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无生品第二十六(卷五十三)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何等是菩萨?何等是般若波罗蜜?何等是观?」

须菩提语舍利弗:「如汝所问:『何等是菩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发大心,以是故名为菩萨。亦知一切法、一切种相,是中亦不着;知色相不着,乃至知十八不共法亦不着。」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为一切法相?」

须菩提言:「若以名字因缘和合等,知诸法是色,是声、香、味、触、法,是内、是外,是有为法、是无为法,以是名字相语言知诸法,是名知诸法相。

「如舍利弗所问:『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远离故,名般若波罗蜜。何等法远离?远离众、界、入,远离檀波罗蜜乃至禅波罗蜜,远离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以是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复次,远离四念处,乃至远离十八不共法,远离一切智,以是因缘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所问:『何等是观』;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色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受、想、行、识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观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诸法。」

【论】

问曰:

所谓「菩萨义,般若波罗蜜义,诸观义」,上已问,今何以更问?

答曰:

先已答大树喻,非一斫可断,是事难故更问。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有无量义,如〈昙无竭品〉中说:般若波罗蜜,如大海水无量,如须弥山种种严饰。是故问。

又此问虽同,答义种种异。

复次,诸佛断法爱,不立经书,亦不庄严言语,但为拯济众生,随应度者说。如大清凉美池,无量众生前后来饮,各饱而去;听者亦如是,佛先说菩萨、般若及观,前来者有得解悟而去,后来者未闻,是故重问。

「菩萨」者。

「菩提」有三种:有阿罗汉菩提,有辟支佛菩提,有佛菩提。无学智慧清净无垢故,名为菩提。菩萨虽有大智慧,诸烦恼习未尽故,不名菩提。此中但说一种,所谓佛菩提也。

「萨埵」,秦言众生。是众生为无上道故,发心修行。

复次,「萨埵」名大心。

是人发大心求无上菩提而未得,以是故名为「菩提萨埵」。佛已得是菩提,不名为菩提萨埵,大心满足故。

「菩萨」余义,如先广说。

复次,佛此中自说因缘:「是人为佛道故修行,知一切诸法相亦不着。」

「诸法相」者,可以知诸法门,是色、是声等。

略说菩萨义:先知诸法各各相,如地坚相;然后知毕竟空相。于是二种智慧中亦不着,但欲度众生故。

菩萨得如是智慧,一切别相法中皆得远离。如色中离色,离色即是自相空;「远离」者,是「空」之别名。菩萨得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心皆远离。所以者何?见一切诸法罪过故。

「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

远离何等法?所谓众、界、入,乃至一切智。以远离是诸法故,名般若波罗蜜。如禅波罗蜜能调伏人心,般若波罗蜜能令人远离诸法。

「观」者,不观诸法常无常等,如先说。

【经】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色、色相空,色空中无色无生,以是因缘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识相空,识空中无识无生;以是因缘故,受、想、行、识不生,是非受、想、行、识。舍利弗!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檀波罗蜜空中无檀波罗蜜无生;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般若波罗蜜空中无般若波罗蜜无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汝何因缘故言『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识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二是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答言:「所有色,所有不二;所有受、想、行、识,所有不二。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眼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识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二,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是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须菩提答言:「色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色,色即是无生,无生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识,识即是无生,无生即是识。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论】

问曰:

上品竟,便应问「不生」,何以此中方问?

答曰:

三种大法易解,利益多众生故先问。

「何因缘故,色不生,为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为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答:「色是空,色中无色相。」

行者以是无生智慧,令色无生。若能得是无生,心作是念:「今即得色实相。」是故言:「色无生,为非色。」

色性常自无生,非今智慧力故使无生。如有人破色令空,犹存本色想。譬如除厕作舍,今虽无厕,犹有不净想;若能知厕本无,幻化所作,则无厕想。行者如是,若能知色从本已来初自无生者,则不复存色想。是故言:「色无生为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问曰:

汝先自说「无生即是无二」,今何以更问?

答曰:

义虽一,所入观门异。

上言:破因中先有果,若无果,是生法一异等,是生若初生、若后生——破如是等生,名「无生」;今破眼色、有无等诸二故,是名「不二」。

行者或先入无生观门,后入不二;或先入不二,后入无生观。义虽一,行者分别。

破色二故言「不二」,破色生故言「无生」。

上说无生因缘,谓:「自相空」;今说不二因缘,所谓「不合、不散,一相,所谓无相」等。义虽同一空,上「自相空」,此是「散空」。

「色入无二法数」者,行者观色不生不灭相,是时分别色,今变为无生,是故说色无生即是不二。何以故?色破散即是无生。如先分别诸法时,离色不得更有生,今色破散即是无生,不得更有无生。以是故,色即是入无二法数。

是二阿罗汉于佛前共论竟,须菩提白佛而更说是义,欲使佛证知故。

【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见色无生,毕竟净故;见受、想、行、识无生,毕竟净故。

「见我无生,乃至知者、见者无生,毕竟净故。

「见檀波罗蜜无生乃至般若波罗蜜无生,毕竟净故。

「见内空无生乃至无法有法空无生,毕竟净故。

「见四念处无生乃至十八不共法无生,毕竟净故。

「见一切三昧、一切陀罗尼无生,毕竟净故;乃至见一切种智无生,毕竟净故。

「见凡夫、凡夫法无生,毕竟净故。

「见须陀洹、须陀洹法,斯陀含、斯陀含法,阿那含、阿那含法,阿罗汉、阿罗汉法,辟支佛、辟支佛法,菩萨、菩萨法,佛、佛法无生,毕竟净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我闻须菩提所说义,色是不生,受、想、行、识是不生,乃至佛、佛法是不生。若尔者,不应得须陀洹、须陀洹果,斯陀含、斯陀含果,阿那含、阿那含果,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不应得菩萨摩诃萨一切种智;亦无六道别异;亦不得菩萨摩诃萨五种菩提。

「须菩提!若一切法不生相,何以故须陀洹为断三结故修道,斯陀含为薄淫恚痴故修道?阿那含为断五下分结故修道?阿罗汉为断五上分结故修道?辟支佛为辟支佛法故修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何以故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转法轮?」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无生法有所得。

「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须陀洹、须陀洹果,乃至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

「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菩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菩萨亦不以难行心行道,何以故?舍利弗!生难心、苦心,不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舍利弗!今菩萨怜愍众生,于众生如父母兄弟想,如儿子及己身想;如是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是用无所得故。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如我一切处、一切种不可得,内外法亦如是。』若生如是想,则无难心、苦心。何以故?是菩萨于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欲令无生法中转法轮,亦不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论】

者言:无生观有二种:一者、柔顺忍观,二者、无生忍观。前说无生是柔顺忍观,不毕竟净;渐习柔顺观,得无生忍,则毕竟净。

问曰:

菩萨未尽结,未得佛道,智慧未淳净,云何言「毕竟清净」?

答曰:

是菩萨得无生忍时,灭诸烦恼,得菩萨道,入菩萨位,虽有烦恼气,坐道场时乃尽,无所妨故毕竟净。

复次,「毕竟清净」者,于柔顺道毕竟清净,非为佛道。

以众生空、法空故,从见色无生毕竟净,乃至佛及佛法无生毕竟清净。

须菩提种种因缘说诸法相决定无生;因此事,舍利弗作是难:贤圣中最小者须陀洹、须陀洹法,最大者佛、佛法。若尔者,圣人无大无小,圣法亦无优劣,亦无六道别异:此略难;后问断三结修道者,为广难。

问曰:

云何是五种菩提?

答曰:

一者、柔顺忍;二者、无生忍及三种菩提。于三菩提中,过二而住第三菩提。

复有五种菩提:

一者、名「发心菩提」,于无量生死中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此因中说果;二者、名「伏心菩提」,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三者、名「明菩提」,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者、名「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着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三界,到萨婆若;五者、名「无上菩提」,坐道场,断烦恼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等五菩提义,余诸贤圣断结义,如先说。

问曰:

声闻道广说断结义,何以不说辟支佛行、菩萨有种种行?

答曰:

辟支佛于声闻无复异道,但福德、利根、小深入诸法实相为异。

菩萨道虽有种种众行,但难行、苦行为希有事,众生见已,欢喜言:「菩萨为我等作此行。」余行虽深妙,人所不知,不能感物,故不说。

复次,如舍利弗难意:若诸法都是无生空寂者,一切众生皆着乐,菩萨何以故独受苦行?

复次,诸佛常乐远离寂灭,断法爱,决定知诸法不转不还,何以故与众生转法轮?

须菩提于佛前说无生法,佛不呵折,得快心乐说无难力故,答舍利弗:我亦都不欲令无生法中有六种圣人——除菩萨故言「六」,及六道别异。何以故?以得无生法证故,谓为圣法、圣人有差别,于无生法中都无所有。

复次,于无生法中有二种失:「麁失」者,杀盗等罪故,有三恶道;「细失」者,用着心布施、持戒等福故,有三善道。

若菩萨生难心、苦心,则不能度一切众生。如世间小事,心难以为苦,犹尚不成,何况成佛道!

成因缘者,所谓大慈大悲心,于众生如父母、儿子、己身想。何以故?父母、儿子、己身,自然生爱,非推而爱也。

菩萨善修大悲心故,于一切众生乃至怨雠,同意爱念。是大悲果报利益之具,都无所惜,于内外所有,尽与众生。

此中说不惜因缘,所谓「一切处、一切种、一切法不可得故」。

若行者初入佛法,用众生空,知诸法无我;今用法空,知诸法亦空。以此大悲心及诸法空二因缘故,能不惜内外所有,利益众生,不起难行想,苦行想,一心精进欢喜。如人为自身及为父母、妻子,勤身修业,不以为苦;若为他作,则无欢心。

苦行、难行,如后品「本生因缘,变化现受畜生形」中说。

一切诸法毕竟空、不可思议相故,一切法还而不转故,不名为转;但为破虚妄颠倒故,名为「转法轮」。

【经】

舍利弗语须菩提:「今欲令以生法得道?以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以生法得道。」

舍利弗言:「今须菩提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言:「我亦不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舍利弗言:「如须菩提所说,无知无得。」

须菩提言:「有知有得,不以二法。今以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世间名字故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第一实义中,无知无得,无须陀洹乃至无诸佛。

「须菩提!若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何以故?舍利弗!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舍利弗语须菩提:「不生法生?生法生?」

须菩提言:「我不欲令不生法生,亦不欲令生法生。」

舍利弗言:「何等不生法不欲令生?」

须菩提言:「色是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受、想、行、识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

舍利弗语须菩提:「生生?不生生?」

须菩提言:「非生生,亦非不生生,何以故?舍利弗!生、不生,是二法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以是因缘故,非生生,亦非不生生。」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须菩提乐说无生法及无生相。」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乐说无生法,亦乐说无生相,何以故?诸无生法及无生相,乐说及语言,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语须菩提:「汝乐说不生法,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何以故?舍利弗!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眼不生乃至意不生;地种不生,乃至识种不生;身行不生,口行不生,意行不生;檀波罗蜜不生,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乐说不生法,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论】

者言:尔时,舍利弗知须菩提乐说无难而问言:「若一切法无生相,此无生相云何证?用是生法得证?为用不生法得证?」

若用生法得证,生法虚诳,汝已种种因缘破,又不可以生法得脱生法。

若以无生法得证,无生未有法相,不可以证,云何得证?

须菩提二法皆不受,俱有过故,如先说。

舍利弗作是念:「佛经说二法摄一切法:若有为、若无为;生者有为,无生者无为。今须菩提离此二法,云何当说得道事?」作是念已,问须菩提:「无有得道事耶?」须菩提是大阿罗汉,行无诤三昧第一,但为菩萨故说是无生,「汝云何当作邪见,说无得道者!」是故言「有知有得」——「知」、「得」者即是得道果之别名。

须菩提恐违前语,故言:「不以二法故。但为世俗故说有须陀洹乃至佛。」何以故?一切诸法实无我相,今用我分别须陀洹乃至佛,是世俗法。

复次,未得法空故,言是善是不善、是有为是无为等;第一义中,无众生故,无须陀洹乃至佛;法空故,无须陀洹果,乃至佛道。圣人、圣法犹尚虚诳无定实,何况凡人六道业及果报!

问曰:

须菩提已种种因缘定说不生法,今舍利弗何以更问「不生法生,生法生」?

答曰:

须菩提上说得道因缘故,舍利弗得须菩提意,虽说不生法破一切法,为因缘故说,而心不着无生法,是故更问。

又以此法甚深,欲令听者了了得解,故更问。上问得道行法,今总问一切法云何生。用慧眼知一切法皆不生,今现见诸法生,是故问「云何生」。须菩提答:二事皆非。

若「生」生,生法已生,不应更生!

若「不生」生,生法未有故,不应生。

若谓生时「半生半不生」,是亦不生;若生分则已生竟,若未生分则无生。

是故须菩提不用是肉眼见,以不通达故,二法皆不受,但说:是生如幻、如梦,从虚诳法生,应离、应不取相。

舍利弗问:「何等法二俱不受?」

须菩提以世谛故,说:「色乃至一切种智毕竟不生,自然空相,不欲令实中有生。」若世谛虚诳可有生,生如幻化。

此中说不生因缘,所谓「不合、不散」。

有人言:生与法异,谓:生是常,所可生法无常;是故更问。答者以生、法不异,若说生法,已说生相。

生、不生,如上说。

舍利弗闻须菩提所说,知须菩提心爱乐无生法故,语须菩提:「汝实爱乐说无生法!」

须菩提即受其问,心亦无愧。何以故?是论议不可破,无有过罪。何以知之?须菩提自说:「无法可合,无法可散,无色、无形、空,一相,所谓无相。」空相尚不受,何况余相?

舍利弗重赞:「汝乐说无生法及语言皆无生,是实清净!」若当乐说及语言非无生,但说外物无生者,则非清净。

须菩提即复受其赞,答舍利弗:「非但乐说语言是无生,色乃至一切种智,亦无所生。」

【经】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须菩提于说法人中,应最在上!何以故?须菩提随所问皆能答。」

须菩提言:「诸法无所依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云何诸法无所依?」

须菩提言:

「色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受、想、行、识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眼、耳、鼻、舌、身意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色性常空,乃至法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檀波罗蜜性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内空性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舍利弗!四念处性常空,乃至一切种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依,性常空故。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净色、受、想、行、识,乃至应净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行六波罗蜜时净菩萨道?」

须菩提言:「有世间檀波罗蜜,有出世间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世间、有出世间。」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世间檀波罗蜜?云何出世间檀波罗蜜?」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作施主,能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人,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卧具、床榻,房舍、香华、璎珞、医药、种种所须资生之物,若妻子、国土,头目、手足、支节,内、外之物,尽以给施。施时作是念:『我与、彼取,我不悭贪,我为施主,我能舍一切,我随佛教施,我行檀波罗蜜。』作是施已,用得法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言:『是布施因缘,令众生得今世乐,后当令得入涅槃。』是人布施有三碍。何等三?我相、他相、施相;着是三相布施,是名世间檀波罗蜜?何因缘故名世间?于世间中不动不出,是名世间檀波罗蜜。

「云何名出世间檀波罗蜜?所谓三分清净。何等三?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我不可得,不见受者,施物不可得,亦不望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檀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施与一切众生,众生亦不可得;以此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不见微细法相。舍利弗!是名出世间檀波罗蜜。

「何以故名为出世间?于世间中能动、能出,是故名出世间檀波罗蜜。

「尸罗波罗蜜有所依,是为世间尸罗波罗蜜;无所依,是为出世间尸罗波罗蜜。余如檀波罗蜜说。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所依是名世间,无所依是名出世间。余亦如檀中说。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净菩萨道。」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须菩提言:「四念处是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乃至八圣道分;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论】

问曰:

五百阿罗汉,佛各说其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摩诃迦叶行头陀中第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第一,摩诃迦旃延分别修多罗第一,富楼那说法人中第一。今舍利弗何以故赞须菩提于说法人中应最第一?

答曰:

佛以佛眼观一切众生利根、钝根,筹量一切法总相、别相,随其所得法,各记第一,无错!

富楼那于四众中,用十二部经、种种法门、种种因缘譬喻说法,能利益众生第一。

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胜富楼那。譬如巧师多有所能,所能多故,普不精悉;如有人偏能一事,则必尽其美。富楼那虽多能,不如须菩提常乐行空故,能巧说空,是故舍利弗闻须菩提巧说空义,便赞言:「汝于说法人中应作第一!」舍利弗见须菩提随所问皆能答,如风行空中,无所罣碍。

尔时,须菩提不谦不受。何以故?安立平实,好人相故。好人相者,不自赞、不自毁,于他亦不赞、不毁。若自赞身,非大人相,不为人所赞而便自美;若自毁,是姣输人。若毁他,是谗贼人;若赞他,是谄媚人。须菩提说无生法故,舍利弗虽赞而非谄。

须菩提以舍利弗实赞故不谦,又以断法爱故心不高,亦不爱着,但答无碍无障因缘:所谓一切法无所依止,无所依止故无障无碍。无所依止义,如先说。

此中须菩提自说:「内法空故,色不依止内;外法空故,色不依止外;中间无所有故,色不依止中间。」如色,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菩萨知一切三界无常空故,不中依止,尔时烦恼折,能净菩萨道。是故须菩提说:「菩萨行六波罗蜜,应净色乃至一切种智。」

问曰:

净色乃至净一切种智,即是净菩萨道,何以故更问?

答曰:

菩萨能令色毕竟空,是名清净,是事深妙,不可顿得。

是故舍利弗问:「新学菩萨云何修是初方便道?」

须菩提答:「若菩萨能行二种波罗蜜,六波罗蜜是初开菩萨道;能用无所得空,行三十七品,是开佛道。」

「净」者名为开;如去道中荆棘,名为开道。

何等是二种波罗蜜?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

世间者,须菩提自说义,所谓须食与食等。是义,如初品中说。若施时有所依止,譬如老病人依恃他力,能行能立。施者离实智慧,心力薄少故依止。依止者,己身、财物、受者,是法中取相心着,生憍慢等诸烦恼,是名世间,不动、不出。

「动」者,柔顺忍;「出」者,无生法忍。声闻法中,「动」者学人,「出」者,无学。

余者,五波罗蜜亦如是。

是名初开菩萨道。

问曰:

菩萨道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更问?

答曰:

菩萨时有道,佛已到不须道,是道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道。菩萨行是道故,名菩萨道。

此中佛说:远道,所谓六波罗蜜菩萨道也;近道,所谓三十七品菩提道也。

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等杂,故远;三十七品但有禅定、智慧,故近。六波罗蜜有世间、出世间,杂,故远;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乃至大慈大悲,毕竟清净,故近。

复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者,从初发意乃至金刚三昧,其中为菩提,菩萨行,皆是菩提道。

【经】

尔时,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何等波罗蜜力?」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力。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诸善法:若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

「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受一切诸善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

「舍利弗!过去诸佛行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行般若波罗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今现在十方诸国界中诸佛,亦行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时不疑不难,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菩萨道者,救一切众生故,心不舍一切众生,以无所得故。是菩萨常应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

舍利弗复问:「欲使菩萨摩诃萨常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若菩萨摩诃萨常不离大悲念,令一切众生皆当作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一切众生亦不离诸念故。」

须菩提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欲难我而成我义。何以故?众生无故念亦无,众生性无故念亦性无,众生法无故念亦法无,众生离故念亦离,众生空故念亦空,众生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舍利弗!色无故念亦无,色性无故念亦性无,色法无故念亦法无,色离故念亦离,色空故念亦空,色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乃至意,色乃至法,地种乃至识种,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智,一切种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故,念亦无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是道,我欲使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其有说者,亦当如是说。如汝所说般若波罗蜜,皆是承佛意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应当如汝所说学!」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尔时,佛微笑,须菩提白佛言:「何因何缘故微笑?」

佛告须菩提:「如我于此世界说般若波罗蜜,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亦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说是般若波罗蜜。」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十二那由他诸天人得无生法忍。十方诸佛说是般若波罗蜜时,无量阿僧祇众生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

者言:舍利弗作是念:「须菩提所说,分别六波罗蜜世间、出世间,及菩提道,大利益众生故」,欢喜赞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善之至也。

问:「是何波罗蜜力?」

须菩提作是思惟:「一切心数法中,除智慧,无能如是分别断疑开道。诸波罗蜜中,离般若波罗蜜,自体不能成就,何况能分别开道!」如是思惟已,答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力。」

如先说:诸法中无我、无知者、无见者;今以此证知是般若波罗蜜力,非佛力,非须菩提力。何以故?须菩提说因缘,所谓「般若波罗蜜,离断常、有无二边等故,能生一切善法,所谓三乘法定相,坚牢不坏相。又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故,能受一切善法,如大海能受众川万流。」

「三乘善法」者,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十方三世诸佛行般若波罗蜜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行余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最尊大,有分别通达力。譬如和合下药,巴豆最有力;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虽与余波罗蜜合,而破诸烦恼拔邪见舍戏论,般若波罗蜜力最胜。以是故,说「皆是般若波罗蜜力」。

问曰:

种种赞此般若波罗蜜微妙甚深,谁能随顺应般若波罗蜜行?

答曰:

有菩萨无量世集诸福德利根,诸烦恼折薄;虽未到阿鞞跋致地,闻般若波罗蜜,即时信受深入。通达如是相者,则能行般若波罗蜜道,所谓救度一切众生,令离世间忧恼;大悲心故,不离一切众生。菩萨常不应离大悲及毕竟空念,毕竟空破世间诸烦恼,示涅槃;而大悲引之令还入善法中,以利益众生。

尔时,舍利弗难须菩提:「若菩萨不离是大悲念及毕竟空念者,一切众生皆当作菩萨!何以故?是毕竟空无相无所分别,不应菩萨有而众生无!若有,一切众生应共有;若无,菩萨亦应无。」

须菩提答:「汝欲难我而助成我义。何以故?诸法相毕竟空故,众生亦空;众生空故,毕竟空念亦空;若诸法毕竟空,何有众生实空,而难我言:『众生不离是念,皆当为菩萨』!」是故说:「众生无所有故,毕竟空念亦无所有;众生无性,众生离,众生空,众生不可知,毕竟空念亦毕竟空。」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

问曰:

此中念,是不离大悲念,何以说「不离毕竟空念」?

答曰:

菩萨不离是念,心不舍众生,用无所得故。无所得空,毕竟空,名异而义一。不可得空在初,毕竟空在后,以毕竟空大故,生悲亦大。大悲,如《阿差末经》中说,有三种悲:众生缘,法缘,无缘。无缘悲从毕竟空生,以是解舍利弗所难。

佛证其说故,赞言:「善哉!若欲解说般若波罗蜜者,当如汝所说。」

尔时,众中天、人、菩萨作是念:「般若波罗蜜甚深,三世诸佛皆从中生;须菩提小乘人,云何佛赞:『欲说般若波罗蜜,当如汝所说』?」是故次言:「须菩提所说,皆承佛意。」正使弥勒等诸菩萨、梵天王等不承佛意,尚不能得问,何况须菩提在佛前自恣乐说!「诸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亦当如汝所说学!」

「说是品时,三千大千世界地六种振动」者,是时会中多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当作佛。佛是天地大主,地神欢喜:「我主今生!」故使地大动。

复次,人心信深般若波罗蜜者,难得希有故,是人以福德因缘,感大风以动水,水动故地动。

复次,地下大龙王欲来听般若波罗蜜,从水出故水动,水动故地动。

复次,佛神力故令地动,般若波罗蜜难见难知,欲引导众人令益信乐故。

余地动因缘,如先说。

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我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亦说是般若波罗蜜。十二那由陀天人得阿鞞跋致地,入法位,是故地动。又十方世界众生等,亦发无上道意,是故地动。」

尔时,诸天亦有散种种莲华及种种杂香、天衣、天盖,千万种天妓乐,诸龙王等从四大海水中涌出,及诸夜叉、罗刹等皆生慈心,合手赞佛。

又佛笑时,无量光明遍覆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有尔所等希有事。

取要言之,地动皆由说诸法实相,所谓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三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涅槃论

涅槃论一卷 婆薮槃豆作 沙门达磨菩提译  顶礼净觉海...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卷第一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 大乘论师婆薮槃豆释 后魏北天...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

诫初心学人文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

【注音版】佛说无垢贤女经

佛说无垢贤女经...

阿难七梦经

阿难七梦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阿难在舍卫国,有...

【注音版】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第一义法胜经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夫爱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 后汉安息三...

【注音版】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决不会走错路的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

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别是他弟弟的突...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

《涅槃经》云: 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

不应放过每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让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

太虚法师要建设的人间佛教极力排除后代佛教宗派法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