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憨山大师  2020/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自性,当验习气厚薄,切磋琢磨,于根本处着力。譬如磨镜,尘垢若除,光明自现。吾人日用工夫,最简最切,无过于此。

故曰:学道之要但治习,习尽而性自尽耳。以其自性本明,更无增益,唯在人欲障蔽,贪瞋痴爱而为种子,沈湎其中,故为所困。是知困非穷困之困,盖为恶习所困耳。

孔子曰:不为酒困。此特被困之一端,凡厥有生,所困非一。不为诸障困,便称大力量人。

故学道人,第一先具勇猛根骨,如一人与万人敌,大似李广单骑,出入虏庭。吾人果于声色货利物欲场中,单刀出入,足称雄猛丈夫。以此言学,但于不困处便见自性,非是离困之外,别求学知之功也。

所以禅家言立地成佛者,乃顿见自性而已,非是别有一佛可成。佛者觉也,即自己本有光明觉性。能见此性,立地便是圣人。

到此则不见有生学困知之异,始是尽性工夫。此性一尽,则以之事君为真忠,以之事亲为真孝,以之交友为真信,以之于夫妇为真和。施之于天下国家,凡有所作,一事一法,皆为不朽之功业。所谓功大名显者无他术,由夫真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至诚念佛莲已种

请看第十段:至诚念佛莲已种。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佛教词典】五方便念佛门

凡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门,尾题作五方便念佛...

【佛教词典】热时炎

(杂语)阳炎也。炎热时,远望旷野,则风尘映日光,生...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不必另择一所,家庭便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

梦参老和尚:坚定信念

我在纽约遇着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