善、不善、无记?」答言:「不善、无记。不善者故犯,佛结戒,是名不善。无记者,不故犯戒,是名无记。」「又犯,应言欲界、色界、无色界?」答言:「犯应言欲界。」「又犯,应言学、无学?」答言:「非学、非无学。」「又犯,应言见谛断、思惟断?」答言:「思惟断。」「颇有作是事犯、即作是事非犯耶?」佛言:「有!若比丘不受迦絺那衣畜长衣、数数食、别众食、不白入聚落、不着僧伽梨入聚落,是名犯。若比丘受迦絺那衣畜长衣、数数食别众食、不白入聚落、不着僧伽梨入聚落,是名非犯。是名作是事犯、即作是事非犯。有作羯磨者有犯、有作羯磨者非犯。

「云何作羯磨者有犯、作羯磨者非犯?若比丘,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是比丘自见罪向他说、若界外与舍羯磨,即与共事、共住、教授。有余比丘作是言:『僧与是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莫与是比丘共事、共住、教授。』答言:『是人见罪,已与舍羯磨。』问言:『何处舍?』答言:『界外。』又言:『是不善舍。』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自见罪向他说、界内与舍,共事、共住、教授。有比丘言:『僧与是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莫与是比丘共事、共住、教授。』答言:『是罪已舍。』问言:『何处舍?』答言:『界内。』又言:『善舍。』如是作羯磨者有犯、如是作羯磨者非犯。

「有知犯、有不知犯。知犯者,知五种犯体,是名知犯。不知犯者,不知五种犯体,是名不知犯。是人虽不知,亦名为犯。有自知犯有罪、有他知犯有罪。自知犯有罪者,若知五种犯体,是名自知犯有罪。他知犯有罪者,若可信优婆塞证知,是名他知犯有罪。有忆犯、不忆犯。忆犯者,忆五种犯体,是名忆犯。不忆犯者,不忆五种犯体,是名不忆犯。有现前犯、不现前。犯现前犯者,现有所犯,是名现前。犯不现前犯者,若未犯必当犯,是名不现前犯。有犯事不共住、有犯事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有犯事不共住。有犯事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作羯磨不共住、有作羯磨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作羯磨不共住、作羯磨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知不共住、有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有知不共住、有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不知不共住、不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知不共住、不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自说不共住、有自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自说不共住、自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他说不共住、有他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他说不共住,他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忆不共住、有忆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有忆不共住、有忆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不忆不共住、有不忆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忆不共住、不忆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现前不共住、有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现前不共住、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有不现前不共住、有不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现前不共住、不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犯,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有犯,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犯是事,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知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知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知者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知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不知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知者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自说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不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自说,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忆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忆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忆者,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忆,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不忆,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忆者,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现前,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不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若比丘,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是名不现前,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

「有四调伏羯磨:苦切、依止、驱出、下意。」「颇有从是事,自说破僧,未受戒不应受、已受者应灭,即是事自说破僧,未受戒者与受、已受者不应灭邪?」佛言:「有。若非法非法想,作法见破僧,未受戒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若法想破僧,未受戒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颇有从是事,自言贼住比丘,未受戒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即是事自言贼住比丘,未受戒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耶?」佛言:「有!若再三听布萨,是人未受戒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若一布萨或听、或不听,未受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颇有是事,污比丘尼,未受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即是事污比丘尼,未受戒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耶?」佛言:「有!若以淫污比丘尼,未受戒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若以身相触污比丘尼,未受应受、已受者不应灭。」「颇有是事,自言我杀父母,未受戒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即是事自言我杀父母,未受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耶?」佛言:「有!若知是父母,无有异想不误杀,未受者不应受、已受者应灭。若不知、有异想误杀父母,未受戒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世尊!颇有善心杀父母,得波罗夷并逆罪耶?不善心杀父母、无记心杀父母耶?」佛语优波离:「有善心杀父母,得波罗夷并逆罪,不善心杀、无记心杀。云何善心杀?若母病受苦恼,杀令离苦,是名善心杀母,得波罗夷并逆罪。云何不善心杀母?若为利杀,是名不善心杀母,得波罗夷并逆罪。云何无记心杀母?若作方便已,自眠时母死,是名无记心杀母,得波罗夷并逆罪。」

又问:「颇有善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有善心杀母,不犯波罗夷非逆罪耶?」佛言:「有善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有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云何善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云何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耶?若母病受苦恼,断其命,是名犯波罗夷是逆罪。若母病,与饭与粥与羹,食已命终,是名善心杀,非波罗夷非逆罪。优波离!如是善心杀母,得波罗夷并逆罪;如是无波罗夷无逆罪。」

又问:「颇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不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耶?」佛言:「有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有不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云何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逆罪?不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若为利断母命,是名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若为杀畜生故施弶,母堕死者,非波罗夷非逆罪。优波离!是名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如是不善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

又问:「颇无记心杀母,犯波罗夷逆罪;无记心杀母,非波罗夷非逆罪耶?」佛言:「有无记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有无记心杀母,不犯波罗夷不得逆罪。云何无记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云何无记心杀母,不犯波罗夷非逆罪?若作方便欲杀母,自眠时母死,是名犯波罗夷是逆罪。若射壁树误射母杀,不犯波罗夷非逆罪。优波离!如是无记心杀母,犯波罗夷是逆罪;如是无记心杀母,不犯波罗夷非逆罪。优波离!杀父、杀阿罗汉亦如是。」

「颇有共事比丘,不入僧中亦不与欲,在界内作一切羯磨不犯耶?」佛言:「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先语目连:『汝等从今日,自说波罗提木叉,我更不来说波罗提木叉。』」

「颇有比丘不听五种说戒得作布萨耶?」佛言:「有!若比丘独处布萨者是。」

「如佛言:『未受大戒人前不应说戒。』颇有未受大戒人前得说戒不犯耶?」佛言:「有!我先说除却波斯匿王眷属,独为王说,令心清净故。」

长老优波离问佛:「为善心犯?为不善心犯?为无记心犯耶?」佛言:「有善心犯、有不善心犯、有无记心犯。善心犯者,若新受戒比丘不知戒相,自手拔塔前草、自治经行处草、自採花,是名善心犯。不善心犯者,故犯佛结戒,是名不善心犯。无记心犯者,不故犯戒。」

长老优波离问佛:「阿罗汉为善心犯?为不善心犯?为无记心犯耶?」佛言:「优波离!若阿罗汉有所犯者皆无记心。」「世尊!云何阿罗汉有所犯是无记心?」佛言:「若阿罗汉,心不忆有长衣、数数食、别众食、不白入聚落、不着僧伽梨入聚落、若睡时他持着高广床上、若睡时他持着女人床上、若未睡时未受大戒人出房、睡眠时未受大戒人入房,觉已即悔过。优波离!是名阿罗汉所犯皆是无记心。」

「若僧破是僧恼,若僧恼是僧破耶?」「有僧破非僧恼、有僧恼非僧破、有僧破是僧恼、有非僧破非僧恼。僧破非僧恼者,若僧破不取不观十四破僧事,是名僧破非僧恼。僧恼非僧破者,若取观十四破僧事,而僧不破,是名僧恼非僧破。僧破僧恼者,若僧破取观十四破僧事,是名僧破僧恼。非僧破非僧恼者,除上事。有僧破非僧诤、有僧诤非僧破、有僧破亦僧诤、有非僧破非僧诤。僧破非僧诤者,若僧破,事不异、得施不异、界不异,是名僧破非僧诤。僧诤非僧破者,若僧事异、得施异、界异而不破,是名僧诤非僧破。僧破僧诤者,若僧破,事异、得施异、界异,是名僧破僧诤。非僧破非僧诤者,除上事。有僧破非僧别、有僧别非僧破、有僧破亦僧别、有非僧破非僧别。僧破非僧别者,若僧破,事不异、界不异、得施不异,是名僧破非僧别。僧别非僧破者,若僧事异、界异、得施异而不破,是名僧别非僧破。僧破僧别者,若僧破,事异、界异、得施异,是名僧破僧别。非僧破非僧别者,除上事。」

「若破僧是一劫寿,一劫寿是破僧耶?」「有破僧非一劫寿、一劫寿非破僧、有破僧是一劫寿、有非破僧非一劫寿。破僧非一劫寿者,若法想破僧,是名破僧非一劫寿。一劫寿非破僧者,伊罗龙王、摩那斯龙王、迦留伽罗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迦毗罗龙王、阿摄波罗龙王、阎罗王、梵迦夷天,是名一劫寿非破僧。破僧是一劫寿者,如调达,是名破僧是一劫寿。非破僧非一劫寿者,除上事。」

「若破僧是一劫报,一劫报是破僧耶?」「有破僧非一劫报、有一劫报非破僧、有破僧是一劫报、有非破僧非一劫报。破僧非一劫报者,若法想破僧,是名破僧非一劫报。一劫报非破僧者,如伊罗龙王、摩那斯龙王、迦留伽罗、难陀、跋难陀、迦毗罗、阿摄波罗、阎罗王,是名一劫报非破僧。破僧是一劫报者,如调达,是名破僧一劫报。非破僧非一劫报者,除上事。」

「若破僧是邪见,邪见是破僧耶?」「有破僧非邪见、有邪见非破僧、破僧是邪见、有非破僧非邪见。破僧非邪见者,以法想破僧,是名破僧非邪见。邪见非破僧者,六师是,是名邪见非破僧。破僧是邪见者,调达是。非破僧非邪见者,除上事。」

「若破僧是无明,无明是破僧耶?」「有破僧非无明、有无明非破僧、有破僧是无明、有非破僧非无明。破僧非无明者,以法想破僧,是破僧非无明。无明非破僧者,杀父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是名无明非破僧。破僧是无明者,调达是,是名破僧是无明。非破僧非无明者,除上事。」

尔时长老优波离白佛言:「世尊!为比丘能起破僧事耶?为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能起破僧事耶?」佛言:「比丘能起破僧事,非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能起破僧事。」又问:「破僧犯何罪?」佛言:「犯,偷兰遮。」又问:「破僧罪云何悔?」佛言:「偷兰遮悔。」

「若受事者是不共住,不共住者是受事耶?」「有受事非不共住、有不共住非受事、有不共住是受事、有非受事非不共住。受事非不共住者,受持五法、不犯波罗夷,是名受事非不共住。不共住非受事者,于四波罗夷中随有所犯、不受五法,是名不共住非受事。受事是不共住者,受五法、四波罗夷中随有所犯,是名受事是不共住。非受事非不共住者,除上事。有不共住是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谓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若呵责是折伏,折伏亦是呵责。云何是羯磨?云何羯磨事?若犯是羯磨,因起事处亦是羯磨,悔过是羯磨事。」

「云何是迦絺那衣?云何受迦絺那?云何舍迦絺那?」佛语优波离:「名字是迦絺那衣,能起九心,是受迦絺那。有八事名舍迦絺那:有非比丘犯比丘得脱、有比丘犯非比丘得脱。非比丘犯比丘得脱者,若比丘尼犯不同僧伽婆尸沙,转根作比丘,得灭是罪,是名非比丘犯比丘得脱。比丘犯非比丘得脱者,若比丘不同犯僧伽婆尸沙,转根作比丘尼,得灭是罪。如是比丘灭、如是非比丘灭。

「有不知犯知悔过、有知犯不知悔过。不知犯知悔者,如睡比丘,他持着高床上、持着女人床上,未受大戒人出、时睡后还来入,觉已悔过,是名不知犯知悔。知犯不知悔者,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作出罪羯磨时,闻白已睡至羯磨竟,是名知犯不知悔。有睡犯觉悔、有觉犯睡悔。睡犯觉悔者,若比丘睡时,他持着高床上、女人床上,未受大戒人出、时睡后还来入,是名睡犯觉悔。觉犯睡悔者,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作出罪羯磨时,闻白已睡,是名觉犯睡悔。」

「颇有比丘说一方便犯三波罗夷耶?」佛言:「有。若比丘,与比丘共要言:『汝见我偷某甲重物、断某甲人命、知我得阿罗汉。』是名说一方便犯三波罗夷」

「颇有比丘尼说一方便犯四波罗夷耶?」佛言:「有。若比丘尼,与比丘尼共作要言:『汝见我取某甲重物、见我断某甲人命、知我助不见摈比丘、知我得阿罗汉。』是名说一方便犯四波罗夷。」

「颇有比丘在一处坐犯五种戒体耶?」佛言:「有。若落饭食犯突吉罗;学家中自手取食,犯波罗提提舍尼;无净人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犯波逸提;向女人说恶语,犯僧伽婆尸沙;说得过人法,犯波罗夷。」

「颇有比丘以一方便犯百千罪若过是耶?」佛言:「有。若比丘在大众中坐,以一把小豆、一把大豆、一把沙,散大众上,随粒堕他上,犯尔所罪。」

「颇有比丘盗心取他重物不犯波罗夷耶?」佛言:「有。若衣钵在地拽去未离本处,犯偷兰遮。」

「颇有盗三钱犯波罗夷耶?」佛言:「有。钱贵时。」

「颇有盗五钱不犯波罗夷耶?」佛言:「有。钱贱时。」

「颇有少取犯、少取不犯耶?」佛言:「有。若少取黑羊毛不犯,少取下羊毛犯。」

「颇有多取犯、多取不犯耶?」佛言:「有。若多取黑羊毛过量者犯。多取下羊毛不犯。」

「颇如量作衣有犯、不犯耶?」佛言:「有。如佛衣量作衣者犯。自如量作者不犯。」

「颇染衣有犯、染衣不犯耶?」佛言:「有。若比丘得新衣,不以三种染有犯。以三种染不犯。」

「颇从是事未入初禅,犯僧伽婆尸沙。即是事入初禅,犯僧伽婆尸沙耶?」佛言:「有。若比丘,使比丘作房舍,语已入初禅,入已他与成房舍,犯僧伽婆尸沙。」

「颇有从是事未入第二、第三、第四禅犯僧伽婆尸沙,即是事乃至入第四禅有犯耶?」佛言:「有。若比丘,使比丘作房舍,语已乃至入第四禅,入已他与成房舍,犯僧伽婆尸沙。」

「颇有比丘尼无所犯乃至突吉罗,非比丘尼耶?」佛言:「有。转根者是。」「颇有比丘无所犯乃至众学法,非比丘耶?」佛言:「有。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独入房犯四波罗夷耶?」佛言:「有。如优波离中说。」

「颇有比丘在房中衣边破安居失衣自违言耶?」佛言:「有,如先说。」

「颇有比丘断比丘命,非父、非阿罗汉,犯波罗夷是逆罪耶?」佛言:「有。若母出家受戒转根者是。」「颇有比丘尼断比丘尼命,非母、非阿罗汉,犯波罗夷是逆罪耶?」佛言:「有。若父出家受戒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尼因他说犯波罗夷耶?」佛言:「有。若比丘尼,随顺被摈比丘,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比丘因他说犯僧伽婆尸沙耶?」佛言:「有。若比丘欲破僧、随顺破僧、污他家、戾语,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比丘因他说犯波逸提耶?」佛言:「有。若比丘恶见,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因他说犯波罗提提舍尼耶?」佛言:「有。若比丘尼在白衣家,指示与比丘食,不呵而食者是。」

「颇有因他说犯突吉罗耶?」佛言:「有。若比丘说戒中三问清净时,不向他发露者是。」

「如佛说:『比丘尼若舍戒,更不得受戒。』颇有比丘尼舍戒更与受戒不犯耶?」佛言:「有。若比丘尼舍戒已,转根作男子,与受戒者不犯。」

「颇有身口无犯非比丘尼耶?」佛言:「有。若比丘尼覆藏比丘尼重罪,乃至地了,犯波罗夷。」

「颇有比丘犯四种罪,不悔不发露不犯耶?」佛言:「有。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尼犯五种罪,不悔过不发露不犯耶?」佛言:「有。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断人命不犯波罗夷耶?」佛言:「有。误杀者是。」

「颇有比丘尼行淫彼犯罪耶?」佛言:「有。若比丘尼见彼比丘尼行淫,覆藏乃至地了者是。」又问:「颇从是事,犯波罗夷。即是事犯僧伽婆尸沙耶?」佛言:「有。若比丘尼犯身相触,是波罗夷。若比丘犯身相触,是僧伽婆尸沙。」

又问:「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即是事犯波逸提耶?」佛言:「有。比丘尼见比丘尼恶罪,覆藏一夜犯波罗夷。比丘覆藏,犯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即是事犯突吉罗耶?」佛言:「有。比丘尼随顺被摈比丘,三谏不止,犯波罗夷。比丘随顺,犯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即是事犯波罗夷耶?」佛言:「有。比丘犯身相触,是僧伽婆尸沙。比丘尼身相触,是波罗夷。」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即是事犯波逸提耶?」佛言:「有。比丘故出精,僧伽婆尸沙。比丘尼故出精,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即是事犯僧伽婆尸沙耶?」佛言:「有。比丘尼故出精,波逸提。比丘故出精,僧伽婆尸沙。」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即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耶?」佛言:「有。比丘索美食,波逸提。比丘尼索美食,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即是事犯突吉罗耶?」佛言:「有。比丘尼生草菜上大小便,波逸提。比丘,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即是事犯波逸提耶?」佛言:「有。若比丘尼索美食,波罗提提舍尼。比丘,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即是事犯突吉罗耶?」佛言:「有。比丘学家中自手取食,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突吉罗,即是事犯波逸提耶?」佛言:「有。比丘生草菜上大小便,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突吉罗,即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耶?」佛言:「有。若比丘尼学家中自手取食,突吉罗。比丘,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从是事犯无残,即是事犯有残耶?」佛言:「有。比丘尼犯不同四波罗夷者是无残。比丘是有残。」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即是事不犯波罗夷耶?」佛言:「有。若比丘尼身触男子者,犯波罗夷。比丘身相触女人者,非波罗夷。比丘尼覆藏他犯,是波罗夷。比丘覆藏他犯,非波罗夷。比丘尼随顺被摈比丘,犯波罗夷。比丘随顺,非波罗夷。」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即是事不犯耶?」佛言:「有。若比丘犯身相触,是僧伽婆尸沙。比丘尼,非僧伽婆尸沙。比丘故出精,犯僧伽婆尸沙。比丘尼故出精,非僧伽婆尸沙。比丘尼恃势言人,犯僧伽婆尸沙。比丘恃势言人,非僧伽婆尸沙。」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即是事不犯波逸提?」「若比丘尼故出精,犯波逸提。比丘故出精,非波逸提。比丘索美食,犯波逸提。比丘尼索美食,非波逸提。比丘尼生草上大小便,犯波逸提。比丘生草上大小便,非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即是事不犯波罗提提舍尼耶?」佛言:「有。若比丘学家中自手取食,犯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非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自索美食,犯波罗提提舍尼。比丘自索美食,非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是事犯突吉罗,即是事不犯突吉罗耶?」佛言:「有。若比丘生草菜上大小便,犯突吉罗。比丘尼生草菜上大小便,非突吉罗。」

「颇有得脱时犯、犯时得脱耶?」佛言:「有。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作出罪羯磨时,着革屣覆两肩、幞头、杀草木、指画地,是名得脱时犯。犯时得脱者,若比丘污他家时转根,是名犯时得脱。」

「颇有舍、有结耶?」佛言:「有。若舍界时结聚落界。」「若去者为何所去?」佛言:「界。」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若论毗尼时从何处求?」佛言:「应从比丘、比丘尼戒中求;七法、八法、增一中求;同不同中求。若无根可转,不入佛法不取灭,终不取灭。」「为是谁耶?」佛言:「化人是。」「若杀化人得何罪?」佛言:「得偷兰遮。」「应以何悔过?」佛言:「作偷兰遮悔过。」

十诵律卷第五十一

 

上篇:十诵律

下篇: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

舍利弗问经

舍利弗问经 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罗阅祇音乐...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西天...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东晋...

佛说阿耨风经

佛说阿耨风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徐吕取韵切忌道着 归德法云洒...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自序 佛法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凡诗歌偈...

【注音版】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四念处

四念处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

大安法师:这句名号是佛心、是清静

我们修通途法门,要讲到怎么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的...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若是大根基,当下就能觉悟其中道理

龙潭崇信禅师,青州人,少年时很聪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道源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