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莲池大师  2020/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心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

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竹窗随笔

【演莲法师译文】

智慧分为二种:一种是世间智,另一种是出世间智。具有世间智的人,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偏重于才学的,譬如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技艺出众、谋略深远,以知识丰富,思虑周详而胜过普通的人。

另一种是注重品德修养的,能认清善恶、分别邪正,凡是符合道义的便勇往直前去做;若是违背道义的则坚决禁止。

在这二种世智中,如果仅具有才学而忽略了品德,那么这种智慧只能称为“狂智”,仗此狂智造业,势必堕落三途。既有才学又兼能注重品德修养,这种智慧才可以称为“正智”,以此正智断恶修善,必定报在人天。

为什么呢?凡注重品德修养而不炫耀才华的人称为君子;至于那些专爱卖弄才华,善于投机取巧,藐视品德修养的人即是小人。

出世间智也有二种:一种是善能分别如来所说的四谛、六度等种种法门,并依此正法而真实修行的人;一种是断尽无明烦恼,能够如实了知诸法实相,彻见自心本具佛性的人。在这二种中,仅得前一种,虽然也可以称为出世间智,但名为渐入;兼得后一种,即是出世间上上智了,名为顿超。

为什么呢?只要得到根本,自然不愁不具枝末;如果仅得枝末,却未必能得到根本。

现今有些人,稍微得到世间智的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真是荒谬愚昧到了极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

忘了关门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

观音圣号能解众生三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

【推荐】一片诚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如何战胜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

【佛教词典】袜

(杂语)又云袜子。释氏要览曰:钞云袜亦是衣,四分律...

【佛教词典】受牌

(仪式)立僧首座奉堂头之命或普说或入室,堂头先送牌...

家人寿尽的时候没有师父助念怎么办

问: 请法师开示,家人寿尽的时候,去寺庙办佛事和在家...

净土念佛什么时候成就呢

问: 净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现今成佛。请问净土...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三》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已经讲过了两次的佛教与生...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北周高僧静蔼大师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