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传喜法师《金光明最胜王经》一二卷大意

传喜法师  2011/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金光明最胜王经》,我们读了两卷,前面这两卷的大意你们有没有读懂?为什么这部经称为经中之王呢?因为一开始,佛就讲如来寿量,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成道,连一百岁也没有到就示现涅槃;然后妙幢菩萨就问诸佛菩萨往劫修行,他成就的是什么?寿命长远。在因地里怎样得长寿呢?一是戒杀放生,就是不伤害其他的寿命,所以自己的寿命就会长 ;二是施众生食物,当别人肚子饿的时候能给他吃的东西,这两种因都会得到长寿的果报。

有人想佛陀为什么寿命这么短呢?难道他在往劫修行时上面讲的这两个行为做得不圆满吗?有一位大菩萨说不要这样想了,天上的大梵天、帝释天,以及一切菩萨、圣众都不敢这么想,为什么?因为佛不仅表现在肉躯之身,其实佛的肉躯之身是应众生而显现的,并不是佛本体的。

佛的本体是能显的本体,能显的本体是无量无边的,你拿一个毫毛去沾大海水,你说能沾多少滴大海水?如果你就是有本事测出这个数量来的话,你也没有办法测出佛的寿命;如果你能把这个世界粉碎成尘埃一样大小,并且能够知道这尘埃的数量的话,你还是没办法测度佛的寿量是多少。

如果又有一个人来求问:佛啊,佛啊,您涅槃之后,我能不能来求您的舍利子呢?乃至是介子许,小小的一颗舍利也可以,让我来供养吧!结果佛说我没有舍利,并且讲了很多没有舍利的原因。

奇怪不奇怪啊?为什么佛说没有舍利啊?佛说,我的身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哪里有舍利?我的身体无来无去,哪里有舍利?我的身体从来就不灭,哪里有舍利?没有舍利的!为了众生的缘故,权将我的一些肉骨为方便众生而显现,给众生留一个纪念品,其实这不是我的真身,我的真身是没有舍利的。

所以,为什么我们供《妙法莲华经》就等于供舍利一样,读的时候嘴边舍利就会流出来,就有这样的功德,这是很奇特的。为什么佛这么说呢?哦,佛有三个身体:法身、应身和化身,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法报化。应身和化身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无常的,是应众生机的,并不是真的,真正的是法身。

因为是法身在起作用,应众生机,所以前面两种身都不异法身,是三无差别,不一不异,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所以你不能只认应身和化身,因为那个是无常的,佛的真正的身体是法身。然后佛又讲到众生为什么没有这三身,因为什么样的过错颠倒,所以众生不是法报化三身。众生也有三个身,那是业障的三个身,如果这三个身能够转迷成悟,那就成如来的三身。

再讲怎么样觉悟这个登地?登初地之后又怎么增长成为二地,怎么增长成为三地,一直到十地,如来地,你看这部经典可了不得啊!真正的究竟了义。有一位菩萨在家里做了一个梦,梦里见到一面金鼓,像太阳一样光明,看到一位菩萨两手拿着鼓槌“咚咚咚”地打起鼓,所有众生听闻鼓声之后,过去的罪障都震动,然后消除。这个金鼓代表什么?代表法身的光明。如果有菩萨来弘扬法身光明的时候众生就会消业障,所以印光大师说“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金光明的这个鼓就是法鼓,谁在弘扬佛的法身的时候,谁就在敲动着金鼓,这是可以灭业障的,超因果的,改定业的,否则众生怎么能靠法身的威德力来消业障呢?既然是凡夫,那就没有办法改了嘛!但不是的。

佛的光明一照,凡夫的一切相不实有,业也不实有,业非业,是名业,所以佛的光明智慧到的时候,众生机缘成熟了就能改变,转凡成圣,能够戒恶向善,能够转罪为福。这靠什么?就是靠佛的力,靠佛法。我们因缘成熟了,觉悟了,听闻了,就会有这样的力量。

今天上午诵的这两卷经就有如是大的加持,所以我们诵经的人要好好地诵,没有机会诵的就拜,全身心投入地拜,会消很多很多业障的。这部经灭重罪,所以令世间吉祥,光明来了之后世间的黑暗破除了,罪业也消除了。读到后来你就知道,佛陀为了众生,不要说法,连生命都布施出来了,菩萨说佛陀连自己的生命都布施,更何况是施食。

这部经典最后讲到,一个是放生时流水长者的故事,还有一个是舍身饲虎的故事,读到这里我希望大家带点餐巾纸,因为会忍不住流泪的,尤其是做妈妈的会体验到,如果你的儿子把自己的身体去喂老虎吃的话,鲜血流淌着,头发、衣服散乱在地上,这时你心里是多难过啊!

这位妈妈就做恶梦,惊恐地醒过来到处找儿子,这些描写使我们每次读到这儿都会流泪,释迦佛陀为了我们舍身饲虎,这还只是一个例子,佛陀在无量劫修行时所发生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所以这部经典非常精彩,被尊为经中之王。

今天大家供斋,简单地说两句,感谢大家维持我们修行人的这些资具,特别是饮食、医药、衣服等资具,感恩大家。你们是我们的檀越,也叫施主,也是功德主。我们出家人是你们的福田僧,我们相互是功德和福田的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传喜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道德仁义,本来是我们自...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传喜法师简介与出家因缘

传喜法师简介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

念往生咒回向给被杀的众生有用吗

问: 顶礼师父!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父母是北方农村...

念佛消业咫尺西天

佛说极乐世界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祖师在灵隐寺的...

吃些亏还要带三分呆

出家要吃些亏,又要带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从何...

【佛教词典】宝天比丘

宝天,梵名 Ratnadeva,音译勒那提婆。为佛陀弟子之一...

【佛教词典】十施

为菩萨所修习之十种施舍行。即:(一)修习施法,又作分...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天台六即佛义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

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玄奘法师西行故事四则

一、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苦命女念佛往生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陆丰市甲子镇的一个贫寒小家庭,苦命女孩名...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