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圣严法师  2015/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几十年的肉体生命之后,还有历史的生命,但是仅有少数的人能够留名青史。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场,我们除了有肉体和历史的生命,还有永恒的、无限的、超越于时空的智慧的生命,我们称它为法身慧命。

当母亲生下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矿石,要不断地琢磨,才能成为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因此父母生下我们之后,必须经过一再地学习及锻炼,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产生智慧。

越慈悲越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能为自己及他人解决困难,否则,这个人一定生活得没有意义,既为自己带来痛苦,也为他人制造麻烦。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特别聪明,这并不意谓有智慧。事实上,聪明的人也可能是烦恼心很重的人;如果聪明而烦恼很少,乃至没有烦恼,那才是清净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培养的,而佛的智慧便是从慈悲心产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烦恼也就越少。所谓「慈悲」,就是多为他人设想,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相对地,困扰自己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来帮助他人?一定要通过观念和方法的,如果仅仅用财物,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必须要从心理的、观念的、方法的,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样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所以,慈悲和智能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现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内心世界经常能保持平静、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环境的情况所困扰,同时能关怀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让自己深入众生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慈悲心的表现。

曾有一对医生夫妇来看我,这位医生太太总是在我面前赞叹她先生、体谅她先生,而她的先生也非常疼爱她、照顾她。他们彼此谅解、相互赞叹,真是一对知音、知心、知己的伴侣,他们互相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

一般人所谓的爱,是占有、是征服,希望对方谅解自己,要求对方属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不想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强迫别人来接受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不同的立场或身分,会有不同的体验表现,能够使自己不产生矛盾、冲突、不愉快,这叫作智慧。

当人人在恭维你时,你是否骄傲自满、觉得很了不起?倒霉的时候,大家都离开你、不睬你,把你当瘟神来看,你是否觉得很寂寞、很窝囊,并且怀恨这些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得意时不会发狂,倒霉时更无需自卑。有智慧的人,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立场、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是坦荡荡的,都是自在的,无牵、无挂、无碍的。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譬如说,做父母的如果能进入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懂得孝顺、感恩;否则,只是要他来体谅你、接受你,或强迫他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两代间的代沟将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为人子女的也并不是只要买些衣物食品给父母,就叫孝顺,而是要进入老人家的内心世界,随时体验、体谅、体察他们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推荐】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

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

释迦牟尼佛在忉利会上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自己要灭度了...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唯佛与佛能究竟明了

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出去旅游、爬山或者什么,走着走...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

圣严法师《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我...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

【佛教词典】忆念

(术语)记忆不忘也。华严大疏钞三十四上曰:摄法在心...

【佛教词典】有执受

(术语)如属于吾身分之四大,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

圆因法师《防癌手册》

防癌手册序 我得到了癌症,该怎么办? 我周遭的亲友很...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

钝功熏修老实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该怎样去修学净土一法...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天竺十二祖马鸣菩萨

今天要讲的这位祖师是西元一世纪时期的中天竺国人,人...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