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  2016/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答:过人法,它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宣说自己的果证;第二个,谈论感应神通。但是感应神通是真实存在的,果证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你自我膨胀,这个当然是一个严重的过失相。因为佛法是修无我,结果你修到最后把自己膨胀起来,说你是初果二果三果,那打乱整个众生学法的因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个就没有开缘,宣说自己的果证这没有开缘。但是感应神通这一块,我们说明一下。

当我们在努力地修理观跟事修的时候,比方你开始观照真如、观照空性,你不断地去忆念你本来清净,一方面你开始念佛持咒,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会产生一种逆向的力量,你自己看不到。我们正常的身心世界这个水流是叫顺生死流,一般人就是这样,一天过一天。当你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这个生死的流动还在转,但是你多了一个逆向的力量出来了,叫逆生死流,一种回到真如本性的力量。

这个时候就问题来了,真妄交攻,你是两个力量。圣人的心只有一种力量,因为他完全是随顺圣道,他只有一个力量;凡夫的心没有学佛,他也是一个力量,他完全随顺生死,这也是一种力量。但是学佛人他刚好处在矛盾当中,他介于生死凡夫跟圣人中间,他的妄想没有完全舍离,但是他根据佛陀的教法,要创造一种圣道的功德,结果真妄交攻,这个时候最复杂,这个心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相状。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出现这种正常的情况,怎么办呢?你经常看到光明,就是见闻觉知——眼睛见到;耳朵听到声音;觉——你感受到你的这个感触,有很特殊、很美妙的感触。这种情况,《楞严经》它提出的原则,我们可以浓缩成四个字,叫作“知而不执”,你要知道,但是你不能执取。

首先我们先谈“知”。你不能傻傻地什么都不知道,那就糟了!首先你要判断,这是功德相还是过失相。什么叫功德相呢?就是你这个现状出现以后,比方说你打坐,突然间听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你问别人,都没有人听到,打佛七就你一个人听到,这就是有点特殊的异相出来。

那么你先判断,当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是让你的心更寂静,还是变成躁动,这很重要,你先判断这个是盗贼还是宝藏,要先清楚。“善知功过”这是《楞严经》第一个判断。就是说,可能是你的修行把你过去的善根激发了,所以你听到这个音乐以后,你感觉更加的寂静,更加的安稳,这个是来帮助你的,帮助你修行的。可能是来自于你内心的善根,可能是来自于你过去生结的善知识——他现在成就圣道了,或者跟你有缘的佛菩萨冥冥中加持你了。所以这个东西一出现的时候,你是更加的寂静,佛号念得更清楚分明,这个是功德相。有可能是内善根,也可能是佛菩萨的加被,都有可能。就先知道这功德相。

第二个,如果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是让你躁动不安。你本来佛号念得好好的,突然间你看到一个莲花以后,你佛号就乱掉了。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内在的罪业被逼出来了;第二个,你的冤亲债主刚好在鬼神道,因为魔王还看不上我们,不是魔王,你不要把自己抬得那么高。魔王在你没有成就欲界定、未到地定之前,魔王不会出手。你说:“欸,魔王来干扰我。”你太高估自己了!魔王对我们这些生死凡夫没有兴趣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鬼神障,我们过去的冤亲债主刚好被他碰到了,他看你修行来障碍你了,他现出一个相状,然后让你看到莲花,看到莲花以后你躁动不安,这个就要小心!敌人现前了,你要严阵以待。

所以你要先知道功过,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是功德相,恭喜你!你完全不要执着,不用处理,继续往前走;如果你看到这个相状开始躁动不安,不执着都没有用,因为它已经现前了,你要做两件事:第一个修忏;第二个持咒。你要修修忏悔,可能你有业障现前了,某一个业障被你逼出来了;第二个就是鬼神障现前了,要持咒。

所以这个持咒为什么叫助行?这叫备而不用。简单讲,什么叫助行呢?就是备而不用。你平常持,但是你不一定用得到,这个时候就是该用咒的时候了。我们持咒的目的跟外道不一样,我们不跟他对立,我们至少保护自己。你观想咒语放出一道光明,把自己保护住。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异相现前的时候,当然你可能跟佛菩萨感应,也可能跟鬼神感应。跟佛菩萨感应一定是寂静的,跟鬼神感应一定是躁动的。躁动的,你可以不处理,也可能它一下过去了,你继续念佛。如果你发觉你不处理,今天出现,明天出现,已经严重干扰了,那你就要处理了。拜忏、持咒,这个就是助行。

第二个,不能执取。这个不能执取特别是针对功德相。诸位!在往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你会看到很多的小花出现,你会看到你平常喜欢的东西出现,但是如果你停留,你就失去了摩尼宝珠。诸位,在《楞严经》里面讲到一个观念: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只要是相状的都不能执着。他说:“欸,佛号也是相状。”可以!但是你是借佛号的相状来跟弥陀感应,它只是一个桥梁。关键在于你那个“信”的法、“愿”的法跟“持名”的法,那种信、愿、行三资粮的法。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根本?什么叫枝末?因为你的心具足了信、愿、行三资粮,才有办法跟佛菩萨感应道交。结果你傻傻地追逐佛菩萨的相状,忽略了信愿行三个法,你这是本末倒置了。

你不管他是佛菩萨还是什么,你继续念你的佛号,继续往前走就对了。如果是功德相,它只能够给你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你的信心。但是你绝对不能停留,把它放掉,继续听你的佛号往前走,这叫作“知而不取”。当然你要知道,它是功德相还是过失相。过失相你能够不处理继续念佛,也可能会过去。但如果你过不去,他放不过你,那你还得要处理了。你该持咒、该拜忏,那些助行就要显出来。

好,先回答到这里,有问题提出来。

这一般都是用功修行的人,你一天念二十分钟佛,这个可能跟你没有关系。你要很用功的人,真的才会有这种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推荐】在家人应不应该看电视报纸

问: 现在打开电视、报纸,每天报导的都是色情暴力、...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问: 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问: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大安法师答...

佛法是心法,是否就不能求佛加被了呢

问: 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们祈求佛菩萨加被...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佛教词典】方服

(衣服)比丘之法衣(即三品袈裟),尽为方形,故谓之...

【佛教词典】曼荼罗仙

梵名 Mandra。意译弱声、弘声。又作曼陀罗仙。南朝译经...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六款素食养生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而...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问: 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

净土决疑论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