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2015/04/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

这个世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消费渠道,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在热情地召唤着我们,媒体上触目可及的广告,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参考。

但我们要知道,改善物质生活,并不是花钱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使财富发挥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为人敬重的却不多。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例子。

1、不合理的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

一类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吝啬鬼,他们珍爱金钱超过生命。

另一种极端,就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还有一些人,虚荣心非常强,总是花钱做表面文章。

即使拥有再多,依然舍不得以财富去帮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会,也舍不得给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享用。

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描述,如巴尔扎克塑造的老葛朗台,及《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直到生死关头,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一生守护的钱财。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只是财富忠实的保管者而已,当他们撒手西归之时,这些钱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一点利益。

所以说,“身死留财,智者不为。”这种以积攒钱财、守护钱财为乐的方式,是非常愚蠢的,当钱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金属和纸片。

另一种极端,就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尤其是沿海城市,很多人骤然暴富,却没有承受这份财富的健康心态,于是乎得意忘形,以一味挥霍来炫耀所谓的成功,沉溺于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之中。他们将人生当作一场及时行乐的游戏,觉得财富只有自己吃掉、花掉才真正属于自己,只顾自己拼命享用,却不愿为他人付出分毫。

这样的行为,同样为社会所不齿,因为他们只是在无端地浪费财富,也是在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福报。

还有一些人,虚荣心非常强,总是花钱做表面文章。 即使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要添置高档的用品,追逐时尚的潮流,为此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这也是错误的生活观念使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名牌就是身份的体现,高档就是价值的尺度。

人的基本生存所需无多,我们需要饮食维持生命,可能吃多少?我们需要衣服抵御寒冷,可又能穿多少?但我们为什么在衣食无忧之后还不能满足?因为很多需要已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社会使我们产生的需要。我们吃饭,有时是为了吃给别人看,有时又是为了应酬需要而吃;穿衣也是同样,有时是为了炫耀,有时是为了工作交际而穿。所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已经演变为用来攀比的道具。

还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到盲目的地步,不惜孤注一掷,将所有家产用来作风险投资。

他们不仅希望财富来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更希望财富来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而在这样一夜致富的渴望中,人们很容易丧失正确的判断能力,或是受骗上当,或是投资失策,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悲惨结局。

2、合理分配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

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 财富应分作四份。

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

第二分,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分,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分,用于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地积蓄财富,也未必就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

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被富贵逼落三途

朱元介,名之蕃,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官职做到礼...

女童勇伏大蛇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例如从前在一个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如何看破美女的诱惑

可以先用不净观作心理锻炼,观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欲的人...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佛教词典】迦罗迦树

(植物)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迦罗迦树,此云黑果,形似...

【佛教词典】三善根

【三善根】 指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即:一、 无贪...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

乾闼婆作乐赞佛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