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2012/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

这九个字,就是: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净宗历代祖师大德,鉴于许多世人虽然努力念佛,但不得力,临终时不能往生,究其原因,皆平日念佛,有口无心,有以致之。于是,他们将前人念佛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结合起来,得出这九字真言,以便世人知所效法,在念佛时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这九字真言,是念佛法门的要诀,是修行念佛的心法。谁能依此要诀、心法去修,势将不难达致佛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境界。

所谓‘发乎心’,就是佛号要由心而发。

凡夫的心很多,有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即‘真心’和‘妄心’。

‘真心’又名真如、实相、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圆觉、法身、涅槃......等等,名相虽多,而体则一,它是属于本有的,真净妙明,永不变异,当我们的心绪宁静,无念而又无想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妄心’又名缘虑心,它是属于后天的,常起妄念,时生时灭,当我们的六根入了六尘,而起思虑和分别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

简单一点说,真心就是‘清净心’;妄心就是‘染污心’。

那么念佛应由什么心而发呢?当然要由清净无染的‘真心’而发,绝不能由染污的‘妄心’而发。偏偏世人都与此相反,多数是由‘妄心’而发,不是由‘真心’而发,于是乎念佛时,心潮汹涌,妄念纷飞,这就难免‘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了,越念离佛越远,永远也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须知,‘一心不乱’之一心,指的就是真心、清净心,念佛要‘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那才是一心;若是心中还渗杂著别的念头,那已不是一心,而是二心了。一心才是‘真心’,二心乃是‘妄心’呀!

因此,念佛时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要把充斥心中的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以使心境清净平静,保持于一,不生二念。

如果能够以清净之心来念清净之佛,自能与所念之佛,心心相应,感应道交,达致一念感应一念佛,念念感应念念佛之境,这样念佛,哪有不往生之理?

所谓‘出乎口’,就是声从口出。

从什么口而出呢?要从‘心口一致’之口而出。

许多人念佛,口里念佛,心在打妄想,心口不一致,这样念佛,叫做‘不老实念佛’,这样念佛,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必须心口一致,亦即口里念佛,心中想佛,这样念佛,才叫做‘老实念佛’。这样念佛,一句有一句的功德,一句有一句的实效,所谓‘功不唐捐’,你就不会白念了。记住:佛号由口而出时,必须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符合‘出乎口’的标准。

所谓‘入乎耳’,就是音从耳入。

音如何从耳而入呢?就是在念佛时,所念的佛号,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是无声的默念,只要注意听,一样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用心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任何纷乱的思潮都会立刻沉寂下来的。

在‘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之九字真言中,以‘入乎耳’三字为最重要,因为能否达致‘一心不乱’,此为关键。为了做好‘入乎耳’的功夫,念佛必须不缓不急,因为太慢了,人容易昏沉,太快了,又听不清楚,影响‘入乎耳’的功夫。

为了达致‘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必须时常审察自己:

发乎心时,心里是否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出乎口时,口里是否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入乎耳时,耳里是否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则妄念就会越来越少,乃至于无,‘三昧’自会忽尔现前,令你亲证‘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贵在‘一心不乱’,不在于多念快念也。而‘一心不乱’,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事者相也,即著相而修;理者性也,即称性不著相而修。修念佛法门,一般均由有相入于无相,先往生有相之‘凡圣同居土’,进而契入于无相之‘常寂光土’,只要到达‘凡圣同居土’,则‘常寂光土’指日可期矣,因为: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谁想在念佛方面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或想成为往生极乐的新科状元,就必须对此九字真言痛下功夫。即使障深慧浅,一时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至少也能‘工夫成片’,也就是当烦恼起时,念佛能把它压下去的工夫。

当代的净空上人告诉我们:‘一般行者所讲的“工夫成片”,就是《无量寿经》中之“一向专念”,念到工夫成片,到临终阿弥陀佛来接时,先有佛光照到行者,业障立时消灭,工夫自然加倍,达到了一心不乱。若是已经念到事一心,经佛光一照,即能达到理一心。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一心不乱,不必顾虑,只要老实念佛,一定成就。’

用现代的话来说,‘工夫成片’约相等于精神初度集中;‘事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中度集中;‘理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高度集中。《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思是说,谁能使精神高度集中,那么,明自心、见自性、开智慧、得神通,无事不可办矣!

于此要祝愿所有念佛人:把清净心念出来,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共同朝向念佛的最高境界迈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能够令我们离开魔障

念佛法门有佛力的加持,还能够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

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

衍慈法师佛学问答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

当善良遇到狡诈凶残 它们灭绝揭示人性黑暗

编者按: 蒙上马的眼睛推下悬崖,仅仅为了自己的影视作...

净心十要

总持戒律伏客尘,永断淫根去无明。 永消亿劫颠倒想,...

【佛教词典】继忠

(人名)宋四明尊者知礼之法孙。得法于四明弟子广智尚...

【佛教词典】四一切种清净

【四一切种清净】 p0459 瑜伽四十九卷十五页云:云何如...

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

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

四十八大愿——(第5愿)生者皆得宿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吾人之身体,不但今生关系密切,还会影响来世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星云大师《拥有全面的人生》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往往只能拥有一半,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