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大安法师  2013/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己净土虽然易往,但是秽土难离。

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家亲眷属,我们割舍不下他们,这种亲情的纽带联系,牵绊了我们往生净土的决心。但是割舍不下也必然要散的,世间相聚是偶然,是无常,散伙是必然,相聚那一天,就意味着散。生生世世我们不知有多少父母兄妹儿女,今天即便当面相见,你也绝不肯相认。如若惦念,不如救度他们,而想救度他们,首先要自己得救,往生西方净土。如果自己不肯信愿净土,则溺水之人救人,不做如是想。

其次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衣食并非自然生成,需劳作经营,这就导致我们会对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资生用具产生留恋。但是,佛陀教导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水、火、盗贼、官府、败家子,虽五家,却无一家是自己的。但是众生往往是对这样的身外之物割舍不下,不知对家人而言,各人各有各人福,他有福德,自然衣食无忧,他若缺乏德行,万贯家财也是非他所有,留也留不住。而对自己而言,往上净土,一切资生用具随念而化,但在慈母身边,何来衣食之忧?

这是众生贪恋世间,对临命终时这个五浊恶世主要存在的两种挂牵,导致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世情浓,则道意淡,这是此消彼长的规则。为什么佛陀说以苦为师?苦才能引发自己的厌离心,佛陀时代的声闻弟子年老,佛陀建议去住精舍,但是弟子说如果我去住那样舒适的地方,则道心必然消减,证道遥遥无期,佛陀赞叹,如弟子行持若此,则佛法不衰。我们被人侮辱,衣食堪忧,孤苦伶仃,才会决意一心净土。如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车有房,全家其乐融融,则被幻境所迷惑,贪恋世间种种,温水煮青蛙,虽慈母盼归,然浪子往生无期,这是往生净土之难。

净土往生之易,净土的修行是一个特别法门,是易行道。净土横超三界的胜益是任何一个法门无法比拟的。如虫拱竹节,其他法门要从竹子的根部一节一节往上爬,直到破梢而出。唯净土出离,是横穿竹节,不论罪业多重,但有净土信愿,必令众生当生出离火坑,少却了一节节突破的千难万险。殊胜之别,悉然显现。此谓净土往生之易一。

其二,不论众生罪业多重,但有信愿,悉能往生。亟待拯救的众生多数是属于罪业深重的,那些一闻千悟,根深道隆的根性,毕竟是少数。一定要救度金字塔的底层,这才是佛陀普度众生的理念。而平等普度,唯净土法门实现的最最彻底。我们虽然都是三途种性,但慈母航母巨轮,决定能承载再大的业石。

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唯精进得入。世间学一门技能,尚且要刻苦钻研,何况在这一生出离苦海轮回,更不可懈怠放逸。虽慈母阿弥陀佛慈悲,不设难关限制众生往生,但是我们绝不可把阿弥陀佛的慈悲,当做自己浪费生命,放逸懈怠的机巧。阿弥陀佛越慈悲,我们更应该报难报之佛恩,精进念佛,恳切求生净土,将来倒驾慈航,专弘净土,救度更多的苦海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

禅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

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我...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

【佛教词典】有为法有三分齐

【有为法有三分齐】 p055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

【佛教词典】迦罗迦龙

(异类)又云迦罗龙,迦梨迦龙。玄应音义三曰:迦梨迦...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 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

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