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大安法师  2013/04/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非礼勿言来保存自己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生的事

情,你都要去做,这就是儒家以仁道为自任的一种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众善奉行的一种宏毅精神。这是印祖常常说的四句话,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规范。

然后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这些话都很白,但是很有真理。实际上就很难做的到,但做到了就了不起。你要存好心,不要存坏心,存好心就是时时刻刻利益众生的心。舍已利人的心,奉献自己的心,只要众生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心。看到众生受苦自己不忍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慈让之心,羞恶之心,仁爱之心,这存好心。

说好话:你的话都是心里的状态,你要说众生喜欢的话,赞叹的话,利益他人的话,利益佛法的话。如果这些不能得利益的话,你就不要去说。行好事:你一切行为都是大家有正面评价,大家欢喜得利益的事你去做。那对这些你自己的力量能够做得到的,你就认认真真地去做。包括一些慈善事业,修桥铺路,济养贫困,这些你有能力你就做。如果你没有能力,自己吃饭也成问题,但你也要发这个善心。你就劝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做,你能够劝他去做,这个善事做成了也有你一份功德,有你一份口业劝善的功德在里面。或者你没有去劝,忽然看到有人在做一件善事,你就发欢喜心,出赞叹语,说你真了不起,你能做这个事情,真是大善人,真是功德无量,你去鼓励他,这也是你的善心,也是你的口业功德。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有一个叫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对治众生的嫉妒心。

众生往往是自己不想做,或者没能力做。但是看到别人做什么善事,他嫉妒了,他说风凉话了,甚至说攻击的语言了。人家做个善事,嘲讽,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又出什么风头啊!或者怎么怎么样的,把人家说得头都抬不起来,然后他就很高兴。最后——你看看,我做点善事人家都说我,我又什么出风头,甚至还怀疑我这钱是偷来的是抢来的,那算了吧!算了我不做了。这都是不好的行为,所以要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什么好处呢?就好像有一个人在卖香,尽管你没有参加这个卖香的交易,但你在旁边站着,你也沾了这个香的味道,所以你只要随喜,这个做事的过程有你一份福报在里面。这是无本得利的事情,众生却不去做,这就是愚痴。

所以反过来说,自己不能去做,见到他人做就生起嫉妒之心,这种嫉妒就是一个很恶的心。他有嫉妒心出来就会想方设法去障碍人家,不让人家去做。这种心就很奸诈,就很险恶,他的心量就小,心量小就叫小人。小人总是想方设法去阻碍人家做善事,散布流言蜚语。有很多人家想做点善事的人受到很多诽谤,都是这些出于嫉妒心的小人说出来的。那么我们在这个人生生活阅历当中,听到这些诽谤的话,不要轻信。在这个时代,本身大家都很难发起善心做善事,所以我们对一个善人,哪怕有一点善心发起来,要千方百计鼓励他往前走。而且我们要参与进去,共同来完成,这才是一个君子的心行。

如果是小人心行,绝对现生就会折福折寿。你障碍别人实际上反弹过来就是障碍自己,你诽谤别人最后真相大白,人家知道你说的是诽谤的话,人家都瞧不起你。以后你的话,人家根本就不相信。折了自己的福德,折了自己寿命,得不到好结果,这不是小人冤枉作小人吗?真的大善人要做大善事,得到诸佛菩萨护佑,得到龙天护法的护念,你想障碍也障碍不了的,他会克服障碍把事情做完。所以我们众生是容易有这种小人的嫉妒的心和行为的。所以印祖在这里要痛切的要告诫我们不要去犯。

那么一个念佛行一定要真实,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做假招子。假招子就是过招,他来玩虚的,弄假,弄虚作假。弄虚作假的目的是沽名钓誉,虚荣心很强,想得到一些虚名,甚至从中谋些利,那么这些都要切忌。一个念佛行人,最好做的善事不要让别人知道,积阴德,那么佛菩萨会知道,会给我们很好的报。你能够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也可以,正常状态。但是实际上你没有真实去做善事,你还说做了这个善事那个善事,去沽名钓誉。那这就是天地鬼神就很讨厌了,厌恶你了。这一厌恶,那这些佛菩萨是慈悲不会找你的麻烦。这些护法鬼神可是不答应了,他就要找你的麻烦了。所以有这个毛病的要很好地改正,如果没有的话也作为勉励,不要再犯。所以这就是把一个念佛行人的改恶修善,真诚心,把它点示出来。

这个时代的众生是容易虚假的,我们一下子没有注意这个念头的话,就容易弄虚作假,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这个玩虚的骗得了凡夫的眼睛,可是骗不了天地鬼神的眼睛。佛菩萨也是六通具足,也是骗不了的。所以真正合算的还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才是最好的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

【推荐】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佛像上面

看到有居士很高兴的说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药师佛像上面了...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推荐】所积之福已被自己折损

大家学佛的同时,都在做积累功德的事,为自己多修福报...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

为善勿贵人知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脱掉你脆弱的外套

一个女孩毫无理由的被老板炒了鱿鱼。中午的时候,她坐...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

【佛教词典】敦煌石室遗书

清代罗振玉等辑刊。包括尚书顾命、沙州志、西州志、五...

【佛教词典】亲近现观道

【亲近现观道】 p1386 杂集论九卷十四页云:亲近现观道...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还是在于你的心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

如何才能获得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指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减劫中人的福报越来越薄

随着减劫的次第,人的寿命越来越减。以这个作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