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大安法师  2014/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度来看,出家、在家修行就从净土法门这一点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往生这一点,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信、愿、行。只要你具足信、愿、持名,都能蒙弥陀愿力加持,阿弥陀佛是大平等心,可不会区别你是不是出家、在家,都能够平等摄受。

但是从所承担的责任来看,那是不一样的。出家人建立僧团,是要住持法道,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继承如来的家业,所以对出家人有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所有的出家人,要自觉地承担,一定要有持戒意识,一定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个出家比丘是四众弟子的领导阶层——领众修行,我们一定要称职。这个续佛慧命、讲经说法,一定要在智慧、道德方面真正能够说得出来。

在自己的道德方面,让信众能够心悦诚服,能够佩服。这样我们以一种平等的心、谦卑的心去做,自己修行的力量一定要加大,要比居士修得更好。所以责任不同。在家居士就是叫外护,要护持三宝,护持正法的道场,对一些修道人提供四事供养,对承办利益众生的法会,都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好种种的准备工作。所以出家僧团的内护和居士的外护,共同推进佛法的这个发展——这是四众弟子共同的事业。

那么出家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刚才讲由于出家僧团的责任重大,所以对他的素质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在古代出家是很不容易的,他要经过考试的,经过考试再给一个度牒:度牒制度——在清代以前都是这个样子的。从明代这个朱元璋以后——他由于原来是出过家的,因慈悲心,从他那里就开始废除了度牒制度,这样就使整个僧团的这个成分就不纯了——龙蛇混杂了。那么到了清代或者清代后期,这个僧团里面进入了很多素质很差的、没有信仰的、赖佛偷生的这些人。所以它对整个佛教形象,对僧团住持法道的力量感大为削弱。

那么在这个末法时候,无论怎么样,佛教的住持还是要靠僧团。那靠僧团,僧团里面的每个成员是要有要求的,用印祖话来说,他提出两点。你一个出家人,首先要发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你菩提心要发得出来,不是说:“哎呀,我在社会上很难混了,下岗了没有一份工作啊,据说出家赶点经忏还能赚点钱啦,干脆我也出家吧。”等出家赚了一笔钱,他又还俗了,这些都是败坏佛教。

然后第二,就是要有过人的天赋。你要住持法道得要有智慧,得深入经藏,对佛经要有理解。如果你一翻开佛经,这个断句都不知道断在什么地方,讲什么一问三不知,你就很难做到弘法利生了。过人的天赋,就是他的记忆力强,理解力强,不仅要闻一知二,不仅要举一反三,而且要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样快速进入佛法,然后进入弘法的前沿,能够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讲得地涌金莲,天花乱坠。古人都有这个水平,我们没有办法达到。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素养,然后又有菩提心驱使,他就可能能做一点弘法利生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一定要有对佛教深刻的、坚固的信心。现在这个末法时代,出家不容易,整个社会都被这种市场所污染,社会的东西必然会影响寺院。如果他的信心不是很坚定,对佛菩萨的存在,对极乐世界的存在都半信半疑,甚至整个的都不知道,不了解,不去念佛。那好了,他不去念佛,不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以这个作为自利化他的通途正门的话,心没有放在道上一定烦恼现前,烦恼现前他一定会破戒,一破戒他自身的道德没有,他整个的形象也没有,这就是佛教目前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万一烦恼重,信心达不到那个程度,也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居尘学道也很好。万一撞进了僧团,自己烦恼降服不了,那也可以还俗。千万不要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去做破戒的行为,那可是地狱的种子,因果非常重大。这些都是我们要加以警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佛陀的姨母出家记

当佛陀回到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瞿昙弥(即佛陀姨母,...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推荐】出家沙弥净人须知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

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

问: 能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吗?这一点...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念佛法门,他力易行,横超生死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

【佛教词典】垂语

(术语)垂示之语也。禅门宗匠上堂提撕学人,曰垂示。...

【佛教词典】自恣因诤事增法

亦名:诤事增自恣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诤事增自恣...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