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恶业

大安法师  2012/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减少很多造恶业的心理;他贪求无厌,就没有办法减少。那为什么他贪求无厌,永远不会有厌足的时候?贪心就像一个万丈的深渊,你填不满它。他作为贪官,贪了一百万他还不满足,要贪一千万,甚至几个亿;几个亿还不满足,可能几十个亿。不仅对自己的儿子这一辈想到了,孙子、曾孙子他都想到了。就是这个“贪求无厌”驱使。所以最终的结果他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哪?他到了贪得无厌的这个程度,他就不信因果,他“不信修善”能得善果,只知道“我只要有机会,我就贪”。实际上这种贪就是癌细胞。不信这种善因善果,所以他造作恶业就比高山还高——“犯恶山积”。

到他生命终结的时候,他所贪来的一切一分钱都不带走。有很多贪来的东西——实际上他一死,家里都起了内讧,或者家亲眷属分配不均,甚至去打官司,甚至还会导致亲戚反目、仇杀事件——他所贪的东西都消散了。然而他由贪这些东西所造作的恶业——这个恶业导致的这种苦报,就聚集在他身上了,他就必然被这个恶业牵引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到了三恶道里去,他就遭受三恶道的苦刑。于是这个贪求无厌——造恶的结果,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然而造恶所得到的这些财富,徒然地为别人所占有了。这可不是一生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吗?这才叫愚痴。

一生都为这个财富——贪求,去过了一辈子,没有一刻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明德——佛性,去思维,去修行过一分钟。所以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就没有一点善行可以依靠。你有一点善行,也可能不会坠的——三恶道——那么深。“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没有一点善德能够把他停留在善道里面,直接下三恶道。所以死亡之后堕三恶趣,在三恶道里面永劫以来遭受痛苦。地狱的罪受完了,就到饿鬼道;饿鬼道(罪)受完了,就到畜生道;畜生道把债务还完了,辗转地才得人身;得人身,由于是从三恶道里面过来的,他肯定在人道里面是非常下贱的——地位低下,非常愚痴,没有智慧,非常弊陋。所以他就生活都不能自立,到处受人欺骗,身体怯弱。

自己也会带着三恶道的习气造恶,造恶又使他的身心更闭塞,他的行为更是跟人道的行为相违背,就更让人讨厌,然后国法就会惩处他——因为他危害了他人的安全,那当然只有到牢狱里面去了。如果他从牢狱出来,又非常猛利地去报复,那就是提前结束生命,又到地狱里面去。最近看一些报道,那些从牢狱里面出来的人,再重新犯罪,你看他犯罪的情节那真是太恶劣了!他整个犯罪的情节——制造的那个东西,那真的是人道的东西都没有。那想都想不出来,太残忍了!所以他只是形态上像一个人的样子,他内心的观念、他的行为,完全都是畜生的行为——残忍的行为!这就是他导致“贫穷乞人”的一个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一双筷子,断送了江山

话说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并无荒淫之象,大家都认为他...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

对治我们诳诈之心

诳是以不实的言词来欺诳他人,以方便造作种种的事情,...

【推荐】看破我们迷恋的色相

总说色相 色相万千,如梦幻泡影,总叫人神魂颠倒,痴迷...

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泛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了一切

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实相德能,凝聚在...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佛教词典】道允

(798~868)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师子山派之祖。...

【佛教词典】立量

(术语)立宗因喻三支之比量立也。单曰量。...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怪兽的传说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

治疗面貌变丑的毛病

有一位雕刻家,小时候是个很好看的人,他一天天长大了...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

蝉声唧唧穿梭在蓊蓊郁郁的只树给孤独园中,传递着解夏...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