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昌臻法师法语

昌臻法师  2011/04/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的环境。

○ 人生的意义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

○ 要改变命运,并不是依靠别人,也不是求菩萨,而是依靠自己。佛菩萨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就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待人接物;不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而只是求佛菩萨保佑,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什么是善?利人是善。什么是恶?利己就是恶,损人利己更是大恶。害人是人己俱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

○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

○ 处处执着我,事事陷入人我是非之中,搞来搞去,就跟社会上争名夺利一样,那是造罪业,种恶因。

○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利人就是善,利己就是恶,害人更是大恶,害人等于害己。

○ 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舍,我们种种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 如果我们不懂得因果,就不算真正明白佛法;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 佛法不是单从语言文字上学得到的,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才有受用。否则,纵然博览佛经,妙语惊人,但缺乏修持方面的历缘磨炼,是经不起八风考验的。

○ 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 以无我之伟大精神(就是大智慧),做种种之利生事业(就是大慈悲)。

○ 只要我们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有了菩提大愿这个动力,一切都能成就,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 我们凡夫之所以在六道轮回里,总是出来不了,根本原因就在我执、我见破除不了。我们能够念念想一切众生,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众生,我执、我见就会逐步减少,这是破我执、我相绝妙的、有效的方法。

○ 菩提心是在破我执、我见的基础上发起来的,一切为了众生,这个力量非常之大。只要我们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有了菩提大愿这个动力,一切都能成就,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得力,不相应,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动力就不够。我们的心必须跟菩提大愿相合,跟弥陀四十八愿相应,今生就能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

○ 念佛必须念心,把损人利己的心转变为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落实到行动上,修菩萨道,行菩萨行。这样,不管是多生累劫的“宿业”或是“现业”,都可以依仗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把业障消灭干净。

○ 我执产生烦恼障,法执产生所知障。我们学佛,必须破除这“二障”。大愿方能生大力,发了菩提心,就有修因证果的强大推动力,促使愿力超过业力,扩大心量,逐步做到念念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自自然然,烦恼就不断减少;我执就渐渐淡化;法执也就容易破除了。

○ 如果我们在做利益众生事情的时候,却在追求个人的名闻利养,必然是烦恼重重。

○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了十方一切诸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求健康长寿,自会健康长寿;不求消灾免难,自然灾难远离。

○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一门深入,必须专修,不能杂修,杂是错误的,认为法门要多修些才保险,那是凡夫的看法。

○ 修行,也可以说修正我们的三业,关键是修心,就是要消除妄想执着,所以修行应该修到起心动念处。赶快要把这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你会转,这就是修行,这是真正的修行。

○ 念佛念心,是去掉妄心,能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做一切事,待人接物,口头上不念佛,也是在念佛,因为达到了念佛的目的。当然,这不是叫我们不念佛了,而是讲进一步明白念佛必须念心。

○ 念佛就是要改烦恼习气、改毛病,把清净心念出来就是唤醒,应用到一言一行上,应用到起心动念处。才能了生脱死呀!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说明我们没有放下,这就是障碍。

○ 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烦恼习气。这从那里下手呢?从知过改过下手,这就是修行。

○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了才能够改,改过就是修行。如果你一天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天就没有修行。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的事,能够及时地修正过来,这就是功夫。

○ 学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要消除我们的妄想执着,修心的要务就是折服现行烦恼。我们能用这一句佛号伏得住烦恼习气,你的言论、行动就不会造业了,念佛功夫就能成片,你当下就得到大受用,将来临命终时,就能安详往生。

○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持名念佛,将这一句佛号作为净化剂,将我们这个千头万绪、杂念丛生的心逐渐净化,只要掌握好“心念耳闻”这个方法,一直念下去,念到妄念消除,清净心显露,你就成功了,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方法。

○ 首先明确念佛的目的是要了脱生死,而不是其他。至于平素大家所关心的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这些只是念佛的副产品,会不求自得。这样,目的明确,才能发得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和自度度人的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是平时的功夫,也是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的主要条件。反之,如果平时念佛的目的只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当然不能往生。

○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他逢凶化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圣严法师《智慧的花串》

1.心大量大,容人成人者必能成己。 2.也许那些微...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

昌臻法师《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

【佛教词典】文字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

【佛教词典】罗湖野录

(书名)四卷,宋译晓莹撰。晓莹倦游,归憩罗湖,后追...

【佛学漫画】持安忍

持安忍...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

如何处理争执不下的状况

与人相处发生问题时,可以当成是对我们智慧的一种考验...

星云大师《特殊的教育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们这一次夏季佛...

星云大师《关于管理的问题》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护法信徒,大家晚安!阿弥陀...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